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建筑音乐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1821~1880年)曾说过:“科学与艺术这对孪生兄弟,从根基处分开,但随着历史的进程,又逐渐靠拢,越往后,艺术更加有科学性,而科学则更加有艺术性,有朝一日,它们又在顶峰处汇合”。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和体察,认识了建筑一音乐之间这种分与合的关系。建筑与音乐,乍看起来,没有什么联系,似乎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两者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在艺术原则上两者也是息息相通的。这是因为,建筑是十分现实的,它以物质媒介满足了人类创造的渴望。而音乐创作的对象也是现实,它是借助于旋律反映现实。就“反映”而…  相似文献   

2.
与人类生活相伴相生、又被列为人类七大艺术之首的建筑,其如何健康发展,永远值得一个国家和民族深思,也激励着建筑师们为之不懈探索。建筑专家窦以德毕生磨一剑,以建筑学为己任,对建筑技术、建筑艺术、建筑文化、建筑历史、建筑评论等,既广泛涉猎又潜心思考,既博采众长又独辟蹊径。同时,他从国情出发,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发展方向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3.
天津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与整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一批价值较高的历史风貌建筑。既有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庙堂,又有近代西洋古典建筑,中西合璧,中西荟萃,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规定,历史风貌建筑是指建成50a以上,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人文价值,反映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建筑。历史风貌建筑区是指历史风貌建筑集中成片,街区景观较为完整、协调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李绪洪 《建筑技术》2007,38(8):601-605
广东潮阳赵嗣助故居,创建于1077年,主体建筑多为明清遗构。维修过程中,重视该建筑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与科学价值.突出了潮汕地区传统建筑的个性,体现了潮汕地区的传统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5.
中国建筑与诗歌的关系,抑或推而广之,建筑与文学的关系可谓渊源流长。这种关系通常是表现为四种形态:其一是古代建筑艺术为文学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二乃大量的传统建筑凭藉楹联、匾额等文学形式的点染而得到意境的升华;三为历史上不少建筑名胜,往往由于文学名篇的描绘而得以增辉扬名;其四,自近代建筑师成为一独立职业之后,一批饶有文学情_的建筑家亦兼作“票友”,或吟诗以自娱,或写散文、小说陶情寄志,尽管这些习作未必能自成一家,但优秀建筑师因富有文学素养而促使其建筑艺术造诣更上一层楼则是毋庸置疑的。为此…  相似文献   

6.
杨鸿勋 《华中建筑》2001,1(3):82-84
杭州修复了胡雪岩宅邸这一有名的历史建筑,为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精彩的内容,也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胡雪岩宅邸是江南晚清豪宅的代表作,建筑创作上颇有特点,此次对其进行科学复原整修“模型保护”,实是具有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的佳举。  相似文献   

7.
《建筑创作》2006,(6):i0027-i0028
独乐寺座落在蓟县城内西大街,主体建筑山门和观音阁重建于辽统和二年(984年),迄今已1000余年,是天津现存年代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寺内建筑、壁画、塑像三大艺术荟萃一堂,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独乐寺有许多天津之最,还有不少全国之最,以我国古建筑之最而论.就有9条之多。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古今中外建筑与装饰艺术密切关联的分析,探讨当代建筑与装饰艺术的关系,阐明建筑需要装饰艺术,装饰艺术使建筑形象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9.
作为艺术 ,建筑的物质性最强而文学的精神性最强 ,彼此强烈互补又相互关联。文学对于建筑的设计与研究、建筑的欣赏和评论至关重要 ,同时也是优秀建筑师的必备修养之一 ;美好的建筑空间环境能陶冶性情启发灵感。因此 ,建筑与文学的相互关注与渗透对于建筑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璟 《中外建筑》2003,(5):48-49
文学与建筑虽是不同范畴的两个概念,但二者又常常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联系密切:一方面建筑能蕴生文学,另一方面文学又可成就建筑。  相似文献   

11.
史逸 《世界建筑》2002,(9):32-35
木材作为一种建筑材料伴随着人类建筑史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其结构形式和艺术形式已经趋于成熟。在当代,随着新的木材加工技术的发展,这一历史悠久的建材又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创造出更加丰富的建筑形式。本文通过对美国木建筑设计奖的评述,介绍了日本对木建筑创新所作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民居建筑艺术研究的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居建筑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综合艺术,在建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环境,不同民族习俗,产生不同的民居建筑内容和形式。古往今来,建筑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艺术家,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观点对其论述,足以汇成百卷。但是,无论何种立意新异的学说和立论奇特的流派,都是历史进程中对民居建筑的理解,无论建筑师自己有何主张和喜好,建筑艺术始终是在学术的争论中充实完善,不断前进的,建筑师也始终是在流派,观点的争议中互补互益,不断提高的。1民居建筑是艺术似乎我们经常说“建筑是空间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在这个日新月异、急剧变化的后信息时代,站在现代和历史之间的人们既希望从传统中找回精神的家园,以弥补快速发展带来的心理失落与不安;同时又满怀着激情和野心,试图运用当代技术和审美来重新诠释历史,使之适应现代生活。这种矛盾性表现在文化与艺术的各个方面如文学、绘画、音乐甚至广告艺术等,在建筑领域,大至历史城市的保护与发展、城市设计,小到建筑单体设计、历史建筑修复以及室内设计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14.
禾木 《上海住宅》2005,(12):98-101
阮仪三,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法国文化部“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获得者,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委员会颁发的2003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是中国建筑和建筑教育界获此个人殊荣的第一人,被誉为“都市文脉的守护者”、“历史文化名城的‘卫士’”、“古城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15.
刘先觉 《新建筑》2004,(1):64-65
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在划分近现代建筑艺术年代分期的基础上,简述了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演进的过程,指出历史的经验对当今的建设仍具重要参考价值。要给近现代建筑艺术以公正的评价,应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建筑。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对历史城市规划、建筑艺术的大量反映、描写和歌颂中,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相互渗透融合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规律。文学浓缩、升华了城规艺术、建筑艺术,而城市规划与建筑从文学中获得启发和感悟,从而具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更高的灵性;与此同时,城市规划与各种建筑,也成为了诗歌等文学艺术手段及众多文学家抒发主观意境的重要载体。许多历史城镇与建筑因此而扬名千古,并得以存续到如今。  相似文献   

17.
西欧小国比利时的面积只有北京加上天津那么大,却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众多保存完好的古代和近代建筑:哥特式的雄伟大教堂,文艺复兴式的名人故居,巴罗克式的豪华官邸,以及罗可可、新古典主义、新巴罗克、新艺术……等等,令人目不暇接,好像走进了一座建筑博物馆。这其中又以新艺术建筑最为精采独特,也最闻名于世。比利时现存的新艺术建筑大约有300多座,分布于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18.
建筑、艺术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佑国 《新建筑》2009,(3):115-117
从词源学的角度讨论了建筑(architecture)、艺术(art)和技术(technology)的原意及其历史演变。艺术一词的原意是:人工之物、技艺与技巧,技术的原意是:系统化了的art和机械的或工业的arts。那种把技术和艺术对立起来,重艺术、轻技术,重建筑形式、轻建筑技术的倾向,实在是对艺术和技术的误读。技术包含科学和艺术两个层面。建筑实质上是一种技术,是按照科学的和艺术的原理与规则把物质的材料建造成房子(building)。所以建筑才解释为建造房屋的科学与艺术。在建筑、艺术和科学三者之间,技术是科学与艺术在建筑上结合的桥梁。  相似文献   

19.
武汉市现有历史保护建筑108处,其中一级保护建筑20处,二级保护建筑88处。随着岁月流逝,历史变迁,加之环境气候的影响,给白蚁的生存、繁殖、危害创造了条件,也为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留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20.
赵秀萍  赵晓峰  张慧 《山西建筑》2007,33(19):41-43
以袁世凯等一些人物的官邸建筑为例,总结了其建筑形式、风格、装饰、构造等特点,挖掘其所共有的建筑艺术特色和建筑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并推广天津市挖掘、保护和发扬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手法与策略,探讨了全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