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构造柱、圈梁和现浇楼板可增强砌体结构的整体性,是砌体结构的主要抗震构造措施,为反映砌体结构整体性的抗震作用,分析构造柱、圈梁和现浇楼板对结构整体性的影响,提出结构整体性系数的计算方法。基于汶川地震中大量多层砖砌体结构房屋震害的分析,建议了考虑砖砌体结构整体性系数和承载力指标的震害程度指标,它可作为结构抗震能力指标之一。建立了不同地震烈度下震害程度指标与结构破坏程度间的定量关系,根据上述的定量关系,获得震害程度判断值,分析烈度和破坏程度的变化对震害程度判断值的影响。最后进行多幢多层砖砌体结构房屋墙体破坏程度评估的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采用震害程度指标及震害程度判断值可以准确评估结构不同方向的墙体破坏程度,实现对砌体结构的抗震评估。  相似文献   

2.
构造柱、圈梁和现浇楼板可增强砌体结构的整体性,是砌体结构的主要抗震构造措施,为反映砌体结构整体性的抗震作用,分析构造柱、圈梁和现浇楼板对结构整体性的影响,提出结构整体性系数的计算方法。基于汶川地震中大量多层砖砌体结构房屋震害的分析,建议了考虑砖砌体结构整体性系数和承载力指标的震害程度指标,它可作为结构抗震能力指标之一。建立了不同地震烈度下震害程度指标与结构破坏程度间的定量关系,根据上述的定量关系,获得震害程度判断值,分析烈度和破坏程度的变化对震害程度判断值的影响。最后进行多幢多层砖砌体结构房屋墙体破坏程度评估的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采用震害程度指标及震害程度判断值可以准确评估结构不同方向的墙体破坏程度,实现对砌体结构的抗震评估。  相似文献   

3.
青海村镇砌体结构房屋抗震缺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玉树地震中砌体结构的严重震害表明,村镇砌体结构房屋存在着较大的抗震缺陷。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抗震设防标准,通过玉树地震中砌体结构房屋表现出的震害特征,从墙体、结构基础、结构体系及结构布置四方面对青海村镇砌体结构房屋存在的主要抗震缺陷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青海省现有村镇砌体结构房屋在抗震性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加固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4.
《砖瓦》2020,(7)
历次强烈地震中都存在大量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倒塌现象,破坏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查阅大量震害资料,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震害特征和震害原因进行简单综述,并为此类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5.12灾区震害的调查,在分析底部框架砌体结构房屋震害特点的基础上,对底部框架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破坏较为严重,总结已有砌体结构震害特征,对目前砌体结构抗震分析方法进行总结,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提出提高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赵丽清 《山西建筑》2007,33(5):82-83
针对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介绍了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设计要点及抗震设计构造措施,以提高砌体结构房屋的最大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8.
蒋孝明 《山西建筑》2010,36(21):76-77
从分析预制板砖砌体房屋的震害入手,对典型的预制板砖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加固设计进行了研究,同时为预制板砖砌体房屋的加固提出了改进建议,从而完善该类结构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中城市均存在量大面广的既有多层砌体结构住宅,这些房屋在进行使用功能提升之前需对其进行抗震加固。根据以往地震中砌体结构的震害特点,分析了地震作用下砌体结构破坏的根本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砌体结构的抗震加固技术,可为今后砌体结构在改造工程中的抗震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汶川地震灾区砌体房屋的震害分析,总结了震害原因,提出了改善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评估不同年代多层砖房的抗震性能,根据构造柱设置情况将多层砌体结构分为5个抗震措施类别,以静力非线性方法为基础,并利用层间位移角作为衡量不同破坏状态的量化指标,提出基于性能的多层砌体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为考虑地震动的随机性和结构的随机性,采用蒙特卡洛法生成200万个结构-地震动随机样本并对其进行分析,建立多层砌体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研究结构层数、抗震措施、材料强度、抗震墙面积率等因素对多层砌体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层数对多层砌体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影响最大,材料强度、抗震措施和抗震墙面积率对多层砌体结构地震易损性也有较大影响。基于易损性分析结果所建立的某多层砌体结构的地震易损性矩阵,可为基于性能的抗震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城镇大量砌体结构老旧多层住宅面临抗震加固、功能提升等需求。为研究该类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一个5层无筋砌体结构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测试分析了7度多遇地震、设防地震、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裂缝损伤发展状况以及楼层加速度、位移、自振频率、阻尼等变化规律。同时,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用基于抗震鉴定标准、基于承载能力、基于位移和延性等不同方法,评估了试验模型对应原型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试验模型纵向在7度多遇地震、设防地震、罕遇地震作用下分别处于完好、轻微破坏和局部倒塌状态,不满足GB 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中对7度区A类建筑的抗震性能目标要求;罕遇地震作用下无筋砌体结构多发生薄弱层屈服破坏,整体结构延性很差,保证抗震墙面积率或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是实现无筋砌体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抗震性能目标的主要技术措施;采用基于位移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可以客观地反映无筋砌体结构抗震性能随高宽比增大而降低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林宏伟 《福建建材》2010,(3):44-45,48
本文探讨了福建地区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介绍了现行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以及抗震加固方法,最后针对福建省砌体结构抗震加固问题提出了一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孙小燕 《山西建筑》2011,37(17):54-55
综述了地震震级、烈度和抗震设防目标,分析了工程结构破坏的主要情形和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点,以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减少建筑物由于地震而造成的破坏。  相似文献   

15.
禹建兵 《山西建筑》2011,37(21):19-21
针对砌体农房在震害下的不同破坏形式,分析了砌体房屋震害原因,提出了不同破坏程度下房屋适合的维修加固方法的建议,为震后砌体结构抗震加固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   总被引:89,自引:7,他引:8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汇总了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结构专家组在四川地震主要灾区所调查的建筑震害资料,根据建筑的结构类别、建造年代、地震区估计烈度和使用功能进行了震害状况统计分析。结合典型工程震害案例,分析了此次地震中的建筑震害特点,总结了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结构抗震设计和工程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根据震害调查统计和典型震害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严格执行抗震设计规范是保证建筑物抗震性能的主要前提;砌体结构应加强结构体系和抗震构造措施设计,并保证施工质量;框架结构应加强围护结构和填充墙与主体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并应改进"强柱弱梁"的设计;应进一步重视整体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应充分考虑非结构构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砌体结构作为我国房屋的主要结构类型之一,在村镇地区应用非常广泛且历史震害严重。针对村镇地区量大面广的砌体结构,考虑采取一种高效、低价且便于施工的加固措施以提高其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打包带作为一种常用的工业产品,具有抗拉性能好、耐久性强和价格低廉等优点,其与砌体墙共同作用可以发挥各自的性能优势,从而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针对有、无打包带加固以及不同抹面砂浆强度的4片砌体墙进行了拟静力试验,对比分析了各砌体墙的破坏特征,以及峰值荷载、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耗能、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研究了打包带加固对砌体墙片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打包带可有效改善砌体墙的抗震性能,对于提高砌体墙的承载力、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常建兰 《山西建筑》2011,37(33):37-38
结合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相关规定,针对三幢不规则砌体房屋在地震中的破坏情况进行了分析,并评估其震损程度,指出了房屋规则性在建筑和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张玮  宋琛年  韦海余 《山西建筑》2009,35(14):66-67
阐述了目前砌体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现行规范,对砌体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抗震计算及抗震措施进行了探讨,并指出抓好抗震设防地区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最积极、最有效和最根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