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提高病历档案书写质量。方法:通过比较电子病历档案与传统手写病历档案的医疗文书质量的优劣,质量缺陷的出现情况。结果:电子病历档案的真实性缺陷多于手写病历档案,传统手写病历档案的及时性、完整性、规范性缺陷的出现率多于电子病历档案。结论:电子病历档案存在复制功能不规范使用、模板粘贴过分依赖、电子签名随意等问题。必须增强责任心,完善电子病历质控系统功能,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管理,才能进一步改善电子病历质量。强化书写证据意识,从而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从电子病历的概念和特点出发.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对电子病历信息系统的功能进行深入分析和设计,提出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图等,详细描述系统各功能模块,对加快电子病历信息系统的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医院规范医疗行为和提高病案质量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对电子病历信息系统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的电子病历系统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医电子病历系统的研究阐述,结合嘉兴市中医医院的实际应用,证明中医电子病历系统使病历书写更为标准和规范,检索使用更为方便,病历、病案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一个牙科电子病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黄穗  刘剑 《计算机工程》2004,30(4):167-169
通过一个实用牙科电子病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分析了牙科临床诊疗、科研和管理工作对电子病历的需求,建立了一套较为实用的规范的病历模板。系统采用Ms SQL Server数据库将病历模板及相关的病人信息数据统一存储,通过Delphi编程实现流水作业方式,具有快捷简明的操作界面、图文并茂的数据显示和详尽的图文报表打印功能。  相似文献   

5.
中医电子病历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集合的产物,各级中医院在电子病历的使用上存在不规范,效率低,信息堵塞的问题.文章根据统一和简化的原理,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系统框架、 中医术语、病案录入模式、系统接口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实现标准化.  相似文献   

6.
医生工作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病历是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本文描述了电子病历的基本概念,以及医生工作站的功能和设计开发难点。  相似文献   

7.
张旺俏 《福建电脑》2008,24(5):156-157
从信息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建立电子病历系统是医疗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然而在各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远远未普及。缺乏安全和保密功能是电子病历应用滞后的原因之一。设计一套适合于电子病历共享系统的安全技术,包括公开密钥基础设施(PIIblic Key Infrastructure,Prd)、数字签名技术等。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在电子病历系统上开发临床路径的流程设计,将临床路径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实时交互,强调电子病历系统是病历质控和临床路径管理的重要手段。探讨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路径对病历内涵质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开发,电子病历系统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了纸质病历,并提供了信息的电子储存、查询、统计、交换等功能,它是计算机网络应用于医疗领域的必然产物,也是医院实现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必然趋势。电子病历系统在医疗机构的应用,不但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也大大降低了人力物力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电子病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蕴慧  王丽  苏虞磊 《福建电脑》2009,25(8):145-145,141
本文从电子病历的概念出发,介绍电子病历系统设计的系统架构图、流程图,并使用Visual C++与SQL Sever实现了外科电子病历系统,完成了外科电子病历的相关功能,达到帮助医生辅助治疗,记录病人信息等目的。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电子病历的应用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电子病历(EMR)是医疗信息快速发展的产物,目前以非结构化文本形式存储。通过使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在非结构化文本中提取出大量医学实体,将有助于提升医务人员查阅病历效率,同时识别的成果也将辅助于接下来的关系提取和知识图谱构建等研究。介绍常用的若干个数据集、语料标注标准和评价指标。从早期传统方法、深度学习方法、预训练模型、小样本问题处理四个方面详细阐述电子病历命名实体识别方法,对比分析各模型自身的优势及局限性。探讨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入,医院逐步向信息化发展,为提高医疗效率,医院逐步使用电子病历系统(EMR)。然而,从法律层面、保障制度层面、安全机制层面我国电子病历所面临诸多安全风险,如电子病历系统在实体的身份强验证、数据存储、数据的传输等方面均存在安全隐患。本文针对电子病历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从宏观层面的法律制度建设、建立第三方监管制度、医疗机构的信息安全管理、电子病历容灾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XML 的电子病历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针对传统病历书写中存在的医疗信息传递慢,历史病历调阅繁琐等问题,提出并实现了基于XML技术的电子病历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作为临床信息数据的载体,以患者诊疗信息为主线,借助Web Services开发平台,集成了医嘱、医技、护理及传染病报病等信息,实现了数据查询与集成。本系统克服了传统手写病历管理只重病历的终末监控的问题,强化了对病历的多点、多方位监控。  相似文献   

14.
林攀  陈健美  王远朋 《计算机工程》2014,(3):175-179,183
随着电子病历记录(EMR)系统在诸多医院的广泛使用,医生可以利用计算机云交互和共享医学数据,并通过下一代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提取医学记录信息,从而做出精确诊断。为解决EMR系统传输过程中的医学信息泄露或纂改问题,将EMR系统中经过B++编码后的医学数据嵌入到病人的指纹中,通过基于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的数字水印算法,提取含有特征结构信息和注册密钥的指纹,并将其嵌入到病人的医学图像中,提高EMR系统医学信息的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的医学水印图像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并且由于允许高容量的医学信息嵌入,保证了医学数据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一种高性能的电子病历智能化全文检索系统.该系统是以关键词检索技术为基础,基于Clucene搜索引擎的结构原理进行二次开发,针对XML的电子病历文档进行全文检索.目的是给EMR系统提供一种高效快速的临床病历全文检索方法.与传统的病历检索系统相比,该系统在病历检索的效率与精度上有了很大提升与改进.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iPad等移动终端查阅电子病历的需求,采用面向服务架构和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技术,以良好互操作性和跨平台为目标,设计并实现基于Web Service的电子病历查阅系统。该系统将电子病历同军卫一号系统无缝接轨,提供适用于iPad的跨平台电子病历查阅模式,医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在患者床旁通过iPad查阅相关的临床诊疗信息,在投入使用后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医临床病历是中医重要的科研数据资源,但目前临床病历仍以文本为主要表达形式,对病历数据深入分析的前提是进行结构化信息抽取,而命名实体抽取是其基础性步骤。针对中医临床病历的命名实体,如症状、疾病和诱因等的抽取问题,通过手工标注的413份病历数据(以中文字为特征)与4类特征模版,将条件随机场(CRF)、隐马尔科夫模型(HMM)和最大熵马尔科夫模型(MEMM)用于中医病历命名实体抽取的实验,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结合合适的特征模版,CRF命名实体抽取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性能,F1值的症状达到0.80,疾病名称达到0.74,诱因0.74。与HMM和MEMM相比,CRF有最高的准确率和召回率,是一种较为适用的中医临床病历命名实体抽取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现有的电子病历大部分只能在医生与患者之间实现数据共享,数据用户难以访问患者的电子病历。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利用代理重加密的电子病历数据共享方案。患者通过搜索陷门得到加密电子病历,数据用户要获取其电子病历,可请求患者和云服务器进行交互,云服务器生成重加密密钥,并对电子病历密文进行代理重加密,经患者授权后将重加密密文发送给数据用户,数据用户用其私钥解密密文,最终获取电子病历数据。基于随机预言机模型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在改进双线性Diffie-Hellman假设和q决策双线性Diffie-Hellman逆转假设下,均可实现关键字隐私安全和消息隐私安全。  相似文献   

19.
医学服务于人类,而信息技术使医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卫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正在中国的大地上轰轰烈烈地展开。国内各级医院纷纷在信息化的浪潮中,耗资建立了各自的信息系统。众多医院信息系统的建立,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解决了院内管理的部分问题,比如,各级管理层查询数据方便了,各业务部门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费用信息更透明了……然而,这远远没有达到信息化的目标。世界诸多国家越来越一致地认识到,唯有通过广泛采用以电子病历系统(EMR)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才能把彼此相互分割的各医疗信息系统有机地连通为可相互交换分享使用对方数据的医疗信息网络,方能促成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整体变革的实现,满足广大病患对医疗服务质量与方式不断更新的需要,并有效应对医学知识及临床信息爆炸性增长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