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满京华美术馆的前身是鸿华印染厂的整装车间厂房,其构想源于对这幢空置厂房空间纵横向剖面空间的重新叙事组织。新馆的空间植入延续了我们在艺象厂区的建筑介入策略——将原厂房框架看作一个巨大的开放"凉亭",而将新的建造体独立地成长于原始内地坪之上,以营造一个多重内外的空间逻辑,并在"内"与"外"之间建立一个介于空间上新与旧、时间上过去与将来的特殊区间。  相似文献   

2.
<正>满京华美术馆的前身是鸿华印染厂的整装车间厂房,其构想源于对这幢空置厂房空间纵横向剖面空间的重新叙事组织。新馆的空间植入延续了我们在艺象厂区的建筑介入策略——将原厂房框架看作一个巨大的开放"凉亭",而将新的建造体独立地成长于原始内地坪之上,以营造一个多重内外的空间逻辑,并在"内"与"外"之间建立一个介于空间上新与旧、时间上过去与将来的特殊区间。  相似文献   

3.
葫芦岛首创海滨展示中心于2010年底开始设计,到2011年的圣诞节之前竣工,历时整整一年。建筑主体为一个35m×35m的悬挑盒体,垂直指向海岸,在南侧可以透过巨大的通高玻璃幕看到整个海湾的全景。建筑空间围绕着不同高度层次朝向大海的景观展开:首层,悬挑下创造了600m2的公共休闲空间,海滩上的人流可以自由出入;二层,作为主体功能1000m2的"展示"洽谈空间,让"开放的舞台"更好地引人注目;在此之上还有屋顶的观景平台,形成3个层次各不相同的空间体验。  相似文献   

4.
《城市环境设计》2016,(12):246-253
项目名称:台州当代美术馆 项目地点:浙江台州椒江区沙门粮库文创区 设计团队:柳亦春、陈屹峰、沈雯 结构机电:张准、邵喆 业主:台州世贸史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 建设规模:2 454m2 设计时间:2015.5-2015.9 美术馆试图以现浇混凝土的粗砺与平行筒拱空间的细腻营造崭新美术感的空间氛围,筒拱的结构非常好地结合了展厅的灯光设计,并且在空间上沟通着建筑的内外.在空间序列上,展览空间从面对广场开放的展厅开始,筒拱的方向也指向广场,逐层旋转而上,于顶层面对枫山一侧展厅再次开放,筒拱的方向也转向枫山,形成了结构与风景的对应.美术馆的南立面也被处理成浅凹的波形,仿佛内部天花的筒拱在外部的延展,构成了美术馆面对广场的正面性.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2)
<正>本案位于广东汕头,私域烘焙店选址于一个住宅楼下的商铺,使用空间共三层,首层为点餐区和厨房,二层为开放用餐空间,三层为包间用餐空间。以"私域"二字的含义作为空间设计的载体,设计师试图以"花园·房"的概念,用盒中盒的空间处理方式营造一个花园包裹下的私密空间。  相似文献   

6.
<正>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新址位于静安新业坊园区内,整个园区为原上海冶金矿山机械厂旧址。在对原厂房进行保护性改建后,大跃进时代的工业厂房跨越时空转型成为一座公益美术馆。一场大半个世纪的不期而遇,让沉睡的旧厂房因美术馆的新生而重新焕发生机。一个似曾相识而又迥然不同的偶遇,铸就了现代文化产业与工业历史的一次隔空对话。美术馆占地近7000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约3800平方米,最大单体展厅"核心筒"空间约800平方米,层高达到8米。面对工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7)
<正>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新址位于静安新业坊园区内,整个园区为原上海冶金矿山机械厂旧址。在对原厂房进行保护性改建后,大跃进时代的工业厂房跨越时空转型成为一座公益美术馆。一场大半个世纪的不期而遇,让沉睡的旧厂房因美术馆的新生而重新焕发生机。一个似曾相识而又迥然不同的偶遇,铸就了现代文化产业与工业历史的一次隔空对话。美术馆占地近7000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约3800平方米,最大单体展厅"核心筒"空间约800平方米,层高达到8米。面对工  相似文献   

8.
张婷 《世界建筑》2006,(12):53-57
亨策与克特里尔的艺术库美术馆将用于存放艺术作品,并且要求能作为陈列室使用。客户可以到这个展室中参观那些没有在毗邻的展厅中展出的作品,并且,这个空间还可以用于展出当代艺术作品。尤其是地面以上的两层可以有3种功能——贮藏、陈列室和展厅——虽然最初只是设想最顶层可以用作展室。平面没有划分,除了一个容纳各种设备和邻近卫生间、厨房设备的核,以及一个位于中间的承重墙,墙内中空,同样用于布置设备。在首层和顶层开有两个窗户,为作品提供了日光照明,并且可以透过它们瞭望室外。建筑中采用了整体气候调节系统控制温度和湿度。其介质…  相似文献   

9.
某现浇框架结构厂房,柱网尺寸为9m×9m,其填充墙均为厚180mm黏土砖、M5混合砂浆砌筑.其首层部分填充墙下的"封边梁"支承在悬臂地梁端头.  相似文献   

10.
本案是一家建筑设计公司,面积仅为196m2。客户注重空间层次及变化,并需提供26名员工的办公区域,投入成本较少。在特定条件下,设计师对空间作了评估,进行重组。用方形体与圆弧形的有机结合取代了原有空间的呆板性,营造出一个多元空间层次的办公环境。素水泥面的方盒作为门厅,外端为透明玻璃移门,内端设置悬浮台作为前台。盒体内设置鱼缸,制造视觉动象,在感官上刺激了访客。方盒镂出1m宽作为门厅连接办公区域的主要通道,并将两者串联起来。员工区设计师运用圆形巧妙地将80cm的方柱隐藏起来,并区隔出多个空间区域;天地的圆形回合出半开放的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