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学良  陈一飞 《建筑电气》2010,29(12):40-43
针对室内遮阳百叶帘运行角度的控制,在大量实验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将自适应模糊控制应用于室内采光控制系统中,对百叶帘进行智能控制。介绍室内采光控制系统及工作原理,基于模糊控制规则的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及其应用。仿真结果表明在该系统中使用自适应模糊控制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别采用PID控制和模糊控制两种方法对跨临界CO2热泵系统的电子膨胀阀进行控制,控制过程均通过将蒸发器过热度作为被控量来控制阀门开度的方法来实现对R系列的电子膨胀阀进行控制。通过使用Simulink建立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的模型并进行模拟,并对这两种控制方法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使用模糊控制方法时蒸发器的过热度响应时间更快,且过热度在控制过程中变化更为平稳,因此得出模糊控制方法更加适用于对跨临界CO2热泵这种具有强烈非线性特性的系统进行控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介绍钢管水压试验控制系统运行的基本原理.介绍模糊控制中经常使用的二输入、单输入的设计思想以及使用方法,应用模糊控制方法解决PID控制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对比分析表明,将该方法应用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较好地控制大型水压机控制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以多功能路面清雪车电液比例阀控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提高多功能路面清雪车运作效率的模糊-智能PID(Proportion Integral Differential,比例、微分、积分)复合控制器,并将其与常规PID控制、模糊控制等控制策略进行比较论证、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该控制器能够弥补常规PID控制因某些原因造成的系统不稳定,将PID控制的简单、鲁棒性好和可靠性高等优点应用到模糊控制系统中,充分显现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的双重优点.简单概述了模糊控制的原理、特点和PID控制的原理等基本知识.鉴于智能PID控制与模糊控制相结合的原理的可行性而提出了模糊-智能PID控制器,并将其应用在清雪车的液压系统中,通过仿真试验证明它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城市隔震高架桥梁地震反应的半主动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应用磁流变(MR)阻尼器对隔震连续梁桥邻联相对位移的半主动控制,并采用离线优化与在线自调整相结合进行模糊控制(FLC)。以邻联最大相对位移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对基本模糊控制器的隶属函数、量化因子、比例因子进行离线遗传优化;对优化后的模糊控制器的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进行在线自调整;数值仿真分析一多跨隔震连续梁桥的简化四自由度体系的半主动控制,比较不同控制方案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将MR阻尼器安装在上部结构与桥墩之间对桥梁邻联相对位移的控制效果优于将其安装在邻联之间;半主动控制能同时有效控制邻联最大相对位移与支座变形;与普通模糊控制以及仅采用遗传优化的模糊控制相比,具有在线自调整功能的模糊控制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基于模糊控制模式的功耗模型。以汉口火车站集中空调系统为例,对比分析了工频运行工况和模糊控制工况下制冷主机功耗、冷却水泵功耗和冷水泵功耗的测试值及理论值,验证了功耗模型的准确性。针对汉口火车站,计算3种控制模式下暖通空调系统的全年能耗,并进行了对比,模糊控制方式下的能耗可明显降低。计算了不同气候分区3种控制模式下的空调系统年运行能耗,结果表明,模糊控制模式下的空调系统节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变风量空调系统传统的变静压模糊控制方法依赖人为经验获取模糊规则,存在有效模糊规则覆盖率不全的问题,从而导致系统控制时间长、超调、能耗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减聚类和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SC-ANFIS)的变静压模糊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减聚类算法的学习能力对输入样本进行聚类分析,优化输入样本数据和生成模糊规则,用神经模糊推理的方法训练模糊规则以实现VAV系统变静压模糊控制。在某VAV系统实验平台上的对比实验表明:该方法对比定静压法减少了67%的送风机电耗;对比经验变静压模糊控制方法,其调节时间更短、控制过程更加稳定、抗干扰性更强,并且可以减少7%的送风机电耗。  相似文献   

8.
陈良  张红玉 《山西建筑》2012,38(6):134-135
将模糊控制和普通PID控制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规则的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中央空调变风量系统的控制,实验表明,这种方法比普通的PID控制方法精度高、超调量减少,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单片机模糊控制器的AMD主动控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模糊控制是结构主动控制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控制算法。本文针对顶层设置AMD控制装置的5层钢框架模型结构,首先由已有主动控制训练样本提取了模糊规则;其次,将模糊逻辑推理与单片机技术结合起来,开发了单片机模糊控制器。在此基础上,完成了1∶4缩尺的5层钢框架模型结构的AMD模糊控制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模糊AMD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小地震作用下模型结构的反应,对顶层位移反应峰值的控制效果达到50%。本文研究成果可为AMD模糊控制走向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海啸  刘亚涛 《山西建筑》2012,38(29):249-251
针对采用SVPWM调制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PMLSM)矢量控制系统,在传统的PID控制理论基础上引入模糊控制的概念,通过模糊控制规则自动整定控制器参数,达到改善系统性能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与常规的PID控制系统相比,具有很好的动态、稳态性能以及较强的鲁棒性,证明了该控制系统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两室空气系统是典型的多变量、大滞后、温湿耦合系统。本文针对传统PID对两室空气系统温湿度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传统PI控制与模糊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给出了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以空气调节理论与实验数据为基础建立了模糊控制规则及模糊控制查询表;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及参数调整;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效果。两室的温度控制精度可达到±0.2℃,两室的相对湿度控制精度可达到±1.5%。完全满足两室法新风换气机热工性能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模糊控制方法在水泥煅烧立窑偏火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讨论了模糊控制器在该系统的实现,运行结果表明了所述方法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
郑美容 《四川建材》2011,37(2):293-296
根据循环冷却水供水系统非线性、大滞后、参数时变的特点,本文结合模糊控制及变异算法以及传统PID控制各自的优势,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控制器:即采用遗传算法完成对PID控制参数初值的整定,同时利用遗传算法整定的初值进行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的初步设计,最后利用禁忌搜索算法对模糊控制规则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器能根据被控对象不同工况变化的要求,获得满意的动态和静态控制特性,抗干扰能力很强。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地下工程复杂的环境特点,对某地下工程通风空调系统在变冷却水量和变风量下运用简单差值控制和模糊控制进行仿真对比,使用TRNSYS和Matlab控制模块实现对系统的控制。通过对夏季典型月份的模拟仿真,得出该系统在两种控制方式下各部件能耗和单日能耗变化情况。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控制的节能效果比简单差值控制好,不同控制策略下仅对被控的耗能部件有明显的节能效果,对系统中其他耗能部件无明显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ALC公司的控制系统来实现该控制系统,通过引入模糊控制原理和变频控制技术,改善了系统的控制效果,经过实际运行,验证其在该检测中心控制系统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建模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丽娟  杨世忠 《暖通空调》2007,37(11):115-117
介绍了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结合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特点,在基于被控房间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将模糊控制和常规PID控制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模糊PID控制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变风量空调室温控制中。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的特点,介绍人工神经网络在陶瓷窑温度预测与控制上的应用;对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动态神经网络进行规则校正;最后简述人工神经网络在陶瓷工业中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模糊模型参考学习控制是一种具有自学习机制的模糊控制,在控制过程中能自动调整模糊控制规则表,使其控制性能得到不断改善,从而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介绍了这种控制算法的原理。采用这种控制算法对静态热箱装置的空气温度进行了控制,并与PI控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糊模型参考学习控制具有响应快的优点,同时具有与PI控制同样高的稳态精度,但超调量比PI控制稍大。  相似文献   

19.
风冷热泵除霜控制方法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各种用于空气热源热泵及其他制冷系统中的除霜控制方法的特点与利弊;提出了根据风冷热泵机组的运行参数,对结霜的响应用自适应模糊控制以实现除霜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离散时间非线性系统的输入端含齿隙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精准扰动观测器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策略。给出了含输入端齿隙的离散时间系统,采用线性项、类扰动项的线性组合对模糊齿隙模型进行消模糊逼近;基于扰动观测器提出了自适应模糊控制策略,证明了系统的闭环控制稳定性,与线性控制进行了仿真比较,佐证了该方案的控制精度与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