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得出在不同条件下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文中对不同泡沫混凝土配合比参数下的抗压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成型水胶比、密度等参数对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并非随成型水胶比的减小而增大;掺入减水剂后,虽然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所提高,但孔结构会发生变化,导致吸水率增加。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石蜡乳液和有机硅乳液对泡沫混凝土防水、抗压强度等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了防水剂掺量对硬化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吸水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掺防水剂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吸水率随密度和水料比的变化规律与基准泡沫混凝土基本相同;掺加石蜡乳液后,泡沫混凝土的强度损失率较低,防水性提高;掺加硅氧烷防水剂后,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但防水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泡沫混凝土的特点,通过试验,分析了粉煤灰和聚丙乙烯掺量对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指出使用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可以有效降低泡沫混凝土的自重,在泡沫混凝土中掺入纤维可增加其抗压强度,且聚丙乙烯的掺量为0.9 kg/m3时抗压强度最大,达到了减少水泥用量,增加抗压强度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对泡沫混凝土进行了介绍,提出了泡沫混凝土制备的工艺流程,进行了提高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验研究,得出了采用添加早强剂或使用双快水泥作为泡沫混凝土胶凝材料可以较明显地提高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泡沫混凝土由于其特殊的生产流程,多孔的内部结构,抗压强度一般都比较低,限制了其在建筑材料领域内的应用范围。本文主要研究了矿物掺合料种类、矿物掺合料掺量、浆泡体积比对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程度,为优化泡沫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提供理论支持,以期达到在更多领域范围内应用泡沫混凝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2016,(5)
本试验运用图像分析法,研究双氧水发泡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孔隙特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泡沫混凝土孔隙率的提高抗压强度呈线性下降,拟合公式为,相关系数为0.915。随着平均孔径的增大,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有下降的趋势。泡沫混凝土孔径410μm的气孔比率越小,孔径为170~410μm的气孔比率越大,最可几孔径越小,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越大。孔隙率相近时,泡沫混凝土的最可几圆度值越小,其抗压强度越高。  相似文献   

7.
孔结构是泡沫混凝土的重要技术特征,对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显著。本文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掺入外加剂和外掺料,采用化学发泡方式制备超轻泡沫混凝土。通过调整纤维、硅灰、增稠剂和稳泡剂的掺量改变孔结构,分析孔结构与超轻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改变纤维、硅灰、增稠剂和稳泡剂的掺量能实现对泡沫混凝土气孔孔径和形貌的控制;泡沫混凝土孔壁厚度和密实度是影响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随着孔壁厚度和密实度的提高,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8.
以生土作为填料,制备了生土泡沫混凝土.试验研究了生土泡沫混凝土的干表观密度、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孔隙分布和吸湿特性,探讨了微硅粉对生土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生土泡沫混凝土干表观密度、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均随着泡沫掺量(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减小;随微硅粉掺量(质量分数)增大,生土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和保温隔热性能同时得到改善.利用生土作填料,同时掺加20%微硅粉,可以制备出干表观密度、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分别为790kg/m3,7.8MPa及0.156W/(m·K)的性能优异的生土泡沫混凝土(泡沫掺量为60%).泡沫掺量75%的生土泡沫混凝土(未掺微硅粉)的纳米级孔隙量低,吸湿能力小.  相似文献   

9.
利用分形理论对泡沫混凝土的微观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MATLAB语言编写程序,对泡沫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图片进行了分形维数的计算,分析了粉煤灰掺量不同时,泡沫混凝土的分形特征。通过设计抗压强度试验,研究粉煤灰掺量对泡沫混凝土28d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建立数学回归方程,将分形维数与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联系起来,对理论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泡沫混凝土的分形维数在1.4~1.9之间;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大,分形维数加大,28d抗压强度减小;28d抗压强度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相对误差最大为1.76%,证明了拟合公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水胶比和复合掺合料对700级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吸水率及防水抗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胶比为0.45~0.50时,制备的700级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较高;粉煤灰和矿粉复合、粉煤灰和石灰石粉复合能提高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降低吸水率,质量吸水率最高能降低25%,体积吸水率最高能降低24%,抗渗高度能降低5 mm;但粉煤灰和硅灰复掺、石灰石粉和硅灰复掺对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利,且对泡沫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以快硬硫铝酸盐水泥为结合剂,与陶粒、预制泡沫混合制备得到陶粒泡沫混凝土.探讨了泡沫混凝土密度与陶粒粒径匹配关系对陶粒泡沫混凝土在静态单轴压缩下的破坏模式、抗压强度、压实应变和能量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泡沫混凝土密度的提高或陶粒粒径的增大,陶粒泡沫混凝土发生非界面破坏的现象逐渐显著,由此确定出与3种粒径陶粒相匹配的泡沫混凝土的密度范围;随着泡沫混凝土密度的提高,陶粒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能量吸收能力均显著提高,压实应变随之减小;随着陶粒粒径的增大,陶粒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先增后减,压实应变先减后增,能量吸收能力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2.
早强型泡沫混凝土配制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沫混凝土抗压强度较低,早期强度更低.通过添加早强型外加剂或使用双快水泥作为泡沫混凝土胶凝材料可以较明显地提高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13.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粉煤灰、矿粉、硅灰及减水剂对泡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了泡沫混凝土配合比,研究了在不同干密度下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孔隙率和导热性能。初步探究了利用珊瑚砂制备泡沫混凝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复掺矿粉和硅灰能有效提高泡沫混凝土的强度;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导热系数与干密度存在非线性关系,孔隙率与泡沫混凝土干密度呈线性负相关。珊瑚砂的掺入对泡沫混凝土性能存在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泡沫混凝土孔结构的分形特征,并利用盒维数法计算泡沫混凝土微观结构图片的分形维数,分析不同孔结构的泡沫混凝土分形维数的变化规律。通过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分形维数与抗压强度的关系,建立了分形维数与密度的回归方程,对理论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泡沫混凝土的孔结构具有分形特征;随着分形维数增大,泡沫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和密度逐渐减小;28d抗压强度和密度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5.
《广东建材》2021,37(7)
泡沫混凝土因其优异的性能,已在越来越多的建设工程中得到运用。本研究通过掺入纤维和减缩剂,经配合比设计一系列泡沫混凝土,分别测试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干缩性能、抗碳化、抗冻性。试验结果表明:掺入适量的纤维和减缩剂可提高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化学发泡和物理发泡相结合的方式,在42.5级硅酸盐水泥中掺混纤维制备泡沫混凝土及养护,通过试验研究了纤维对泡沫混凝土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纤维增加了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极大地改善了韧性,可以有效改善泡沫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文中分别研究了水胶比、矿渣掺量对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矿渣掺量固定为70%的情况下,水胶比为0.6时,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最高;在水胶比固定为0.6的情况下,矿渣掺量为40%时,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最高。同时,通过扫描电镜(SEM)测试,分析了大掺量矿渣泡沫混凝土的泡孔微观结构特点及其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以矿渣为铝硅质原料,通过碱激发和H_2O_2发泡,开发地聚合物泡沫混凝土。考察粉煤灰、垃圾、PP纤维、苯丙乳液、防水剂等掺合料(或助剂)对泡沫混凝土干密度、抗压强度、饱和吸水率等性能影响。结果显示:全矿渣基地聚合物泡沫混凝土干密度可达到350.5kg/m~3、抗压强度1.37 MPa,饱和吸水率108.0%;添加掺合料(或助剂)均会降低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粉煤灰和建筑垃圾由于质轻,均降低泡沫混凝土干密度;苯丙乳液和防水剂均能降低泡沫混凝土饱和吸水率,但建筑垃圾会显著增加泡沫混凝土饱和吸水率。  相似文献   

19.
在前期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以及在陶粒外裹水泥浆,共浇筑84块陶粒泡沫混凝土试块;对试块进行压缩试验,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对试件表面进行观测。研究了陶粒泡沫混凝土的破坏形态,抗压强度与密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减水剂掺量、砂含泥量和陶粒外裹水泥浆对试件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粒泡沫混凝土的典型破坏形态为劈裂破坏;陶粒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混凝土密度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陶粒外裹水泥浆可以提高陶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并解决陶粒在施工和运输过程中的上浮问题;陶粒泡沫混凝土的泊松比可取0.22。  相似文献   

20.
为了比较西藏高寒地区承重型泡沫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差异,对54个承重型泡沫混凝土标准试件分别进行了4个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将承重型泡沫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与轴心抗拉强度的关系和普通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与轴心抗拉强度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