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我国微污染水源水中,氨氮污染问题尤为突出,而目前自来水厂大多采用传统工艺,主要针对悬浮物、细菌和病毒,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差,所以必须进行工艺改造。针对我国的微污染水源水中氨氮的污染现状,对当下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氨氮的常见物化法、生物法和联合处理法进行综述,介绍了它们的原理和优缺点,并对未来微污染水源中氨氮的去除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饮水有机物污染的控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饮用水水源日益遭受有机物污染,饮用水致突变活性明显增加,传统净水工艺已难满足生产合格饮用水的要求,本文综述了去除饮用水中“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的水处理技术,提出了用NF生产饮用净水,以Ames指标来综合表达饮用水受污染的程度和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3.
饮用水中藻类污染及其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益严重的地表水体富营养化使得藻类污染成为影响饮用水安全的重要因素,藻类及其副产物如藻毒素等是近年来导致重大供水灾害的首要因素。本文综述了饮用水中的藻类污染问题,总结了藻类及藻毒素的检测方法、给水处理中的藻类控制技术等,并指出了控制饮用水藻类污染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原位生物膜技术去除水源藻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了原位生物膜技术对水源水中藻类的去除率。试验结果表明:原位生物膜技术对藻类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稳定在80%左右;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藻类去除率显著增加。对于除藻而言,水力停留时间5h较为合适。生物膜+高锰酸钾联用技术对藻类的去除率进一步提高,当高锰酸钾投量为0.75mg/L时,藻类去除率可以达到90%。试验期间,原位生物膜技术对有机物、氨氮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40%、80%左右。由此可见,在水源水中采用原位生物膜技术是解决水厂除藻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蔡海清 《广东化工》2010,37(5):191-192
饮用水水源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利用常规处理工艺难以有效去除藻类。文章介绍水源水质处理技术和强化的饮用水处理技术,比较生物法、物理法、化学法几种处理手段工艺特点和效果差异,并评价了各种除藻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单一的方法是很难达到饮用水目标。因此,生物法是与常规法结合是藻类水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以微污染水库水为原水,臭氧、过氧化氢、高锰酸盐复合药剂、紫外光及其不同组合作为预氧化剂,进行了预氧化对藻类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预氧化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常规处理对饮用水中藻类的去除效果。本试验中,臭氧、臭氧和过氧化氢、臭氧和高锰酸盐复合药剂、紫外光照四者对藻类的最高去除率分别是: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水源水中微量重金属污染特点,在不改变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前提下,提出了用水合二氧化锰去除饮用水中的微量重金属镉污染物的强化混凝工艺。采用硫代硫酸盐与高锰酸盐经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水合二氧化锰处理含镉水源水,系统讨论了pH、浊度、腐殖酸等水质参数对水合氧化锰混凝除镉效能的影响;采用XRD、XPS技术并结合投射电镜技术对水合二氧化锰粒子的物相晶型、表面组成及水中形态进行了表征;采用透光脉动检测技术对水合二氧化锰絮凝的全过程进行了研究,把微观的絮体结构与形态观测同宏观的混凝现象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试图探讨水合二氧化锰混凝去除水中重金属镉的可能机理和特点。结果表明:水合二氧化锰为表面积大、吸附力强的非晶形胶体,对溶解态隔和吸附态镉均表现了优异去除能力,其去除金属镉的机理可能是依靠专属吸附、静电吸附以及网捕卷扫综合作用的结果。水合二氧化锰能够很有效去除水源水中的微量镉,并能使出水满足饮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8.
微污染水源水中重金属镉的去除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水源水中微量重金属污染特点,在不改变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前提下,提出了用水合二氧化锰去除饮用水中的微量重金属镉污染物的强化混凝工艺。采用硫代硫酸盐与高锰酸盐经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水合二氧化锰处理含镉水源水,系统讨论了pH、浊度、腐殖酸等水质参数对水合氧化锰混凝除镉效能的影响;采用XRD、XPS技术并结合投射电镜技术对水合二氧化锰粒子的物相晶型、表面组成及水中形态进行了表征;采用透光脉动检测技术对水合二氧化锰絮凝的全过程进行了研究,把微观的絮体结构与形态观测同宏观的混凝现象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试图探讨水合二氧化锰混凝去除水中重金属镉的可能机理和特点。结果表明:水合二氧化锰为表面积大、吸附力强的非晶形胶体,对溶解态隔和吸附态镉均表现了优异去除能力,其去除金属镉的机理可能是依靠专属吸附、静电吸附以及网捕卷扫综合作用的结果。水合二氧化锰能够很有效去除水源水中的微量镉,并能使出水满足饮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9.
饮用水除砷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鑫  高乃云  刘成  张巧丽 《净水技术》2007,26(5):37-41,70
介绍了饮用水中砷的毒性、卫生标准与我国饮用水砷污染现状。在国内外文献基础上,详细阐述现有各种处理工艺对饮用水中砷污染去除的原理、效果与优缺点,并作出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原位生物膜技术对水源水中藻类的去除率。试验结果表明:原位生物膜技术对藻类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稳定在80%左右;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藻类去除率显著增加。对于除藻而言,水力停留时间5h较为合适。生物膜+高锰酸钾联用技术对藻类的去除率进一步提高,当高锰酸钾投量为0.75mg/L时,藻类去除率可以达到90%。  相似文献   

11.
林明利  崔福义  赵志伟  牛畅 《化工学报》2010,61(12):3279-3289
城市水源水邻苯二甲酸酯(PAEs)污染对饮用水水质安全产生了威胁。综述了国内地表水(包括城市水源水)和给水厂处理出水中PAEs的污染情况,提出粉末炭(PAC)吸附与混凝沉淀联用技术(以下简称联用技术)是适合国内目前大多数水厂实情的可以有效应对水源水发生PAEs污染的水处理技术。开展了联用技术对原水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去除效能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联用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原水中DEHP,处理出水浊度是影响DEHP去除效果的重要因素,PAC理化特征对联用技术去除原水中DE-HP效果的影响不大。最后基于小试实验结果给出了不同污染水平下联用技术中PAC的建议投量,为实际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范文飙 《化学与粘合》2006,28(4):284-286,288
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加速,饮用水水源遭到有机物的污染现象日趋严重,常规水处理工艺已经难以生产出符合水质标准的饮用水。在常规水处理的基础上,研究深度水处理成为当前水处理工作的热点。通过对哈尔滨市供水三厂近五年出厂水水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水质问题主要体现在冬季低温低浊期间,在所检测的指标中,浊度、耗氧量和氨氮的污染问题都比较严重,为满足进一步提高水质标准的需要,针对松花江水源水质特点,并结合供水三厂处理工艺的技术改造,进行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1)化学预氧化工艺研究;(2)强化混凝技术研究;(3)强化过滤技术;(4)臭氧一强化生物活性炭技术;(5)安全消毒与二次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13.
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芳  沈耀良  杨丽  张军 《净水技术》2008,27(2):32-35
由于饮用水水源污染的加剧和常规净水工艺的局限性,饮用水的安全性受到了威胁。在常规水处理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处理是目前的热点。文章分析了深度处理工艺的现状、各种工艺去除微污染物的机理及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藻类及其胞外分泌物对净水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原水中常见蓝绿藻及其胞外分泌物的基本性质为基础,概述了目前净水工艺除藻的一般方法和原理,以及藻类及其胞外分泌物对净水工艺的影响,指出应特别关注胞外分泌物在净水处理中对消毒副产物的贡献及去除方法,采用组合工艺优化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易灵  易丹  杨媛媛 《广州化工》2013,(23):107-109
随着农村养殖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养殖业污染已成为我国超过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的首要污染源。本文分析了几种常见的畜禽业废水治理方式,并在四川内江市的典型养猪场建立实例验证,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规模化养猪场不同处理工艺废水污染物削减效率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调查发现沼气池+生化处理+人工湿地这一模式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规模化养殖场所产生的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6.
古丽君  肖烽 《广东化工》2014,(7):120-121
近年来,饮用水水污染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对于供水企业来说,普遍面临原水水质恶化和出厂水水质标准提高的双重压力。现有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存在安全隐患,急需技术升级。文章从总体的层次上,对饮用水净化处理技术进行系统归类和总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罗龙海  曾山珊 《广州化工》2012,(3):28-30,45
饮用水水源的污染日益严重,对人类的健康和传统净水工艺都构成了较大的威胁,更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文中阐述了近年来我国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主要技术及新型处理技术,并给出了各种处理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大梯度磁滤法处理微污染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受污染的湖水作为原水,采用大梯度磁滤取代传统的砂滤,对水中浊度、色度、藻类、有机物以及细菌、大肠杆菌等的去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梯度磁滤法对水中细菌、藻类和有机物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在磁通密度为0.13T情况下藻类的去除率为96%,有机物去除率近60%,细菌去除率可达98%,大肠杆菌去除率可达96%,其它指标满足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9.
杨岚  张明华 《河北化工》2014,(11):157-160
水中氟化物的含量对人体的健康有重大影响,饮水中最佳的氟含量介于0.5~1.0mg/L之间。归纳了氟污染的来源、危害及含氟废水的处理方法,论述了硅藻土作为吸附材料去除水中氟的作用机理及硅藻土改性研究进展,指出今后应加强硅藻土处理含氟废水的基础研究、硅藻土改性研究及硅藻土水处理技术的工业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