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PAC-SMBR处理低温低浊微污染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解决低温低浊微污染原水难于处理的问题.方法以松花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粉末活性炭-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PAC-SMBR)组合工艺对低温低浊微污染原水的浊度、有机物处理效果及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并与常规水处理工艺滤后出水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浊度的去除率在90%以上,出水浊度在0.2~0.5NTU,对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可达50%~65%和33%~65%,组合工艺中膜过滤周期较长,可达60~70h.结论PAC-SMBR出水水质优于常规工艺滤后水质,在低温低浊时,PAC-SMBR组合工艺可取代滤池运行.  相似文献   

2.
中试条件下研究了颤蚓在过滤工艺中的迁移分布规律,并考察了滤速和过滤周期对颤蚓迁移分布的影响,以及反冲洗后滤池中颤蚓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颤蚓在滤池中沿滤床深度方向的迁移与颤蚓体长和滤料粒径有关,颤蚓体长越小、滤料粒径越大,则迁移幅度越大;滤速是颤蚓迁移的主要动力,滤速的提高会引起下层滤床中颤蚓数量的增加,颤蚓泄露风险加大;过滤周期的延长将促进颤蚓的迁移,适当缩短过滤周期有利于水厂颤蚓泄露风险控制;反冲洗可以实现颤蚓从净水工艺中的彻底去除,反冲洗强度越大,颤蚓的去除效果越好。为有效控制颤蚓泄露风险,滤池滤速和过滤周期宜分别控制在9.4m/h和12h以下,反冲洗强度则控制在25L/s·m^2左右,此时颤蚓去除率为97.7%。  相似文献   

3.
首先介绍和分析了重力式滤池两种流向(上向流式和下向流式)的过滤机理,并从多方面阐明了污水深度处理宜采用上向流式滤池的观点.其次,对上向流滤池的运行特性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冲洗工序对滤后水质有影响的结论.最后还介绍了上向流滤池的应用实例及其工艺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4.
采用污泥过滤进行固液分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处理中慢滤池和滤饼过滤原理的借鉴,将生物滤池引入生物膜反应器,利用游离的活性污泥和部分脱落的生物膜及颗粒滤料组成污泥过滤层进行过滤出水以提高出水水质.分析了污泥滤层的过滤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并研究了在不同污泥质量浓度、不同滤料和不同滤速下水头损失和浊度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滤料粒径为1.0~1.6mm,滤速范围为0.3~1.0m/h,污泥质量浓度不大于1200mg/L情况下,出水浊度值均在10NTU以下,反冲洗周期长(较曝气生物滤池),证明了污泥过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Ⅴ型滤池可以利用深层滤料进行过滤,具有截污量大的显著优势.通过Ⅴ型滤池在水厂净水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以及一系列改变滤池运行参数的生产试验研究,并对影响滤池过滤效果的因素进行探讨,进一步了解Ⅴ型滤池的过滤机理。  相似文献   

6.
单层滤料直接过滤截污特征与反冲洗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层滤料直接过滤为例,测试分析滤层中水头损失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滤池中绝大部分悬浮颗粒均被截留在表层滤料中,用少量空气先冲洗表层滤料。再用少量水反冲洗滤层.可以取得满意的冲洗效果.  相似文献   

7.
滤池工作参数对连续式砂滤器处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内循环连续式过滤器是一种新型的一体化水处理设备。利用微絮凝过滤技术,采用体内循环洗砂系统,连续过滤,连续反冲洗。对影响内循环连续式过滤器工作效率的滤池工作参数进行研究,提出设备运行的关键工作参数;滤料粒径0.70-1.00mm、滤层厚度0.6m,滤速<12m/h,提砂管内气水比9-11,砂循环速率2-4mm/min。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虹吸滤池待滤水节约多少比较合适的问题,建立了过滤水头与排水虹吸形成时间的数学模型,并求得排水虹吸形成时间为7~8分钟,节约待滤水为62~65%时,滤池运行比较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9.
采用生物快滤池对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进行了深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快滤池启动迅速、过滤周期长。采用自然挂膜,启动只需要10d左右时间;在滤速4.8m/h下,过滤周期可以达到24-120h,平均为72h。生物快滤池对水质有良好适应性,其出水绝大部分时间可满足《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征求意见稿)》(2002)中的冲厕、消防、园林绿化和建筑施工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物快滤池对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进行了深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快滤池启动迅速、过滤周期长.采用自然挂膜,启动只需要10d左右时间;在滤速4.8m/h下,过滤周期可以达到24~120h,平均为72h.生物快滤池对水质有良好适应性,其出水绝大部分时间可满足<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征求意见稿)>(2002)中的冲厕、消防、园林绿化和建筑施工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11.
夏季洪水后的自来水厂的原水浊度会变得很高,进入冬季温度降低而浊度仍然偏高,使得应用传统工艺的自来水厂很难应对.应用超滤膜过滤可以有效降低高浊度水浊度,使原水耗氧量降低,提高出水质量,UV254下降,在膜前进行预氯化能够将大量微生物、物质和藻类氧化,提高超滤膜的过滤能力及出水效果,低温也使超滤膜膜孔收缩,更有助于过滤,而次氯酸钠在膜前不仅起到氧化作用而且也减轻膜压力,延长膜装置寿命.  相似文献   

12.
松花江水低温低浊时期的强化混凝生产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以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O)强化混凝技术处理低温低浊时期的松花江水.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是有效的,与原有的单一聚合铝(PAC)混凝工艺相比,可显著降低沉淀后和滤后水的剩余浊度.同时可节省混凝药剂费用,降低制水成本.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大量试验研究了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中使用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过滤综合效能 .结果表明 :使用阳离子型高分子比传统无机混凝剂投药量更低、除浊效果更好、过滤周期更长 .并且对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的过滤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 .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量试验研究了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中使用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综合效能。结果表明:使用阳离子型高分子比传统无机混凝剂投药量更低,除浊效果更好,过滤周期更长,并且对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的过滤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浸没式超滤试验考察了粉末活性炭和超滤组合工艺对低温低浊水的净水效能以及对膜污染的缓解作用,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试验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和超滤组合工艺处理低温低浊水时,能够降低膜表面的负荷,对可逆污染和不可逆污染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10mg/L时,粉末活性炭和超滤组合工艺出水的浊度低于0.06NTU,对CODMn,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0.9%,25%,比单纯的超滤工艺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0%,15%.  相似文献   

16.
以哈尔滨磨盘山水库低温低浊期原水为研究对象,以静态烧杯实验为研究方法,根据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不同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确定其最佳投量,考察高锰酸钾投加量、预氧化时间、投加方式等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研究壳聚糖(CTS)投加量、投加方式等因素对其助凝效果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对高锰酸钾与壳聚糖联用强化混凝的净水效果作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磨盘山水库低温低浊期水质,单纯提高混凝剂的投加量会使浊度升高,也无法持续提高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高锰酸钾预氧化和壳聚糖助凝均具有一定的强化混凝作用,二者联合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对低温低浊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使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较常规工艺提高10%左右.  相似文献   

17.
针对引黄水库水具有低温、低浊、高藻的水体特征,研制开发一种新型浮滤池净水装置,将气浮过滤一体化,具有占地面积较少、不设絮凝池、运行方式灵活、气浮过滤协同净水等优点。为增强净水效果,对加压溶气气浮系统进行优化设计。装置运行初期试验表明,在高藻期对藻类总数、叶绿素a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76.31%、71.26%,对于低温低浊水,对浊度、CODMn、UV254平均去除效率分别达到86.49%、43.46%、63.51%,净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直接过滤技术中混凝剂的最佳选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直接过滤时 ,混凝剂种类及投药量决定絮体的结构及大小 ,直接影响着过滤性能 为了取得好的过滤效果 ,优化过滤过程中下列参数 :滤料粒径、滤速、层厚、原水浊度Co等 ,对直接过滤技术中混凝剂的使用作出了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分散式供水及常规超滤工艺的不足,研发了重力驱动膜过滤工艺(简称GDM),其结合生物滤饼层和超滤膜双重截留功效,兼具无清洗、无药剂、操作简单、低能耗、低维护等优点.采用GDM工艺净化河水、水库水、江水和模拟配水,长期运行其通量均可达到稳定状态,表明GDM工艺对不同类型的水源水具有普适性.原水水质、驱动压力、膜组件类型、膜材质、膜孔径大小、温度、间歇过滤、预处理等运行条件会影响生物滤饼层的结构和组成特性,从而影响GDM的稳定通量和膜污染特性.GDM工艺通量稳定性主要受生物作用调控的膜面生物滤饼层结构和组成特性影响,生物滤饼层结构越粗糙、孔隙越发达、胞外分泌物(EPS)质量浓度越少,稳定通量越高.相比常规超滤工艺,GDM膜面生物滤饼层可有效地强化对浊度、可生物同化有机碳(AOC)及氨氮等污染物的去除效能.此外,采用缓速滤池预处理工艺可有效地改善膜面生物滤饼层的结构特性,提高GDM稳定通量和污染物去除效能,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超滤技术在分散式供水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以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通过中试考察了在线混凝对浸没式超滤膜出水水质和膜污染的影响,并与原水直接超滤和水厂现有常规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线混凝对浸没式超滤膜对浊度和微生物的去除没有影响,原水直接超滤和在线混凝-超滤出水浊度均低于0.1 NTU,出水细菌总数均不超过5 CFU/mL;与原水直接超滤相比,混凝剂投量为20和30 mg/L时,在线混凝-超滤工艺对CODMn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8.1%和14.3%,对UV254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9.4%和26.5%;与原水直接超滤相比,在线混凝-超滤工艺在混凝剂投量低于水厂常规处理投加量的条件下即可明显减缓膜污染,进一步提高混凝剂投量对膜污染改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