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浅论建筑风水文化的内涵与实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风水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建筑选址、布局、建造中注重环境整体性、因地制宜、依山傍水、观形察势、重视地质检验、水质分析、坐北朝南、适中居中、顺乘生气、改造风水等方面的丰富科学内涵,把生态学、美学、心理学、哲学、地理学等融入建筑中,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突出了人类应该尊重环境的思想。建筑风水文化中的科学理论和超前的环境意识,对现代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风水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部分,它把生态学、美学、心理学、哲学、地理学等融入建筑中,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突出了人类应该尊重环境的思想。风水建筑中的科学理论和超前的环境意识,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翟振威 《山西建筑》2006,32(6):21-22
风水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部分,它把生态学、美学、心理学、哲学、地理学等融入建筑中,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突出了人类应该尊重环境的思想。风水建筑中的科学理论和超前的环境意识,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摘 要:风水理论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从建筑的选址、建筑规划、建筑设计、建筑景观营造无不体现着风水的思想.福建土楼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奇葩,则完整的表达了民族的传统生态思想和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其最高的价值更在于通过风水表达了哲学思想和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5.
本文围绕建筑与健康的主题,从建筑卫生学的角度对"风水"的堪舆理论进行了解译,探讨了风水学中"形法"与建筑环境的关系、风水学中"理法"与建筑卫生的关系,并提出了从建筑卫生学高度从三个层次进行对接来认识和借鉴传统"风水"理论的实践经验,不仅有利于风水理论剔除糟粕、建立起科学的的理论体系,也对本学科的发展有很大裨益.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风水的思想,风水的思想亦体现在建筑活动的若干方面,不仅体现在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中,也体现在传统建筑的细部装饰中,它反映了古人的一种文化理念。因此,了解这种风水思想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必定有着重要作用,对于今天的建筑活动亦具有一定的积极因素,它应该属于当代人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继承、创新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现代很多中国人都认为“风水”是迷信的.不能登大雅之堂。而作为中国乡土建筑环境观的代表理论——中国建筑风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与现代建筑环境设计的“以人为中心”、“回归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了历史的共鸣,不仅对中国的建筑也对世界的建筑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将建筑风水文化的经验认真研究总结,别除迷信,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8.
风水(又称“堪舆”)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环境观在历史上一直受到尊崇或斥责,褒贬不一;作为东方古老的民俗建筑文化的神秘学说,不要苛求它百分之百的正确,而应批判的吸取其合理部分,为我所用。作为民族传统的建筑选址与环境审美模式已构成了多种。理图像为人们所崇拜,它又是民俗建筑文化与建筑环境审美心理共鸣仪式的整合。  相似文献   

9.
初探风水理论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尚玲  徐敏 《山西建筑》2010,36(26):27-28
阐述了风水的起源、定义,进而从选址布局、平面构图、空间处理三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建筑中所体现的风水理论,总结归纳了风水的自然观对现代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启示,以期对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很好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从建筑风水理论的起源开始,概要介绍了建筑风水在营造领域的应用。建筑风水作用的三个方面:"风应流动、水应洁净和应有阳光照射",从风水渊源与思想体系、建筑风水要素与相地方法、阳宅与阴宅、美学与建筑风水以及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水等角度分析和阐述了建筑风水与营造的密切关系。通过建筑风水理论在古建筑营造、古都遗址和城市规划的实例分析,初步探究了建筑风水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1.
肖宇  章瑾 《中外建筑》2010,(4):57-58
建筑设计与哲学思想互为同构关系,本文主要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分析和研究,从"整体思维"与"群体形态构成","天人合一"与"新地域主义","阴阳五行"与"现代建筑意向","善"的美学理念与"适形"的理性主义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希冀运用相关的哲学观念来指导建筑实践,创造出与中国厚重的传统文化相匹配的现代建筑艺术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柏强 《山西建筑》2012,(32):16-17
指出我国传统民居建筑具有特定的生态哲学思想,通过探讨生态思想及生态技术在我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具体运用,以期对我国现在快速城市化的建设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赵桂才  吴琛  王艳 《山西建筑》2008,34(3):53-54
分析了当前建筑设计中对传统哲学思想认识存在的误区,对传统哲学思想做了简要介绍,并从人本主义、尊重自然、虚与实、序列、封闭的私密空间等五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我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以不断吸取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优点,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  相似文献   

14.
胡冬香 《华中建筑》2005,23(6):16-17,22
中国古建筑木构体系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结果,其形成系以木作技术的发展为基础。严格的制度、深刻的哲理思想及强烈的民族自信心是促使我国古建筑木构体系得以稳定发展、自成一派的重要原因,给我国当代建筑事业的发展以启迪。  相似文献   

15.
风水、山水与城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亓萌  牛原  陈伟莹 《华中建筑》2005,23(2):81-83
该文立足于建筑地理环境,分别从风水的山水思想,有机统的山水与城市,风水的空间特征探讨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与山水自然及城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芬兰著名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以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建筑特点而名满全球,在他的设计理念中同时蕴含着许多生态思想。该文旨在通过分析他的建筑作品,解读其中的生态设计手法,希望能给我国的生态建筑设计予以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风水文化与建筑设计相结合的角度入手来探讨居住建筑设计在风水中存在的弊端及其对居住其中的人的影响,分别从建筑外部环境,内部功能分区,造型设计等几方面展开介绍在建筑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与风水相关的问题,并以此为建筑行业从事设计作参考,为风水文化传承发扬尽绵力。  相似文献   

18.
“天人合一”观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具根源性的一个观念,其在思想史上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传统建筑影响很大。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基本单元问题的分析及中国人环境心态的形成原因的探讨,同时通过论述中国古代工匠的地位,提出中国传统建筑始终逃避在自然之外,“天”与“人”并没有达到“合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辛塞波 《建筑师》2010,(3):58-64
古代驿站为与祠堂、会馆、书院、庭园及民宅等有别的具有特定历史含义的建筑实体,主要体现在其整体空间布局、建筑功能配置、社会文化组织结构等方面。本文以河北怀来鸡鸣驿站为例,依据史料,以古代建筑、空间、文化、制度为一体的研究方法进行阐述,初步考略其兴建年代、选址特征及风水格局,进而对其社会组织结构催生的文化心理调配机制进行剖析,对其军驿、民驿共存的物质环境属性进行研究,并唤回我国古代驿站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