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学楷 《激光技术》1996,20(4):233-235
本文提出一种方法,利用激光扫描战场上光电装备光学窗口并研究其对激光的变换特性,从而建立这些光电装备的变换特性数据库,它在未来的光电对抗(尤其是战术激光武器)、激光主动侦察和识别以及激光雷达等领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猫眼效应的激光主动侦察技术有效地结合了激光技术、成像传感技术和微弱目标的信息处理技术,可实现对远距离微弱目标的主动探测和识别,是光电对抗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其中作用距离是侦察系统的主要参量之一。为了评估激光主动侦察系统的作用距离,以猫眼目标的光学窗口所反射的激光回波功率为基础,分析了影响作用距离的因素,建立了最大作用距离的数学物理模型,数值模拟了发射激光峰值功率、发射激光束散角、大气能见度、探测器灵敏度以及等效反射面离焦量对最大作用距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减小发射激光束散角,提高探测器灵敏度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作用距离;为满足不同情况的天气需求,可选择不同波长的激光光源。这一结果可用于指导激光主动侦察的系统设计或者作为衡量系统性能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激光主动侦察技术是利用光电系统的光学窗口对入射激光具有很强的反射回波的"猫眼"效应来实现对复杂漫反射背景中的光学窗口侦察、定位.对基于"猫眼"效应的激光回波功率从理论上给出了详细的公式推导,并进行了应用分析和定量计算.这对激光主动侦察中的激光器功率、作用距离等参数选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激光主动探测是利用光学系统的“猫眼效应”对敌方侦察设备进行探测识别的技术,其核心技术是利用回波精准地找到敌方光学探测器的位置,从而实施对探测器的干扰或其他措施。构建了激光主动探测中激光传输的基本模型,讨论了大气衰减、离焦量和入射角度等多种条件对激光主动探测的影响;基于激光主动探测的光电回波图像,以实际探测过程中的激光传输特性为基础,创造性地提出了回波功率、目标大小、目标形状3种判据,与传统目标检测算法相结合,实现了对敌探测设备的精确识别定位;通过实例检验,验证了该算法相较于传统算法具有更好的识别能力,且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一定的实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激光主动侦察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猫眼”效应及激光主动侦察原理,给出了激光主动侦察条件下回波功率计算公式,分析了侦察系统的作用距离,讨论了光学系统离焦量对反射回波的影响,为激光主动侦察问题的深入研究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反空地导弹的光电对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地抗空地精确制导武器,在防空体系中大力发展光电对抗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抗空地导弹可采用光电主动侦察,光电被动告警(激光告警、红外告警、紫外告警与光电综合告警),光电无源干扰(烟幕、伪装与光电假目标),激光有源欺骗式干扰以及强激光致盲干扰 等。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对抗精确制导空地导弹,在防空体系中大力发展光电对抗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反空地导弹的光电对抗技术包括光电主动侦察与被告警,光电无源干扰、有源干扰、激光致盲等几大方面。  相似文献   

8.
分析激光对“猫眼”类光学镜头的作用距离。推导出激光对“猫眼”类光学镜头的距离方程。阐述激光主动侦察原理:应用脉冲激光测距原理测量目标的距离;光学目标识别的方法包含激光回波信号强度识别法、回波信号脉宽识别法和回波信号追踪识别法。  相似文献   

9.
光电侦察告警技术的装备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志春  袁文  苏震 《激光与红外》2008,38(7):629-632
介绍了光电侦察告警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装备的研制、改进情况,指出了在现代战争中发展光电侦察告警技术的优势和重要性,重点探讨了激光侦察告警、红外侦察告警、紫外侦察告警和复合侦察告警技术的性能及其特点;最后分析了光电侦察告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徐锦 《电光系统》2006,(3):28-32
介绍了光电侦察告警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装备的研制、改进情况,指出了在现代战争中发展光电侦察告警技术的优势和重要性,重点探讨了激光侦察告警、红外侦察告警、紫外侦察告警和复合侦察告警技术的性能及其特点;最后分析了光电侦察告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军用光电侦察设备包括激光侦察设备(如激光测距机、激光雷达和激光水下探测设备)和军用夜视设备(如微光夜视器材和红外热像仪)等。近30年来,军用光电设备的发展令人瞩目,本文综述了其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2.
纳秒激光主动成像侦察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海军  董小刚  李兰秀  李萍 《激光与红外》2009,39(12):1301-1304
通过对激光主动成像侦察的原理进行介绍和对实战要求进行分析,设计了纳秒激光主动成像侦察系统并成功进行了系统功能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利用波长为1.06 μm的纳秒激光实现主动成像,能够达到隐蔽侦察战场的目的.该系统的研究对于战场主动侦察和目标跟踪、瞄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可见光与红外成像侦察是光电侦察领域中的最重要的获情手段,但是由于当前缺乏针对两种光学传感器获取的目标图像进行融合的有效方法,严重制约了光学目标检测和识别概率的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小目标的识别问题,成为光电侦察领域的一个难题.本文立足小目标光学成像特点,充分运用图像处理领域前沿理论方法,研究提出了基于可见光和红外图像数据融合的小目标识别算法流程框架,为小目标识别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光场多维度调控、高灵敏度光电探测和新型材料等技术的进步,传统光电侦察系统的信息获取能力有了长足进步,但在日益智能和复杂的信息域作战中仍需提升探测精度、信息获取维度和可靠性。分析了光场的多维物理量在光电侦察中的作用机理;总结了光电侦察中光场调控的发展现状,归纳了振幅、传输方向、频率、相位和相干性等物理量的调控能力,分析了典型光电器件在光场调控中的作用;综述了光电侦察技术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光电侦察面临的挑战。最后,对光电侦察在人工智能赋能、集成化、全光波段动态侦察和主动多光谱探测模式等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1.57μm编码激光源产生1.57μm编码激光信号,用于检测激光侦察告警设备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和信号识别能力.介绍了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激光致盲干扰作为光电对抗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激光问世伊始,就已经成为各军事强国普遍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发展势头非常强劲。激光致盲干扰属于主动式激光有源干扰,是指利用大功率激光器输出高能激光束。对战场光电侦察系统、光电制导武器的“眼睛”——光电传感器、光学系统进行致盲破坏,使其失去作战能力。文章主要分析了强激光对材料的作用和激光致盲干扰的损伤原理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化战争中,光电成像侦察设备和光电成像制导设备在现代作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效能,而激光压制干扰是对抗光电成像侦察和光电成像制导的有效手段,对激光武器压制干扰效果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介绍了当前激光武器的现状,然后从CCD成像、红外成像两方面对激光压制干扰评估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类梳理,简要评述了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尚未解决的问题,为后续研究启发思路,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激光威胁告警是一种用于截获、测量、识别、定向敌方激光威胁信号并实时告警的光电侦察技术,是光电对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光威胁告警器能够快速、可靠地识别激光威胁信号,确定威胁源特性和精确方位,判明威胁等级,并迅速产生告警信号,使光学载荷或卫星有足够的时间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保护系统免受激光的致命攻击。本文对卫星激光威胁告警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置敏感探测器(PSD)的激光威胁方位探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这种体制的告警技术对于脉宽50 ns以上的激光脉冲,可在±1°范围内,获得优于1 mrad方位分辨力;而且可以通过光学镜头设计,扩大接收视场,满足卫星光学载荷或卫星平台的告警视场需求。  相似文献   

19.
王玺  聂劲松 《光机电信息》2007,24(10):50-53
激光致盲技术是光电对抗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主动式激光有源干扰,是指利用大功率激光器输出高能激光束,对战场光电侦察系统、光电制导武器的"眼睛"--光电传感器、光学系统(包括作战人员的眼睛)进行致盲破坏,使其丧失作战能力.文章主要分析了激光致盲的损伤原理及关键技术,并简要介绍了外军激光致盲武器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20.
2002050289舰载激光告警中的匿影技术犤中犦/安化海,张亚梅∥光电对抗与无源干扰.—2001,(1).-1~42002050290基于散射探测的光源定位技术犤中犦/魏东,孙旭∥光电对抗与无源干扰.—2001,(1).-16~212002050291激光告警中的信号探测原理犤中犦/付伟∥光电对抗与无源干扰.—2001,(1).-5~152002050292激光敌我识别技术犤中犦/林锁,褚丽莉...∥光电对抗与无源干扰.—2001,(3).-19~212002050293激光敌我识别及其对抗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