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服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最敏锐的窗口,是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时代的表情,它能显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面貌,而服装设计的民族化与时代感是当前服装发展的关键所在。什么是民族化?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民族化就是民族发展的长河中形成的特有的民族气质、民族风俗人情的内在表现,是是一个具有历史性的概念,是随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演进的,在服装上就是具有民族风格。什么是时代感?就是指在服装设计中最能反映时代的脉搏、时代气息和现代节奏,  相似文献   

2.
关于服装设计中民族性和现代性结合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中国服装民族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问题.以旗袍改制和其它民族元素在现代服装中的运用为中心,选取谭燕玉、张肇达、汤姆·福特和罗伯特·卡瓦利等中外设计师及其作品进行述评,分析比较其设计思路以及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曹佳想 《饰》2008,(1):42-44
中国传统服装受到越来越多中外设计师的青昧,以传统服装元素为创作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但是静观当代中式风格的服装,几乎都选用了西式装袖结构去造型,而具有中式特色的连身袖结构却被大家忽视了.然而研究结果显示,连身袖结构的功能性与装袖结构不相上下;从服装史的角度和连身袖结构所体现出的造型风格角度来讲,它比装袖结构更适合中式服装.  相似文献   

4.
从花鸟纹样的造型、结构和造意三个方面分析了唐镜花鸟纹的美学特征,结合服装设计要求,提出借鉴唐镜花鸟纹样设计服装的思路。以创造既有时代感又富有民族性的中国服装。  相似文献   

5.
邵新艳 《饰》2013,(1):40-44
中国风格的服装设计不仅包括面料、色彩、配饰、花纹等装饰性元素,服装的内部结构更能表达中国传统审美理念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节俭、朴素的传统,表现出服装的飘逸、灵动,展现中国服装含蓄、优雅的特征。本文通过研究几件清末民初传世实物,采用历史文献分析、比较、归纳、演绎和例证等研究方法,探讨服装设计中的"意境"。服装设计师只有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服装的精神实质,才能创作出真正有中国特色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为设计师插上双翼──浅谈服装立体设计与立体裁剪潘海音服装的设计和制版是整个服装产生过程中两个最关键的环节。如何用最佳方法最适当的顺序使服装达到最满意的效果历来是中外服装设计研究者们孜孜探索的课题。东西方传统服装结构上的根本区别在于结构的平面和立体之别...  相似文献   

7.
《饰》2008,(Z1)
本文以旗袍为对象,通过拆解元素,确定不变和可变因素进行排列组合,推衍造型焦点的设计方法,对系列设计款式进行了探索,证明即便像旗袍这种很定型的传统服装亦有较大设计空间,且规律明显,从而验证这种方法具有应用范围广和方便、快捷、多变、有序、高效率的特点,表现出某种定型服装仍有很强的开发优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8.
结合实例从毛织物与中国元素相结合的设计、缂毛工艺的运用、毛织物和刺绣工艺的结合、毛织物面料的再造等方面阐述了毛织物在中国元素服装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使中国元素服装性能更加良好,服装品类更加丰富,服装档次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也可使我国生产的毛织物用途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9.
成功的民族化设计,要求设计者要有较高的艺术素养、文化内涵,同时还必须具备时代眼光并结合现代审美观念继承和发展民族化设计,阐述了在现代科技发展与现代审美的需求下,如何运用各式各样民族元素与现代设计相交融,呈现出崭新的活力与风采;提出只有将民族元素继承与创新地融入到现代设计当中,富有民族元素的设计才能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别丢国服     
唐装,一直以来都贴着中老年人的标签。鉴于中国有着50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服装,我更喜欢把人们眼里的唐装或者各民族的服装称为"中式服装",代表中国式的意思。无论唐装、汉服、民族服装都离不开这三个元素:立领,盘扣,连袖。中华民族泱泱5000年文明,曾经被称为"衣冠王国",  相似文献   

11.
盘扣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一种手段,同中国结一样,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美好象征。盘扣的种类很多,色彩丰富,制作工艺各异。盘扣艺术从最初的实用到装饰再演变成今天的象征符号,发展到现在,无论是在少数民族服饰上的继承发扬还是在现代服饰中的利用,它都会以一种出其不意的惊喜出现在人们的眼线中,它既肩负着传承民族服饰元素的重担又与现代服饰完美结合走上国际舞台。  相似文献   

12.
王群山 《饰》2014,(2):43-47
任何领域的设计都需要创新,要创新就要根据社会需求、经济发展、科技水平等来完善一定的创造性思维方法。本文通过对服装设计中的创新设计思维方法的研究与探讨,阐述了服装设计中创造性思维方法的三个方面,即构思方法、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不同条件灵活运用,使服装设计出的产品达到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工作、生活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禁忌现象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普遍存在,具有约定俗成的禁约力量和消极、神秘的特性,它渗透在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诸多禁忌现象的挖掘、分析、论证,提出了禁忌习俗在不同社会背景之下得以产生的必然性,以及它对人们心理所产生的麻痹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借鉴传统服饰实现当代服装的设计创新,必须对我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文化、西洋服饰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时代特征三个方面进行理论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本文从设计的角度,针对应用传统服饰装饰语言时存在的误区,论述了其现阶段的创新方向是必须完成从形式向内容的转变,为此提出了传统服饰与当代服装融合重生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学角度解析近代旗袍的发展演变,分析其各个时期的特点,阐述了社会的变革、文化的交融、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给服装带来的巨大影响.表明了旗袍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公认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象征,成为了代表中华文化的符号.同时还指出了旗袍有着丰厚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是服装设计师们宝贵的设计元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以形式美法则原理分析西北民族服装的文化内涵、款式结构特征、色彩特征和民族服装风格的流行.得出在同一形制下通过服装构成要素的变化形成各具民族特色的服装特征,并将其文化内涵广泛汲纳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去.  相似文献   

17.
黑衣壮民族服装是中华民族传统服装的一枝奇葩。运用现代服装专业知识,从服装结构的角度,对黑衣壮民族服装进行了详细研究,找出其结构设计方面的不足,并结合现代人的穿着需求,对其进行了一些改良,使古老的民族服装服务于当今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核心范畴意境作为切入点,从中西传统服饰美学的不同审美取向探讨当代中国服饰美学的发展现状.通过逻辑分析法、演绎法和史料分析法进行论证,得出当代中国服饰意境美缺失的结论.分析造成缺失的经济因素、历史因素和文化因素,从而达到校正当前服饰审美观念的目的,呼吁建构新的具有民族文化特征和时代精神的服饰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唐诗中有许多关于服饰的描绘,这是中国服装史中的珍贵资料,通过这些描绘,可以更加形象地了解唐代服饰.本文撷取唐代服装面料、唐代女性服饰、唐代的舞蹈服装3个方面,对唐诗中描绘的服饰进行分析归纳,展示盛唐的服饰壮观.  相似文献   

20.
线韵是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魂灵,也是中国传统服装独特而“有意味的形式”,线韵美是中国传统服装美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