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村镇绿色建筑综合防灾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近日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理事长王亚勇指出,我国村镇地域分布广阔,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分层次、有区别、逐步地推进村镇绿色建筑发展,特别是发展抗震节能一体化技术,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2.
会讯     
<正>由中国钢结构协会防火与防腐分会、中国建筑协会抗震防灾分会结构抗火专业委员会、同济大学、华侨大学、福建省公安消防总队主办,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福建省结构工程与防灾重点实验室、厦门市抗火综合防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的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1月20日-21日中国厦门主办单位:中国钢结构协会防火与防腐分会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结构抗火专业委员会同济大学华侨大学福建省公安消防总队协办单位: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福建省结构工程与防灾重点实验室厦门市抗火综合防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会议主题:材料高温特性;结构抗火试验;结构抗火分析;结构抗火设计;结构火灾实例;结构防火材料;结构火灾受损评价及  相似文献   

4.
会议主题:"抗震加固改造技术应用与发展"主办单位: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专业委员会承办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 云南大学  相似文献   

5.
<正>前不久,由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房地产科学技术研究所、哈尔滨鸿盛集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完成的"村镇建筑抗震节能结构体系与成套技术"项目研究成果通过专家鉴定。该项目在大量调研和系统总结基础上,系统地完成了结构及构件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结构整体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研究探讨绿色建筑技术以及严寒寒冷地区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交流学习各地先进经验,推动我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绿色建筑技术专业委员会、黑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严寒寒冷地区绿色建筑联盟大会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绿色建筑技术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将于2017年8月23日至8月25日在哈尔滨召开。  相似文献   

7.
陈龙珠 《岩土工程学报》2008,30(9):1392-1392
<正>为交流总结近四年来我国在建筑抗震及振动控制、动力机器基础、土动力学等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和经验,进一步推动其工程应用和学科发展,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振动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抗振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结构减振与控制委员会、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12月15~17日,由重庆大学、重庆市设计院、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山地结构专业委员会、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筑结构》杂志社共同主办,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结构》杂志社、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第一届全国山地建筑结构设计技术交流会暨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山地结构专业委员会年会"在重庆胜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位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盛会。  相似文献   

9.
陈龙珠 《岩土工程学报》2008,30(10):1501-1501
<正>为交流总结近四年来我国在建筑抗震及振动控制、动力机器基础、土动力学等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和经验,进一步推动其工程应用和学科发展,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振动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抗振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结构减振与控制委员会、上海市力学学会等协办的第  相似文献   

10.
《钢结构》2009,(8)
<正>由中国钢结构协会防火与防腐分会、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结构抗火专业委员会、同济大学、山东建筑大学主办的第五届全国钢结构防火及防腐技术研讨会暨第三届全国结构抗火学术交流会将于2009年  相似文献   

11.
一、建筑学专业  学校名称1 重庆大学2 哈尔滨工业大学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4 华南理工大学5 浙江大学6 湖南大学7 合肥工业大学8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9 深圳大学10 华侨大学11 北京工业大学12 西南交通大学13 清华大学14 同济大学15 东南大学16 天津大学17 华中科技大学18 沈阳建筑大学19 郑州大学2 0 大连理工大学2 1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2 2 昆明理工大学2 3 南京工业大学2 4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2 5 武汉理工大学2 6 厦门大学2 7 河北工程学院2 8 广州大学本科合格有效期2 0 0 0 6 - 2 0 0 6 52 0 0 0 6 - 2 0 0 6 52 0 0 0 6…  相似文献   

12.
建设纪事     
●建设部日前发出通知 ,要求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抗震防灾工作列入村镇建设的重要内容 ,加强对村镇建设抗震防灾工作的指导和管理。通知强调 ,抗震设防区的村镇建设必须考虑抗震防灾的内容 :依据地震基本烈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等合理地确定村镇抗震防灾设防目标 ;依据场地与地质条件确定抗震有利、不利地段以及重要工程的选址 ;确定建筑物合理间距 ,预留抢险排险道路 ;村镇建设的规划布局要避开断裂带的影响等。村镇建设的公共建筑、基础设施等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应由具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任何个人或资质不符合要求的单位不得从事上…  相似文献   

13.
正为总结交流近年来我国在建筑工程振动控制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和标准化工作经验,进一步推动其学科发展,第八届全国建筑振动学术会议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振动专业委员会成立25周年纪念大会于2020年12月9日-11日在厦门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振动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福建省结构工程与防灾重点实验室承办。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3月22日上午,第13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长江流域建筑供暖空调技术与策略"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该论坛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美绿色基金、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由重庆大学和浙江大学承办。论坛由重庆大学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姚润明教授  相似文献   

15.
《建筑材料学报》2007,10(3):F0002-F0002
李杰,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工学博士.曾任化工部抗震防灾研究室主任,工程防灾研究所所长.现任同济大学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建筑结构研究所所长.1999年1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学部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结构计算理论与工程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工程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认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安全与工程防灾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工程抗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交流会于2004年11月2日至24日在云南昆明召开,大会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云南大学、云南省建设厅、云南省工程抗震研究所共同主办,由云南大学承办。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设计、管理以及建筑加固施工单位的近百名代表带来他们的石究和工程实践成果,体现了我国现阶段抗震加固改造技术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创办于1964年,设有土木工程系、建设管理系、市政工程系和土木工程学院实验中心等4个系统教学单位和11个研究所(中心),拥有从本科、硕士、博士直到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是海峡两岸经济区和港澳地区土木工程领域重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主要学位点有:结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土木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专业一级学科硕士点(开设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市政工程等专业)、工程力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建筑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等2个  相似文献   

18.
<正>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牵头编制的《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日前正式颁布。2017版共包括10个大项、107项技术。建筑业10项新技术分别是: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钢筋与混凝土技术、模板脚手架技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钢结构技术、机电安装工程技术、绿色施工技术、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信息化技术。此次修订,对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信息化、防灾减灾、建筑节能等"十三五"重点  相似文献   

19.
正由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工程联合会主办,同济大学承办,恢先地震工程学基金会(中国)、美中地震工程学基金会(美国)、上海市地震局、《建筑结构》杂志社、中国地震学会可恢复功能防震体系专业委员会、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  相似文献   

20.
<正>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中国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十二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及技术产品博览会"将于2016年3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大会主要交流国内外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最新科技成果、发展趋势、成功案例,研讨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技术标准、政策措施、评价体系、检测标识,分享国际国内发展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新经验,促进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