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空调冷凝热回收热水供应系统计算机模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空调冷凝热回收热水供应系统HRHWS(HeatRecoveryHotWaterSupplySystem)模型与控制策略,针对香港某中高档旅馆,以常规燃煤、电锅炉热水供应系统和HRHWS辅助燃煤、电锅炉热水供应系统作为对比方案,进行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HRHWS系统较常规系统分别节约能量 22%、56%;不同热源形式(除煤外)HRHWS系统可节约运行费用 70%以上;城市中心区各种污染物降低 99%左右,空调期内系统逐周热污染减排率接近 43%. 模拟结果验证了HRHWS系统是一种集节能、环保、降低运行费用等多项优良性能于一身的新型系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建筑热水供应系统中的热水供应方式、加热设备及方式、贮热设备容量、水质及管材等若干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优化建筑热水供应系统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太阳能集热系统通过直膨方式与空气源热泵结合的热水蓄热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搭建了直膨式太阳能辅助热泵热水蓄热系统性能实验台,研究分析了影响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性能的几种重要匹配关系及其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4.
降低地铁车站空调系统能耗是实现地铁节能的关键.地铁车站空调系统能耗受客流量影响,存在显著的逐时变化.地铁车站空调系统节能设计及运行优化需要以准确的瞬态能耗预测为基础.据此,本研究搭建了基于负荷判断和分时调控的地铁车站空调系统瞬态能耗预测模型,并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对该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对该模型在地铁车站空调系统冷源方案优化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以广州某标准站为例,对常规水冷冷水、整体式蒸发冷凝、直接膨胀式蒸发冷凝三种冷源方案下的系统全年逐时能耗进行预测,进而基于技术经济分析对这三种常用冷源方案在地铁车站空调系统中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种冷源方案中,直膨式蒸发冷凝方案的节能性能最佳,虽然其初投资高于常规冷水水冷空调系统,但年综合运行费用低,具有最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夏季制冷机冷凝热与中高档旅馆生活热水耗热量的关系 ,提出几种有效利用冷凝热的系统  相似文献   

6.
基于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冷凝热和太阳能作为溶液再生过程热源的利用,构建了一种新型高效的冷凝热分段利用复合型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并采用ε-NTU模型对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了室内显热负荷比、室外空气状态及新风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与未利用冷凝热的传统溶液除湿空调系统进行对比,得到系统节能的特性,即使在使用电加热辅助溶液再生时,系统性能仍然优于未利用冷凝热的溶液除湿系统,尤其在ta、RH较小时,系统性能提升更大.  相似文献   

7.
中高档旅馆夏季制冷机冷凝热的热利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夏季制冷机冷凝热与中高档旅游生活热水耗热量的关系,提出几种有效利用冷凝热的系统。  相似文献   

8.
太阳能相变蓄热系统在空调制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太阳能相变蓄热应用到空调制冷系统中,提出了一种太阳能相变蓄热空调制冷系统。对相变蓄热装置放热过程中的部分热工参数进行了计算,并对空调制冷系统的热效率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可知,该系统避免了以往太阳能空调系统存在的不稳定性和间断性问题;太阳能相变蓄热装置具有体积小、蓄热量大、放热温度均匀、便于控制等特点,适用于存储太阳能并为空调制冷系统提供加热热源。  相似文献   

9.
针对碟式太阳能斯特林热发电系统不具备储热功能而无法连续稳定发电的问题,提出了带蓄热的碟式直接蒸汽热发电系统。以25kW·h发电功率和8h蓄热时间为约束,设计了双罐间接蓄热、单罐斜温层蓄热2种显热蓄热系统以及双罐-潜热蓄热和单罐-潜热蓄热2种多级蓄热系统。以传热学、热力学和经济学原理为基础,对4种蓄热系统的热力学性能和经济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双罐-潜热蓄热系统的蓄热性能最佳,系统[火用]效率为77.67%;单罐-潜热蓄热系统次之,其系统[火用]效率为61.69%;双罐蓄热系统和单罐斜温层蓄热系统的蓄热性能较差,其系统[火用]效率分别为40.96%和32.83%。在经济性方面,双罐蓄热系统成本最高,单罐斜温层蓄热系统次之,双罐-潜热蓄热系统和单罐-潜热蓄热系统成本较低。综合热力学性能和经济性能,推荐碟式直接蒸汽热发电系统采用双罐-潜热蓄热作为蓄热方式。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家用空调的特点,提出了对家用空调冷凝热进行回收利用的观点,利用热回收系统加热生活用水,并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带热水供应的家用空调试验系统。通过该试验系统各测点的试验数据,对该设备在空冷运行模式和水冷热回收运行模式两种情况下的运行特性作了相应的分析,给出了一些重要参数的实验结果,并分析讨论了在热回收时水温变化对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冷和制热同时协调运行时,不仅不影响机组原有的性能,并且在制冷和提供生活热水的同时,提高了系统的总能效比,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热泵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分析了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太阳能/空气双源热泵系统、水环热泵系统的结构形式、特点及其应用场合.概述了热泵技术在热水供应、冷暖空调、采暖、热风干燥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热泵技术的发展动向及制约热泵系统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并展望了热泵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利用空调系统的全寿命周期成本(LCC)的构成以及数学计算模型对重庆某地表水源热泵工程的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系统设置不合理,地表水源热泵的LCC值并非是最低的,会高于其他空调系统;而合理的地表水源热泵方案才能够得到最低的LCC值。对实际测试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找到了影响地表水源热泵的LCC值的主要因素有负荷特征、取水能耗和取水水温等。最后指出了取得最低的LCC值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暖通空调(HVAC)和生活热水是酒店建筑的能耗大项,其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及热水系统的运行方式决定了是否能达到节能环保的关键所在.文章分析了目前酒店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基于地源热泵系统的地下热平衡及节能运行的机理,利用全年往地下释吸热量的差值制取生活热水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提出了采用既能保证地源热泵系统的长期高效稳定运行、又可满足生活热水需求的空调系统与生活热水系统联合运行方式的方案,并结合具体酒店的工程实例,对其热量需求及经济费用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联合运行的全年热量不平衡率为2.48%;后期维护费用远远小于其他系统.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保轿车空调制冷系统冷凝器优化匹配及工作效率的提高,采用VB技术对轿车空调制冷系统冷凝器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基于VB的轿车空调制冷系统冷凝器优化设计对轿车空调制冷系统冷凝器优化匹配,节约轿车空调制冷系统冷凝器设计成本,缩短研发时间,以及提高产品工作效率等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神农大酒店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技术方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提高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能效比并降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地埋换热器的换热器面积,减小系统投资,对神农大酒店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采用不同技术方案,从系统热负荷、全年不平衡热负荷、冷却水流量、系统能效比等几方面进行理论分析,经综合比较,采用冷热一体机与热水机串联+冷却塔辅助散热的复合式系统方案优于其他方案。但此方案受制于目前市场上冷热一体机的冷凝器和热水机蒸发器的循环水流通截面积不相等,引起流动阻力增加,影响使用效果。因此开发出冷热一体机的冷凝器和热水机蒸发器的循环水流通截面积相等的产品,是科研工作者和生产厂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由于吸热源(或放热源)的温度及水流量不同,水源热泵机组运行工况往往远远偏离名义工况,因此机组实际性能与名义工况相差较大。但厂家给定的数据往往只有名义工况的性能参数,缺乏变工况性能的参数。本文通过实验研究给出了水源热泵机组在蒸发器侧变水量、冷凝器侧变水量、部分负荷以及冷冻水出口温度变化四种工况下机组性能测试数据,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却水流量的变化对机组性能的影响远大于冷冻水流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宾馆建筑供热负荷特性多元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得北京地区某宾馆的供热系统的运行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科学地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取得了室外温度、住客人数与空调热负荷、热水负荷的相关系数,得出了室外温度是影响空调热负荷、住客人数是影响热水负荷的主要因素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进行路径分析,得到了各个因素对于空调热负荷、热水负荷影响程度的路径系数,发现了除室外温度、住客人数外其他因素对于宾馆建筑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的结论.进而通过多元线形回归分析推导出了空调热负荷与热水负荷的回归公式,并且进行了假设检验,得出了公式具有高度显著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空调水系统变频节能改造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央空调水系统水泵的选择,一般是根据最大冷负荷确定其流量和扬程,在实际运营中,由于空调经常处于部分负荷下运行,造成系统水流量过大,导致系统能耗浪费。通过对中央空调水系统的计算及分析,设计及采用变频控制系统对空调水系统进行节能降耗,系统安装运行正常,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