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围绕运用丰富针法表达不同质感的针织面料和在局部造型上运用新颖的设计理念达到立体创意效果,从针织服装立体造型的运用、针织服装的特殊属性、针织面料的创新和针织面料组织结构的创新设计等方面展开分析,阐述服装在运用不断创新的编织手法、探究服装款式创新,找出针织服装与其他元素的更多结合。  相似文献   

2.
针对绢丝针织产品具有舒适的服用性能,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本文介绍两种绢丝针织面料-珠球绸和隔条珠球绸的编织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普通手摇横机上利用开关功能开发时尚的针织面料,分析三维立体、仿毛圈以及衬纬组织针织面料的编织工艺与编织方法。阐述在针织面料开发过程中,结合流行趋势、熟练操作手摇横机、灵活应用纱线特性、变化织针的运针手法,可以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针织面料。在针织服装创作过程中,手摇横机比电脑横机更为灵活与方便。文章结合面料的视觉效果和面料特性,研究其在针织服装上的设计及应用,旨在对针织服装设计师及工艺师对手摇横机的面料开发有更深一步探索,使其功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针织服装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人们对针织服装款式的审美疲劳,利用机织面料的结构特性将机织面料拼接在针织服装上,并通过实验和问卷调查验证了针织服装款式中合理拼接机织面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针织面料由于丰富的肌理表现,在婴幼儿服装设计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进行针织面料肌理设计时需要满足婴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设计出具有良好情感体验的针织面料。文章从婴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提取图案元素,进行系列针织面料的工艺设计实践,灵活运用组织结构的物理特性、针织技术和纱线性能,开发出几何凹凸肌理、立体褶皱肌理、仿生浮雕肌理针织面料。文章阐述各种面料肌理编织原理以及在婴幼儿服装上的应用,给婴幼儿服装设计师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6.
沈玺 《中国制衣》2012,(8):54-55
针织面料按纺织方式可分为经编织物以及纬编织物。若将这两种方式相结合用于面料中,可赋予针织面料全新的外观特征,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服装或技术服装中。本文将介绍如何运用改良的圆筒针织机生产经纬编针织面料的技术。现如今,我们将针织面料大量地用于服装以及技术产品,使用者对产品的特征需求日益增多。针织面料的特性由自身的结构所决定,也就是每一针距内纱线的排列。针法取决于所应用的特殊针织技术。如图1为纬编面料,纱线沿布面的横向(纬线)顺序成圈。图2为经编面料,  相似文献   

7.
<正>马鞍山海狮针织服装有限公司马鞍山海狮针织服装有限公司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经济开发区,主营针织服装、针织面料等的制造销售,注册资本500万元。公司拥有织造、漂染、服装一条龙生产配套设备,工序流程完整。主要生产全棉、人造棉、莫代尔、天丝等高档针织面料和针织服装产品,年可生产针织面料4 000吨、针织服装100万件,主要出口到欧洲、澳洲、日本等国家。  相似文献   

8.
拼接技术在针织服装上的应用,拓宽了设计师的设计思路,扩大了产品材质的范围,增强了针织衫的服用性,提高了产品的品质。从同种组织的色彩拼接和不同组织的结构拼接两方面介绍了针织面料之间的拼接设计;从实用性和装饰性入手介绍针织面料与其他面料之间的拼接,列举了梭织物、羽绒材料、皮草等与针织面料的拼接设计。拼接技术在针织衫中所展现的实用性和装饰性深受消费者喜爱,使得拼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也推动了针织产品材质的不断创新以及针织服装向着时尚化、功能化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9.
科技动态     
《丝绸》2001,(1)
真丝针织珍珠绸和真丝针织隐条曲纹绸通过鉴定由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阳光针织制衣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真丝针织珍珠绸和真丝针织隐条曲纹绸 2只新产品 ,最近通过了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由浙江丝绸科学研究院、浙江工程学院和苏州大学等国内丝绸纺织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鉴定认为 ,这 2只产品选用优质白厂丝为原料 ,经特种工艺处理 ,在经过技术改造的进口针织圆机上分别按珠地和罗纹变化组织织制而成 ,产品具有绸面清晰、手感柔软、质地厚实、花纹富有立体感等特点 ,适用于时装、T恤等高档时装。这 2只新产品都是真丝针织面料的成功创新…  相似文献   

10.
根据竹纤维的性能特点,用针织大圆机开发了珠地网眼针织面料.详述了生产该面料的织造和染整生产工艺条件,以及这种产品的风格特点和用途.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合体西装和连衣裙结构设计角度出发,分析探讨针织与机织面料性能的差异,以及性能差异对服装外观和合体性的影响,并进行样板修正。实验选择典型机织平纹织物和针织圆纬衬垫织物为服装面料,对其进行硬挺度、悬垂性、拉伸弹性的测试,制作165/88A的西装和连衣裙样衣,对比分析服装横向维度、纵向长度以及斜向部位的尺寸差异,探讨面料不同性能对成衣上身尺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针织西装的肩部位置易发生变形,可适当将肩点内收0~0.3 cm,背宽内收0~0.4 cm;对于纵向尺寸较大的针织服装如连衣裙等,使用288.03 g/m2左右的面料时可在0~1 cm范围内缩短上衣长及裙长;结合针织面料横、纵和斜向的弹性伸长率可得到各部位样板的优化尺寸,即机织样板尺寸×各部位的尺寸变化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4种镀银纱纬编针织物为试样,测试了其单向拉伸时的导电性能,考察了拉伸性能对其电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应变的情况下,电阻与其应变成线性关系;竖条纹双罗纹针织物的灵敏度最大,横条纹双罗纹针织物的次之,镀银纱纬平针织物的最小;纱线间接触电阻的变化是引起纬平针织物电阻变化的最关键因素;将双罗纹织物重复拉伸来模拟心跳信号,结果显示电阻能基本稳定在一个值上,可以满足传感器稳定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张广知 《染整技术》2008,30(2):7-11
采用柠檬酸为免烫整理剂,分析了柠檬酸浓度、催化剂、添加剂、整理工艺条件等对彩棉织物整理效果(弹性回复度、弹性提升率;断裂强力、降强率;色差等)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及分析得到天然彩棉抗皱整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柠檬酸9%(对织物重),混合催化剂10%(对织物重),三乙醇胺5%(对织物重),焙烘温度160 ℃,焙烘时间150 s.试验表明:经柠檬酸抗皱整理后,天然彩棉的抗皱性能得到较大程度提高,可代替传统的羟甲基类抗皱整理剂,整理后织物上无甲醛存在.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采用捻向和捻度均不同的纱线,结合组织结构的变化,形成具有不同种类横条效果的针织面料的设计思路、主要生产工艺和面料的物理指标及性能。其中,在生产工艺方面主要介绍了原料选择、织造设备、编织工艺、纱线配置和加工工艺流程;在面料的性能方面比较了几种面料的工艺参数、隐条效果,面料的耐久性能和服用性能。经比较得出:不同组织结构配置可形成凹凸条纹;不同捻向的纱线编织的织物可产生不同的反光效果;适当提高捻度会强化隐条效果;织物的密度和克质量的合理增大会使隐条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从原料、工艺、机械等方面分析了超细纤维针织物起横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浅议拼接设计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有服装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穿衣需求了,人们对服装的款式,面料和色彩的运用提出了新的要求.设计师采用一种新的设计思维即拼接设计,在现有服装面料的基础上做了大胆的改进,拼接设计作为一种新的服装构成表现手法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正好满足了人们对现有服装改进的需求.通过对色彩(同类色、邻近色和对比色)拼接,面料(针织面料、梭织面料、毛皮)拼接和款式(可分离式和不可分离式)拼接等不同的拼接方法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举例,分析了不同的拼接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穿衣风格.  相似文献   

17.
在相同材料及编织工艺的情况下,用龙星电脑横机编织四种不同组织结构的纬编针织物,分别对其纵横向进行拉伸性能测试,探讨其作为增强体的承载能力及纱线在织物中的强力贡献率。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四种组织结构织物作为增强材料的优劣次序为双罗纹空气层组织、罗纹空气层组织、间隔组织、双反面组织;增强材料中沿纵横向受力的纱线越多,其强力越大,但并非呈线性关系;用无捻涤纶长丝编织的增强材料结构中,纱线的强力贡献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8.
汽车针织内饰面料的性能要求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针织面料应用于汽车内饰材料的概况,阐述了对汽车针织内饰面料的性能要求。分析了在汽车内饰材料中应用的针织绒类织物、三维间隔织物、多轴向经编织物、衬垫织物这四种针织面料,指出汽车针织内饰面料市场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9.
汽车内饰针织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叙述了针织物在汽车内饰材料中的应用和各种汽车用针织物的生产工艺技术,简述我国汽车内饰材料用针织物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0.
褚玲  赵其明 《上海纺织科技》2012,40(1):48-50,57
设计了几种代表性织物组织结构的不锈钢纤维混纺针织物,研究了织物组织结构对针织物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织物组织结构选择充满系数较高的双罗纹组织、打鸡双面组织、添纱衬垫组织、衬纬组织和绕经组织,以降低织物厚度、密度、孔隙等因素对织物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对所有织物进行了电磁屏蔽效能测试,结果显示:双罗纹织物、双面织物、添纱衬垫织物、衬纬织物的电磁屏蔽效能都很不理想,且远远低于含不锈钢纤维机织平纹布,但是绕经织物的电磁屏蔽效能要比其他组织的针织物的屏蔽效能高得多,基本能达到国标上对屏蔽服的屏蔽效能要求。绕经织物与其他几种针织物最大的不同就是在纵向多了一些连续的含不锈钢纤维的混纺纱。说明针织物组织结构是影响电磁屏蔽效能的关键因素,可通过在织物纵横向形成纵横交错的导通的金属网栅的方式来改善不锈钢纤维混纺针织物的屏蔽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