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沂北灌区秉持长期持续发展理念,连续多年进行了灌区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灌溉体系。但是传统的灌区建设和节水改造是以灌区水利工程效益最大化最为主导,忽略了灌排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沂北灌区吸取过往传统灌区建设经验,大力摸索式发展现代化生态灌区并进行自查,使灌区建设得到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范明 《成都水利》2003,(4):37-39
都江堰灌区是中国最古老的灌区之一,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灌区。防洪减灾作为一项政府行为,历代均非常砸视。郡江堰灌区幅员广、受益区域大,做好都江堰灌区的防洪工作,对灌区乃至全省的工农业生产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都江堰灌区汛期来水集中,加之周边山区和平原灌区区间降雨量大、集中的特点,给灌区防汛工作带来r极大的困难。本文从介绍灌区概况入手,详细分析了灌区各种水源情况及洪水形成原因,就灌区的防汛:丁=作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大型灌区建设及改造的重要内容。为支撑运河灌区建设成为大型灌区,以故城县运河灌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灌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了运河灌区灌溉制度,最后结合定额法和水资源供需平衡法,分析计算了运河灌区需水量和可供水量。研究结果表明,运河灌区水源充足,完全满足建设大型灌区水资源要求。可为今后灌区建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旭艳 《陕西水利》2009,(5):145-145
在北方缺水地区的大型灌区内,对有条件的灌溉面积布设一定数量的农用井,合理、适量的抽取地下水补充灌溉,有利于充分利用区域水资源.本文介绍了泾惠渠灌区的概况,结合灌区地下水利用经验,分析了灌区地下水利用的现状及优点,对灌区的地下水位控制、节水改造进程的推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灌区对于区域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在对灌区水价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灌区管理运行以及水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如何建立灌区良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而实现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方敏  王才品 《治淮》1999,(8):41-41
淠源渠灌区位于安徽省霍山县境内东北部,涉及6个乡镇44个行政村,区域总人口8.2万人。灌区区域控制面积100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4600公顷,约占霍山县水田总面积的30%,是霍山县主要产粮区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淠源渠还提供县城居民生活用水以及几十家工矿企业生产用水,并为一座小水电站提供发电用水,被誉为霍山的生命渠,是灌区区域内不可替代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7.
灌区投入占用产出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峰  庞鸿宾  雷声隆  马文正 《水利学报》1998,29(2):0034-0042
根据灌区特点建立了灌区投入占用产出模型,结合韶山灌区情况编制了灌区投入占用产出表,根据此表可对灌区进行经济分析研究. 利用该模型揭示了灌区水资源对区域经济增长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及灌区经济发展的内部联系. 该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一定时间内模拟该地区经济生产各部门、各企业实际生产的物质及价值联系和平衡关系,从整个经济系统上去把握总体经济发展的规律性,安排投入、产出任务,以创造更多的最终产品. 本文的灌区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可移用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8.
以赵口灌区二期工程生态灌区建设过程为研究区域,分析了生态灌区建设需要从工程全生命周期进行谋划。赵口灌区二期工程通过工程建设落实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改善了地下水生态环境,改变了挤占河湖水系生态环境用水局面,改善河流水生态环境。通过以生态灌区为核心理念的工程布置方案,有效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土壤盐碱化和沼泽化。在施工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水土保持措施到位,最大限度减小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赵口灌区二期工程的管理措施中,通过智慧管理和科学研发管理,夯实了生态灌区的长期发展基础。对赵口灌区二期工程生态灌区建设路径进行梳理,以期为更多的生态灌区建设提供有效思路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都江堰灌区防洪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幸 《四川水利》1999,20(3):11-14
防洪减灾作为一项政府行为,历代均非常重视。都江堰灌区幅员广、受益区域大,做好都江堰灌区的防洪工作,对灌区乃至全省的工农业生产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介绍灌区概况入手,仔细分析了灌区各种水源情况及洪水形成原因,然后根据不同的洪水成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洪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灌区是区域粮食生产的安全保障,做好灌区更新改造是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有效措施,也为新农村建设与发展提供水利支撑.本文介绍千阳县张家塬灌区基本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张家塬灌区更新改造水源建设,分别从渠道维修、新建和渠系建筑物三个方面对张家塬灌区更新改造进行探索,为同类灌区更新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概况河套灌区是我国开发利用较早的古老引黄滩区之一。自1961年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建成后,可控面积达1100多万亩,现灌面积600多万亩。由于灌区中原生性和次生盐碱化一直比较严重,阻碍着灌区粮食基地的发展。为了尽快地为区域的开发治理和决策提供较科学的基本资料,我们应用卫星遥感的信息图象进行了调查制图的研究。调查区域范围,包括了河套灌区中的后套及保尔套勒盖两大灌区,即西起磴口县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通过有关实例说明伊犁灌区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其中即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科学、合理的灌区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不合理的土地开发会对所在流域或区域带来生态环境恶化等负面影响。最后提出在灌区建设中应注重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和灌区建设统一起来考虑,做到环境保护与灌区建设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驮英水库灌区所在的左江旱片是广西三大旱片之一,区域内部条件复杂,外部受限制因素多。为充分利用区域有限水资源,使灌区效益最大化,有必要科学规划灌区的范围。论述了确定驮英灌区范围时如何与已有规划、与其它部门及灌区内其它水源工程衔接,充分利用已有渠系,以确保灌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彦东 《陕西水利》2011,(5):169-170
灌区为区域农业增产提供水利支撑,是保证农民增收的重要骨干工程,也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滑惠渠工程和农业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灌区通过工程和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节水改造和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建设节约型灌区和水资源最大化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时兆中 《中国水利》2013,(20):39-40
<正>一、基本情况淠史杭灌区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农业灌溉自每年4月开始到9月结束,灌区主要渠道承担区域生活用水输送的任务,因此灌区工程的除险加固既受到一般水利工程施工条件的制约,也受到农时灌溉和区域用水需求的制约,如何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利用有限时间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促使灌区发挥效益,一直是灌区建设管理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分析发达国家水利行业的经济状况,按照区域经济学和经济管理专业的相关理论,参考整个国内区域经济的发展布局、产业结构类型、产业走向和区位优势,进一步探讨河套灌区水利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发展河套灌区水利经济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17.
史河中上游依托治淮修建的梅山水库,在皖西新建了史河灌区,豫东南扩建古老的灌溉工程形成梅山灌区。灌区在保障粮食安全,区域经济发展重占有重要地位。史河灌区实际控制面积超过史河流域的一半,是史河水资源最大的使用消耗者。由于面临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旱涝频繁及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城乡一体化全面铺开,土地经营方式转变、种植结构调整、水资源功能布局和配置改变,治水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信息化技术的日新月异等新形势,灌区管理单位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方针等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指导灌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积极推进水利改革发展。通过史河灌区探索实践转变管理模式和方法促进区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齐师杰 《海河水利》2023,(3):108-113
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大型灌区农业节水效能的必经之路。为加快推进“十四五”时期湖北省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以湖北省节水型灌区王英灌区为例,系统阐述了大型灌区信息化内涵与主要建设内容,详细介绍了王英灌区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方案与应用实践,按照“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现代化要求,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王英灌区信息化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9.
灌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有关实例说明灌区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其中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科学、合理的灌区开发有利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人工生态环境条件下粮食、棉花等生物产出量的大幅度增长,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有利于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如调控地下水位,改良盐碱渍害耕地,改善局部区域特别是近地层的局地小气候.为区域范围内林草植被生长创造有利条件等。不合理的灌区开发会对所在流域或区域带来生态环境恶化等负面影响,如流域上游灌溉过量用水会使河道下游流量减少.干旱地区的河流下游天然湖泊、湿地、林地、草原萎缩,土地荒漠化;盐碱地的洗盐排水会使河流水质变差:重灌轻排或只灌不排会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过量抽取地下水会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产生大面积地下水降水漏斗.进而产生地面沉降。最后提出在灌区建设中应注重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和灌区建设统一起来考虑,做到环境保护和灌区建设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锋 《陕西水利》2014,(2):165-166
灌区抗旱工作直接关系到区域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本文通过对石堡川灌区农业基本现状和运行中存在问题,分析了灌区抗旱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探索了石堡川灌区抗旱规划建设思路、目标和实施内容,为灌区抗旱工作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