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上海地区超长后注浆钻孔桩竖向承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飞 《工程质量》2006,(12):39-43
桩端注浆是上海地区大直径超长灌注桩发展的必然趋势。依据上海地区某超高层商业建筑试桩的高吨位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结果,通过对基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性状、桩身轴力传递特性以及桩侧阻力、桩端阻力发挥特性的分析研究,揭示了桩底注浆对基桩承载性状的影响情况,深入探讨了上海软土地区大直径超长后注浆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和竖向承载性状,并提出了单桩承载力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浙江沿海软土地区某高层中桩基础为工程依据,进行了两根后注浆超长大直径灌注桩的堆载静载试验和一根桩的自平衡静载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采集整理,探讨了软土地基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注浆后的竖向承载特性。结果表明,桩端注浆使软土地区超长大直径桩由典型的摩擦桩变为端承摩擦桩,从而改善了超长桩竖向承载特性,提高了该类桩承载性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交际工程施工质量的调查,嵌入卵石层超长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离散性较大,为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采用桩底注浆是比较合理的选择.在此结合实际工程,对嵌入卵石层超长桩底注浆钻孔灌注桩的竖向承载性状、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发挥特性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桩底注浆对基桩承载性状的影响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长径比较大的超长桩,采用桩底注浆不仅提高了桩端阻力,也使得桩侧摩阻力出现强化,其提高幅度较大;由于沉降小,在按沉降量确定的极限状态下,桩端阻力占的比例较小,没有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4.
卢坤华 《土工基础》2012,26(4):119-122
以软土地区桥梁桩基础为工程依据,进行了普通和后注浆超长大直径灌注桩的静载试验和桩身轴力测试,对比分析了普通灌注桩和后注浆灌注桩的承载性状,发现在软土地区后注浆技术能有效地改善超长大直径灌注桩桩端和桩侧土层特性,增加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使单桩承载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此项试验研究可为软土地区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天津地区某在建超高层的桩基静载试验为基础,对软土地区后注浆超长钻孔灌注桩的承载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软土地区的超长钻孔灌注桩为纯摩擦桩;超长钻孔灌注桩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发挥是不同步的,桩侧摩阻力的发挥先于桩端阻力;超长钻孔灌注桩的桩顶沉降量很大,应采用桩顶沉降量来确定其极限承载力;超长钻孔灌注桩存在有效桩长,其长径比不超过80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后注浆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试验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剑 《岩土工程学报》2002,24(6):743-746
采用桩底后注浆技术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基桩的承载能力、减少桩顶沉降量,同时基桩的承载性状也会得到改善。依据中原地区某工程中采用桩底注浆和没有注浆桩的2根试桩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结果,通过对基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性状、桩身轴力传递特性以及桩侧阻力发挥特性和桩端阻力发挥特性的综合分析研究,揭示了桩底后注浆对基桩承载性状的影响情况,得出了一些对相同地区同类基桩的设计、施工和深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静载荷试验和桩身轴力测试,对比了注浆及未注浆两种情况下灌注桩承载性状,说明桩端注浆后大大提高了软土地区钻孔灌注桩的单桩承载力。最后分析了注浆后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天津六纬路城市广场采用了直径为1m,桩端埋深94m的大直径超长灌注桩,通过现场试验验证承载力取值及成桩可行性,试桩荷载试验加载至极限,为研究天津软土地区大直径超长灌注桩承载力特性及荷载传递机理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本文以软土地区超长钻孔灌注桩为研究对象,进行超长桩的竖向抗压静荷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超长桩的荷载位移,曲线...  相似文献   

9.
高飞 《工程质量》2006,(11):51-54
依据上海地区某工程中采用桩底注浆、桩侧注浆和没有注浆的3根试桩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荷载试验结果,通过对基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性状、桩身轴力传递特性以及桩侧阻力发挥特性和桩端阻力发挥特性的综合分析研究,揭示了桩底注浆、桩侧注浆对基桩承载性状的影响情况,得出了一些对相同地区同类基桩的设计、施工和深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大直径超长后注浆钻孔灌注桩单桩合理注浆量和极限承载力的确定成为设计所面临的问题。介绍了后注浆钻孔灌注桩后注浆的加固机理和注浆方式。着重介绍了苏州中心广场项目不同桩径、不同持力层的大直径超长后注浆钻孔灌注桩的试桩数据,并结合苏州金鸡湖周边其他4个超高层项目大直径超长后注浆钻孔灌注桩的试验数据,分析了大直径超长后注浆钻孔灌注桩的承载性能。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和上海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 08-11—2010)中的相关公式,估算了单桩注浆量和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并将其估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给出了苏州地区类似地质条件下直径1000mm大直径超长后注浆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量的合理范围为2~4t的建议,提出了大直径超长后注浆钻孔灌注桩试桩之前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中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增强系数的上限值进行估算。研究结果可为苏州地区大直径超长后注浆钻孔灌注桩的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破坏和非破坏后注浆抗压桩受力性状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苗  张乾青 《岩土工程学报》2011,33(10):1601-1608
通过桩身埋设有钢筋应力计的 2 根直径不同的破坏性和非破坏性后注浆抗压试桩现场静载试验,对比分析了破坏性和非破坏性后注浆抗压试桩的受力性状。现场试验表明,极限荷载下非破坏性和破坏性后注浆桩的桩端力荷载分担比约为 40% 且同一桩顶荷载水平下,桩端荷载分担比随桩径的增大而减小。最大试验荷载下非破坏性试桩浅层土侧阻力完全发挥并有侧阻软化趋势,而破坏性试桩全桩长范围桩侧阻力均表现为软化性状。实测发现不同土中桩侧摩阻力充分发挥时对应的桩顶沉降约为( 1% ~ 4% ) D D 为桩径)。非破坏性试桩实测得到的桩端位移–桩端力曲线表现为硬化特性,而试桩破坏性试验中实测得到的桩端位移–桩端力曲线表现为软化特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自平衡试桩法对北京地铁十号线光华路站深层混凝土灌注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进行了静载试验,试桩数量为4根,其中有3根试桩桩侧、桩底采用了后压浆技术,并对有无后压浆试桩的承载力性状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也是北京地区首次对这类深层混凝土灌注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进行自平衡试桩法静载试验,本次试验的成功为本地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为今后砂卵石层桩的极限承载力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砂土中竖向和弯矩荷载下单桩水平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单桩在桩顶预先施加竖向和弯矩荷载下的水平承载特性,通过自行加工的组合荷载加载装置,进行一系列室内单桩模型试验,分析砂土中预先施加的不同竖向和弯矩荷载对单桩水平荷载下的水平位移、桩顶转角、桩身弯矩以及地基比例系数m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预先施加的竖向荷载小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一半(Vu/2)时,相同水平荷载下单桩的水平位移有所减小,单桩的水平极限承载力得到提高,桩身最大弯矩有所减小,并且竖向荷载越大,越有利于单桩的水平承载性能;弯矩荷载的存在不利于单桩的水平承载能力,显著降低单桩的水平极限承载力;另外,水平荷载的施加对单桩的竖向位移影响较小;当砂面处水平位移较小时,m值随着水平位移的增加迅速降低,当水平位移增加到一定程度,m值减小的幅度越来越小,最后趋于一个稳定值。  相似文献   

14.
基坑开挖卸荷会导致开挖段桩侧摩阻力缺失以及坑底桩周土围压减小,削弱桩基承载力。针对桩周土体开挖卸荷条件下的单桩承载力特性进行室内模型试验研究,通过模拟地面试桩和坑底试桩的竖向静载模型试验,分析单桩荷载传递过程,测试单桩极限承载力,研究桩周土体开挖卸荷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对比开挖卸荷前单桩的承载特性,开挖卸荷后桩顶及桩底沉降量均有增加,桩身轴力以及桩端阻力有所增大,模型单桩极限承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5.
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基于72个工地186要有静载试桩的统计资料,分析了术地端、桩侧压浆对钻孔灌注桩的增强加固机理,深入研究了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性。利用静载试桩结果,统计出后压浆桩极限承载力增幅值及极限端阻力增强系数的频数分布规律,提出了后压浆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实用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郑刚  王丽 《岩土工程学报》2008,30(12):1796-1804
在桩基础设计中通常分别确定单桩的竖向和水平承载力,而不考虑竖向荷载与水平荷载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桩承载力的影响,这显然不能反映桩的真实受力状况。软土地基上建造超高层建筑有时需要采用长度达80 m甚至更长的超长桩,目前考虑超长桩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还很少。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天津市某工程的79 m长桩载荷试验结果,通过参数调整使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载荷试验的结果一致,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竖向及水平荷载作用下超长桩的荷载传递与变形特点。分析结果表明超长桩表现出与已有文献中的刚性短桩不同的变形特性:对于承受水平荷载与竖向荷载的桩,竖向荷载对水平荷载作用下桩的性状的影响与竖向荷载相对于水平荷载的施加顺序、竖向荷载的大小以及土质条件等均有关。就本文算例,先施加竖向荷载再施加水平荷载时,存在一个最优的竖向荷载,在最优竖向荷载作用下,竖向荷载减小桩顶侧移的有利作用最明显,且竖向荷载减小桩顶侧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水平荷载加载后期,即水平荷载较大时。在土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竖向荷载对桩顶侧移的有利影响不如土质条件较差时那样明显。先施加水平荷载再施加竖向荷载时,竖向荷载不再起到减小水平荷载作用下桩顶侧移的作用。加载顺序变化对桩水平承载力的影响要大于对桩竖向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桩端压力注浆桩的施工工艺,结合实例分析桩端压力注浆效果及后注浆桩的工作特性,指出桩端压力注浆不但提高了桩端承载力,桩侧摩阻力也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竖直桩与倾斜角度为5°,8°,10°和15°倾斜桩的承载性能,分析倾斜对塑料套管现浇混凝土桩(以下简称TC桩)单桩承载力、桩顶沉降、桩身水平位移、桩身弯矩、桩身轴力及侧摩阻力和端阻比的影响。模型试验结果表明:(1) 当TC桩倾斜度不大于8°时,对承载力和桩顶沉降影响不明显,对于倾斜10°,15°的桩,承载力明显降低;(2) 倾斜桩桩身水平位移和弯矩主要发生于1/3桩长范围内,且均随着荷载和倾角的增加而增大;(3) 竖直桩及各倾斜桩的侧摩阻力随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倾角的增大桩极限侧摩阻力的平均值略有增大,侧摩阻分担比较大;(4) 端阻力和端阻比基本随荷载的增加而增加,随倾角的增加而减小。采用Origin软件应用Sigmoidal函数拟合,得出模型桩极限承载力随桩体倾角的计算公式,并根据现场实测数据,给出现场应用时修正系数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9.
王斌 《山西建筑》2010,36(32):121-122
通过人工挖孔桩后压浆技术在抚州市某商住楼工程中的应用,分析对比了灌注桩后注浆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提高幅度以及承载力估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别,揭示了钻孔灌注桩桩底后注浆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性状及桩侧、桩端阻力发挥特性,并提出了工程桩的设计、施工建议,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