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结合上海市长宁区的规划实践,针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特点,探讨了在上海中心城以建成区为主的地区,编制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技术要点和重点内容,以及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和常规城市规划体系的衔接。  相似文献   

2.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的重要手段,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则是公共服务设施中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基础设施。研究结合常州新北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状况,通过对基于供给方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和公平性评价以及基于需求方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整体满意度评价的分析,提出在规划中应改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编制方式,创新基于居民需求导向的、可实施的规划编制工作方法,以期为其他城市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时期,足球项目发展规划和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被国务院列为"重点任务",其中社区足球场地成为规划建设的重点对象。但长期以来社区足球场地仅是大型体育中心或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并未受到重视,关于其规划建设的探讨目前还比较缺乏。文章通过对其发展现状和前景的探讨,认为社区足球场规划建设正在进入增量提质的阶段。借鉴英国、巴西、日本、香港、广州等国家与地区的先进建设经验,文章总结出6种社区足球场的主要规划建设模式:在大型体育中心配建、作为社区服务配套、融入公园广场、活化废弃闲置地、利用竖向空间、开放其他公共服务单位场地,并对各模式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中提出以组团和家园为单位,加强公共服务配置,构建由市民中心-组团中心-家园中心-便民服务点构成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城市副中心的宜居水平。在具体规划实施过程中,家园中心的建设面临用地资源紧缺、社会投资意愿小、运营管理难等问题。本调研报告以城市副中心老城区中仓家园中心建设为例,从家园中心"建什么、怎么建、怎么管"三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分析,以点带面,探索建成区补充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新路径,解决公共服务设施需求与缺乏有效空间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是影响社区生活品质的关键.当前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存在对社区异质化人口结构响应不足、与行政管理机制衔接不足以及缺乏与社区生活圈发展要求相匹配的开发建设机制等问题.广州市在2017年开展社区生活圈专项规划工作,对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规划路径进行了重点探索,提出应首先建立从规划、管理到实际使用的全链条统一的社区生活圈空间划分.其次,兼顾公平与异质化需求,构建"标准表单式"设施配置模式,并结合需求提出差异化引导.最后,优化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创新设施开发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6.
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规划及实施是城市建设和社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梳理了各种社区发展规划理念和居住政策导向后,从基础数据葺的实证调查和统计分析入手,重点考察了武汉市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现状和居民对其的需求现状,参照建设部、北京和上海等地的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规范,着重研究了武汉市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项目、标准和实施单元,提出了具有一般意义的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和实施单元建议.  相似文献   

7.
社区是我国社会管理的微观组织,承担了基层行政管理、社区服务和民主自治的三大基本职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是社区职能的物质载体,其配置与社区行政边界有着很大关联。文章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以社区职能为出发点,分析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成因,进而从社区行政边界优化、社区中心规划两个方面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进行优化,具体探究了社区的合理规模、行政边界优化原则以及社区中心包含的设施类型、规模、选址和空间组织形式等,希望能为老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更新和新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规划师》2016,(8)
社区是我国社会管理的微观组织,承担了基层行政管理、社区服务和民主自治的三大基本职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是社区职能的物质载体,其配置与社区行政边界有着很大关联。文章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以社区职能为出发点,分析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成因,进而从社区行政边界优化、社区中心规划两个方面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进行优化,具体探究了社区的合理规模、行政边界优化原则以及社区中心包含的设施类型、规模、选址和空间组织形式等,希望能为老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更新和新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数据构成了城市社区空间规划、社区基层治理的新环境,探索利用数据赋能社区治理的完善路径,对社区治理精细化发展至关重要。聚焦北京“回天地区”社区治理中的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工作,基于典型人群特征的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分析,通过数字网络手段获取城市POI数据,并结合社区类型识别方法,对社区人群与公共服务设施即人与空间环境的关系进行适应性评价。研究发现“回天地区”针对职住分离人群和老年人群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呈现中心完善、东强西弱的空间结构,同时基于不同群体的空间分布描述,为优化社区服务圈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规划提供依据,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数据在社区微观层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街道和社区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单元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街道和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本文从“服务补缺”和“治理协同”的视角,揭示当前基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管理中的短板与问题,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单元与基层公共服务单元相耦合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路径和实施政策机制,提出通过建设街道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构建“20分钟街道公共服务圈”和“10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弥补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短板,优化城市基空间组织结构,促进城市规划与社会治理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社区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还缺乏相应的建设机制保障。规划设施与实施设施在空间上的错位,反映出规划编制与实施存在严重的脱节。以控制的符号方式规划的社区服务设施是否能满足市民对社区服务设施的需求?规划编制是否有改进的空间?该文通过对各地的经验分析,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对改进社区服务设施规划编制及管理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合理配置的重要性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对西城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进行调研基础上,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设施分布不均、供给不足、使用效率低等。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一是需要从使用者需求出发,差异化配置;二是需要根据社区的类型以及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属性采用不同的建设和利用方式;三是从软件和硬件方面双管齐下,加强设施规划、建设、使用管理,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此外,本文也对当前几种典型公共服务设施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城市社区服务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城市社区服务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对社区服务的科学规划、多元投入提出应用性对策思路,认为应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团体对发展服务的共同作用,促进城市社区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雷诚  罗震东 《城市规划》2019,43(8):41-52
大都市区中心和外围空间一体化演化过程中,社区空间和人口结构急剧变化,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面临挑战。本文从设施供给全过程,构建了以“建控用”为核心,“三阶段贯通,三条线协同”的“三三制”大都市区社区服务设施供给体系,强调“全覆盖供给、全环节管控、全周期运营”框架。结合常州新北区进行实证校验,探讨都市区社区服务设施供给体系的转型。供给环节应结合居民需求,明确分类设施供给标准、供给主体和空间模式,保障设施供给的公平性;管控环节要优化专项规划和控规规划编制,加强实旅过程的环节控制,保障空间供给的有效性;运营环节推进社区规划和社区规划师制度建设,建构监管与沟通并重的运营管理机制,提高社区设施供需匹配效率。  相似文献   

15.
在宜居城市建设的推动下,居民的社区满意度作为衡量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日益受到政府、社会学家、规划师等的密切关注。以南京中心城区为例,论文利用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城市居民社区满意度特征及其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多数居民对社区总体状况基本满意,但对社区公共服务的评价不高;2)居民对其所在社区的评价存在分异现象,这与社区区位、社区类型、居民社会经济属性等因素密切相关;3)公共空间、美学设计、公共服务设施、公共信息平台等社区条件对社区满意度的影响较大。基于上述分析,论文从公共环境营造、美学设计评估、公服设施供给、信息平台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社区优化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规划是城市建设规划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详细分析了上海市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最新标准及上海杨浦区新江湾城总体规划后,通过对新江湾城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规划管理的分析,对上海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管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利刚  袁镔 《华中建筑》2010,28(9):53-55
该文结合某老年住区规划设计实践,探索中国式的把家庭养老和社会化服务结合起来的养老模式。从老年社区功能分区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交通系统与室外环境设计、公寓类型与套型设计等方面出发探索适应老人生理、心理、行为特点和生活要求的住区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