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
胡云 《低压电器》2013,(9):23-28
在电涌保护器(SPD)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工作参数基础上,讨论了SPD对雷电电涌的限压、分流机制,并给出了信号线路SPD的选型实例与分析。明确在雷电环境中,信号线路SPD通过限制暂态过电压和分流浪涌电流以保护线路及连接的设备正常工作。对选用SPD保护通信线路(或输电线路)及其连接设备不受雷电电涌破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胡云 《低压电器》2014,(15):73-78
分布于建筑物的电源线路,通过设置多级电涌保护器(SPD)以释放雷电能量。SPD的布局及其相互的能量配合机制将直接影响保护效果。根据建筑物防雷区域和保护设备的需要布局SPD,形成多级SPD系统。分析了多级SPD能量配合的方法和保护机制,讨论各级SPD的参数选型,给出多级SPD系统能量配合的应用实例。研究表明,电源线路多级SPD系统中,需要各级SPD能量配合,才能形成系统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电子设备中常见雷击损坏的原因。论述了现代防雷系统基本技术措施。介绍了主要参数的选择,多级电涌保护器(SPD)的配合使用,以及SPD安装布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合理选用SPD和采取等电位联结的方式,可有效防止和减少雷电对电子设备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应用于新能源光伏系统电涌保护器的首部国家标准将于2016年9月1日正式实施,填补了我国在光伏电涌保护器(SPD)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方面的空白。对于提升新能源光伏系统雷电防护的水平将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对电涌保护器的制造厂商提高光伏电涌保护器产品性能,以及对新能源光伏供电系统合理选配光伏电涌保护器,有了一本国家级的指导文件。光伏电涌保护器新国标内容丰富,概括了当前国内外光伏电涌保护器(SPD)技术发展的水平,本文试图作一浅显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为了防止雷电通过直击雷过电压和感应过电压这2种途径入侵电力通信系统,提出采用通信弱电信号电涌保护器(SPD)的防范措施。但运用SPD防雷的同时,也会给线路的正常传输带来诸如产生插入损耗等负面影响。为了消除不利因素,文章分析了产生插入损耗的原因,讨论了SPD的主要技术参数和运用原则,介绍了选择、安装、维护SPD的注意事项,以便读者了解和掌握SPD的正确使用方法,在实践中将其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6.
徐金亮  徐斌  唐学东 《电气技术》2013,(12):107-111
针对雷电通过电源、信号等线路对村镇电网智能电表系统造成破坏的问题,分析雷电对农村智能电表系统的危害方式和途径,勘查农配网线路及电表箱在农舍安装情况、现有防雷技术运用情况,综合分析农配网尤其是智能电表的抗雷电电涌能力.针对农户电表接地不能满足要求甚至无接地的情况,提出应在线路上及表箱内以隔离和等电位原则设计电表专用SPD等针对性防雷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采用浪涌保护器(SPD)实现等电位连接并限制过电压到允许的电压等级是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技术中的重要方法。由于SPD设计和施工带有多方面的不确定性,使被保护系统可能出现故障,导致SPD保护失效,因此从雷击特性的随机性、组成SPD元器件的击穿时延和分散性、多级保护盲区、雷电波在负载与SPD之间的反射振荡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最终得出了SPD保护不确定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抑制雷电波通过供配电线路等侵入!电气操作及静电等产生的冲击电压!"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在不同供电级别配电设备装设电涌保护器!以防止以上情况产生的过电压$由于到目前为止有关设计手册并未对SPD如何选择做专门叙述!下面仅就我在工程设计中如何选取做一简要介绍!供有关设计人员参考$电涌保护器%SPD&在工程中主要用于防止雷电感应波而设计制造的新型防雷设备!故SPD选择的依据是雷电流参量$首次雷击的雷电流参量见表1'首次以后雷击的雷电流参量见表2'长时间雷击电流参量见表3$从表1(表2(表3可看出!SPD的选择主要参照表2!因为电…  相似文献   

9.
常规电涌保护器(SPD)的后备保护装置存在严重的保护盲区。通过研究雷电流和工频电流的幅度频率的特性,采用两条平行通路的方式对各种电流实现选择性通过和分断,并将其有机整合,应用到产品中。  相似文献   

10.
依据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等相关标准,分析了高层住宅建筑物侧立面太阳能热水器的侧击雷雷电流分布范围,对直击雷电流进行分流计算,比较了10/350μs与8/20μs两种波形雷电流的相关特性,来探讨电涌保护器(SPD)相关电流参数的选型,以提高对雷电电涌的防护精度。  相似文献   

11.
以防雷实践中遇到的接地电阻不稳定、低压配电系统电涌保护器( SPD)连接导线过长、两级SPD的安装间距、加油站罩棚等防雷问题为例,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案,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证实安全可行,达到防雷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人工触发闪电T179的10次回击过程,分析了雷电流作用下2个独立地网的相互作用及转移地电位特征,并通过冲击低压电源浪涌保护器(SPD),计算和评估了转移地电位冲击SPD的能量。结果发现,地网隔离40 m距离产生的转移电位(TGP)电压峰值比较大,平均值可达–10.9 kV。TGP电压峰值与触发闪电电流峰值之间呈现非常好的正相关性,拟合优度R2达到0.97。冲击SPD的能量比较小,10次回击平均值为1.5 J,电子设备加装SPD浪涌保护器是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高山风电场风机塔顶遭受雷击,造成风电机组塔外箱式变压器(简称箱变)损坏事故,分析了箱变低压侧雷电过电压产生的机理,根据风机-箱变系统防雷配置情况,建立了ATP-EMTP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SPD)接入时和脱开后箱变低压侧的电压,并分析了雷电流波形、幅值及接地网冲击接地电阻对箱变低压侧电压的影响,同时计算了低压侧短路后的工频续流。计算结果表明,SPD脱开后低压侧电压超过了箱变的冲击耐压值(12 kV),低压侧工频续流为4.50~8.75 kA。由于开关型SPD无法切断工频续流,提出将其更换为无续流的氧化锌避雷器,推荐避雷器型号为YH10W-0.8/3.0,并通过仿真计算进行了防雷效果验证。  相似文献   

14.
限压型低压电涌保护器级间配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磁暂态程序(EMTP)仿真方法,研究了MOV限压型低压电涌保护器(SPD)两级保护电路.模型中采用传输线模型仿真电缆线,通过实验测量SPD在不同冲击电流下的残压值获得SPD仿真的必要电流和残压值参数.得到了两级在不同冲击电流大小、线缆长度连接时的电流分布情况和残压大小.对传输线的长度为5、10、20 m,冲击电流为8.9 kA时的仿真结果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和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该项研究有助于雷电防护中SPD辅助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5.
对自然闪电条件下氧化锌避雷器的残压波形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线路过电压和快电场的变化,对记录的12次自然闪电引起的避雷器残压波形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自然闪电条件下的避雷器残压持续时间约330 μs,明显长于实验室用8/20 μs波形电流冲击得到的几十微秒残压持续时间,波形宽度过长可能会造成压敏电阻体的熔化穿孔。其次,避雷器上残压波形与闪电放电过程紧密相关,具有较多的不规则性。此外,避雷器对前端埋地50 m的线路过电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闪电首次回击引起的过电压抑制作用较弱,对继后回击引起的过电压抑制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6.
郭云才  韦良文  张海燕  杨民 《高压电器》2012,48(1):114-117,121
通过现场雷击灾害调查和采集雷灾现场储油罐变形处的剩磁、接地电阻等相关数据,分析了油井设施雷击灾害原因。计算出储油罐变形处的直击雷过电压高达2 100 kV、10 kV变压器感应过电压为180 kV、1 140 V电机上的过电压为20.8 kV、电视机的过电压达到4 014 V都超过了相关设备的耐压值。然后根据理论分析的结论探讨了油井储油罐、采油机、电机、变压器的直击雷防护措施,建议采取在变压器高压侧装设额定电压为15 kV的氧化锌避雷器,在后续输电线路的第1级采用8/20μs波形、通流量大于80 kA的浪涌保护器、第2级采用8/20μs波形通流量40 kA且残压小于设备耐压值的浪涌保护器的过电压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针对建筑物低压配电系统在防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建筑物低压配电系统防雷设计时安装电源SPD的接地问题及SPD的能量配合问题。对设有独立变压器的建筑物如何进行变压器低压侧雷电防护设计作了探讨,可为电气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建筑供电系统中,电子信息系统应用越来越广。但其抗雷击电磁脉冲(LEMP)的能力却相对较弱,一旦受到雷击等过电压的袭击,将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从等电位联结和低压电涌保护器(SPD)的应用两个方面探讨了过电压防护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低气压条件下间隙型浪涌保护器气体放电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低压配电系统I类试验浪涌保护器防雷设计要求,研究了低气压条件下气体辉光放电和弧光放电的变化规律及间隙放电的响应时间。试验在低气压条件下进行,试验电压为直流电压,电极材料为钨铜,电极直径10 mm,电极间隙距离2~5 mm。试验结果显示,气体辉光放电到弧光放电的转换时间随着气压的升高而增加;在响应时间小于100 ns条件下,随着间隙距离增加气压范围逐渐减小。对应于间隙距离2、3、5 mm,满足时间小于100 ns条件的气压范围分别为小于100、60、40 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