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规划师》2017,(Z1)
医疗建筑作为一种专业技术含量大、功能复杂、涉及领域广泛的建筑类型,对其进行改扩建面临着空间受限、规划管控和医疗建筑自身的技术要求等问题,而城市更新则能通过对建筑的维护、修整和拆除等方式强化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发展。基于此,文章将城市更新理念引入医疗建筑的改扩建中,在深入研究国内医院改扩建过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城市风貌、空间结构、交通流线、医疗环境、绿色节能和弹性规划六个方面提出医疗建筑改扩建的规划策略,并在东营市人民医院的改扩建中加以实践,最终实现了新院区与城市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现代化医院改扩建面临挑战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织补、城市空间、城市交通、总体规划的分区发展与核心联系及建筑单体的通用网格模块设计策略,以太钢医院改扩建规划设计为例,探索现代化医院改扩建建设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许多医院建筑的现有空间已经不能满足医疗模式转变的需求,从而大多现今医院建筑选择了改扩建的方式以扩展和延续原有空间.本文通过对南京鼓楼医院改扩建项目作品的深入调研,从鼓楼医院的历史溯源、建筑平面功能和院落空间的设计对该建筑作品“治愈的院落”的精神内涵进行分析,进而探索医院建筑在持续设计过程中的总体规划布局和建筑形象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在山地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中,优化配置医疗资源、更新换代医疗科技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了及时更新老化基础医疗设施、进一步扩大医院总体规模,改扩建旧院区已然形成一种趋势.但是,山地市中心在改扩建医院时,常常会面临土地紧张及复杂地形等问题,同时山地建筑多变的形式,又可以更有效地融合于医院内部复杂功能.基于此,从某医院建筑改扩建工程出发,主要探讨了在复杂地形下,设计医院建筑的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5.
思考随机性     
<正>长物建筑工作室创始合伙人蔡长泽分享了对事物之间的偶然而随机产生的联系的思考,比如受石窟的启发,探讨装置空间1000种使用的可能性,以及让它们与城市具体功能发生关系。然而,当下他希望装置能以更自由和日常的方式介入生活,而非一种预设模式。进而延伸到建筑实践中,则是通过一些随意的、轻松的、无用的、非正式的方式接入日常生活空间。例如,塞内加尔“和平馆”借鉴当地建造方式塑造了“无用”的神圣空间,来应对未来使用的各种可能。而在理想校园的设计中,以非正式空间作为面对未来教育改革的一种应对的姿态。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在北京电力医院改扩建工程中医院建筑的空间拓展方法和承接关系,从"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出发,综合考虑了医护人员、患者家属的工作环境和使用要求.对北京电力医院改扩建工程中的新旧建筑的空间联系、流线组织、环境营造和分期建设问题加以探讨,突出医院强化整体效能的思想,提供医院改扩建设计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7.
周庆华  张慧 《城市住宅》2021,28(4):150-151
建筑和城市公共空间的产生之间有一种自然的有机联系,需要积极地将建筑融入公共城市空间.通过对我国城市的公共空间设计机制进行系统、相关理论研究和主题研究,并从建筑设计的形式、功能、尺度、元素等方面阐述建筑与城市空间的整合关系.  相似文献   

8.
周庆华  张慧 《城市住宅》2021,28(4):150-151
建筑和城市公共空间的产生之间有一种自然的有机联系,需要积极地将建筑融入公共城市空间.通过对我国城市的公共空间设计机制进行系统、相关理论研究和主题研究,并从建筑设计的形式、功能、尺度、元素等方面阐述建筑与城市空间的整合关系.  相似文献   

9.
归纳上海市大型医院改扩建的常见模式,探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采取的改扩建策略,得出中心城区医院改扩建过程中对城市文脉的回应、新旧院区功能互补及有机联系和内外部医疗环境品质提升等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0.
龙灏  李焕杰 《华中建筑》2011,29(5):49-52
该文结合我国医院的发展现状,针对大型综合改扩建中的实际问题和实际工程案例,从建筑和规划设计的角度阐述医院建筑改扩建应通过对原有资源评估,制定总体规划,分期合理实施,逐步来满足医院的功能要求,提高医院建筑效率,完善人性化的医疗环境,建立全新的医院形象.  相似文献   

11.
宗轩 《时代建筑》2011,(6):68-75
唐山博物馆作为唐山市经历了大地震考验的唯一保存下来的一组大型公共建筑,其改扩建项目在建设之初就被赋予了传承城市历史、记忆城市的使命。文章从对既存环境的延续、建筑与功能的更新及空间与生活体验几方面解读新唐山博物馆设计,寻求作为城市中的建筑记忆城市、融入城市生活的本源。  相似文献   

12.
刘磊 《建筑学报》2022,(3):51-57
回顾深圳小美赛从“构想”到“行动”的实践过程并介绍其代表性项目案例,作为提升城市社区公共环境的一种尝试,小美赛项目在不同社区和不同类型的小尺度公共空间实践中探讨设计介入空间的方式,通过与人和生活产生的相互联系诠释空间行动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3.
马英  郭晋生  晁军  彭庆 《建筑技艺》2011,(Z3):202-204
分析了在北京电力医院改扩建工程中医院建筑的空间拓展方法和承接关系,从"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出发,综合考虑了医护人员、患者家属的工作环境和使用要求。对北京电力医院改扩建工程中的新旧建筑的空间联系、流线组织、环境营造和分期建设问题加以探讨,突出医院强化整体效能的思想,提供医院改扩建设计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14.
党纤纤 《华中建筑》2009,27(12):33-36
该文分析了“平战结合”是现阶段禁锢我国传染病医院建设发展的主要矛盾,应变性是传染病医院建筑必须的功能属性。在此提出以护理单元的标准化模数体系作为住院部空间灵活性的应变对策,从而提高病房楼建筑空间的可变性和适应性,以期对现有传染病医院新建、改扩建起到一定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混合使用”理论思想,本文根据是否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将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功能子系统划分为盈利型和非盈利型两类,然后,通过对城市建筑综合体功能组合特征的论述,依照不同的空间组合关系,将非盈利型功能与盈利型功能的组合模式划分为并置型、联系型和整合型三类,并从经济、空间和城市三个层面逐一讨论了不同组合模式对城市建筑综合体整体价值创造的贡献,最后对城市建筑综合体非盈利型功能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基于“混合使用”理论思想,本文根据是否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将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功能子系统划分为盈利型和非盈利型两类,然后,通过对城市建筑综合体功能组合特征的论述,依照不同的空间组合关系,将非盈利型功能与盈利型功能的组合模式划分为并置型、联系型和整合型三类,并从经济、空间和城市三个层面逐一讨论了不同组合模式对城市建筑综合体整体价值创造的贡献,最后对城市建筑综合体非盈利型功能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过渡空间是建筑联系内外环境的空间要素,在岭南现代建筑中被创作出大量不同类型的过渡空间,形成通透、开放、融合自然的建筑风格。按照空间界面、尺度等特征差异岭南现代建筑中的过渡空间可分为“灰空间”、内部开放空间、外部延展空间三类。通过对岭南现代建筑过渡空间的空间特征、功能特征、审美文化特征进行解读,归纳岭南建筑过渡空间的“人本”设计核心,并尝试从广州现代城市建设角度,探讨过渡空间对激活城市活力、体现城市特色的意义,为当代岭南建筑实践提供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18.
功能还是形象?这似乎是所有公共建筑类型,尤其是医疗建筑最经常碰到却最不易解决的问题。城市中规模越来越大的新建或改扩建医疗建筑已经成为我国高速扩张的城市空间中极为重要的影响与构成元素。医疗建筑的功能决定了其建筑形象、建筑性格不宜过于张扬、鲜亮或怪异,但巨大的投资和规模往往又使它不得不承载医院本身甚至政府部门对它的"光辉形象"要求。医院建筑的设计师因此常常被迫挣扎在功能、形象和有限投资的漩涡中不能自拔,甚至痛苦万状。本期开篇论坛邀请了几位国内一线的医疗建筑设计专家和多年潜心从事医疗建筑研究的学者一起分享了各自在大型医疗建筑设计中对城市空间问题的思考,算是小小的引玉之砖吧。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运用国外成功实例的结构主义理念与社会结构的整体观 ,对现代城市建设的“社区规划”、“人与环境”作为一个完整设计思路 ,提出了充分考虑环境文脉 ,注意建筑与城市设计中整体与分部之间的二元关系 ,使建筑和城市具有一种秩序化、简晰化的整体性 ,从历史时间维度与地域空间维度去反映出具有民族特色又体现时代精神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20.
王绍森  戴建 《华中建筑》2022,40(2):40-43
在城市建筑一体化的背景下,立体停车楼逐渐呈现出由单一功能向多种功能混合的转变趋势,空间的复合利用作为适应这一趋势的有效设计策略.通过对优秀停车楼案例的整理分析,总结出立体停车楼空间复合利用的三大设计策略:"复合公共空间、复合多种功能、复合形式与形象".该文以风动石景区停车楼设计为例,采用复合化的停车空间介入城市,力求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