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时,通常是分别计算区域内的各项排泄量,以总排泄量作为地下水资源量。河川径流中的基流量是山丘区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量,通常可占90%以上,因此做好河川径流的基流分割是河川基流量计算的关键问题。文章以贵州省地下水资源评价取得的成果为依据,阐明贵州省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对基流分割所使用的方法,并总结了贵州省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基流分割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1水资源总量的计算方法 水资源总量采用下式计算:W=Rs+Pr=R+Pr-Rg式中W-水资源总量;Rs-地表径流量(即河川径流量与河川基流量之差值);Pr-降水入渗补给量(山丘区用地下水总排泄量代替);R-河川径流量(即地表水资源量);Rg-河川基流量(平原区为降水入渗补给量形成的河道排泄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现状条件下,辽宁境内的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制定合理的地下水资源利用策略,对研究区域地下水进行了系统分析。辽河流域辽宁省山丘区采用排泄法计算地下水资源量。计算得出全省山丘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6.039×10~9m~3,地下水资源量模数为5.91×10~4m~3/km~2。通过三次评价与二次评价对比分析得知:全省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4.
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目前由于观测手段的限制还没有有效的直接计算方法。文中以山丘区流域为例,利用实测水文断面资料,以水文分割法和加里宁试算法为基础,对实例流域的地下水资源量从河川基流量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计算,求出了测站控制断面的多年平均及不同设计频率下的河川基流量,采用河川基流模数得到全流域的基流量。最后对推求河川基流量的不同计算方法的应用条件和精度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具体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延寿县的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一般包括补给量和排泄量;地下水的可开采量;地下水的总补给量的计算来评价延寿县地下水资源量.  相似文献   

6.
水文地质参数主要包括含水层的渗透系数、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灌溉入渗补给系数等。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是通过确定水文地质参数之后,选取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文章分析确定了阜蒙县节水增粮工程项目区的水文地质参数,并阐述了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调查黄河花园口以上地区不同时期地下水开发利用量的基础上,分析了地下水开发利用变化情况,对比了不同时期地下水用水耗水量和平原(盆地)区潜水蒸发量,计算了花园口以上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对河川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20世纪80年代前期相比,花园口以上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量增加39.33亿m3,地下水用水耗水量增加34.91亿m3,平原区潜水蒸发量减少8.71亿m3,地下水开发利用带来河川径流量减少26.20亿m3。  相似文献   

8.
雷州半岛台地是我省地下水利用最多的地区 ,该地区地表水资源比较缺 ,降雨量较少 ,而陆地蒸发量为全省最大 ,因此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比较重要。正确估算地下水资源量是地下水开发规划的前提 ,本文从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三个方面分析论证地下水资源量 ,分析结果供有关部门参考。1 “三水”平衡原理所谓“三水” ,即是指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形成地表调蓄、土壤调蓄、地下调蓄作用 ,一部分成为径流量 ,一部分成为蒸发量(或总消耗量 )。径流量又分为河川径流量和中、深层地下水径流量 ,河川径流量分为地表径流…  相似文献   

9.
煤矿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对潜水水位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阐述采煤导水裂隙带发育对潜水含水层的影响,在分析采煤导水裂隙带发育形成机理的基础上,依据采煤导水裂隙带发育对潜水含水层的影响进行分类研究,按照对潜水水位影响的程度分为两类模式。基于这两种分类模式,以锦界矿区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导水裂隙带发育的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利用大量实测水位反演出导水裂隙带影响下各分区垂向渗透系数值变化序列,以此反映导水裂隙带发育对潜水含水层的影响。通过构建的地下水数值模型计算表明,在分类模式二条件下,由于导水裂隙带导通潜水关键隔水层构成垂向渗漏通道,隔水层垂向渗透系数显著增大,潜水水位形成大范围地下水降落漏斗。开采前10年最大降深值28 m,降深大于20 m的影响严重区域面积约为2.56 km~2,开采后20年,潜水位最大降深达到32 m。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社会经济用水量中占有较高的比例。查清区域地下水资源量是做好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的基本条件。文章根据伊春市地下水富藏条件和实际勘测资料,结合已有分析成果,对全市平原区的面积划分及确定标准、地质结构类型和地下水主要补给方式进行了重新分析计算,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以河川基流量为主进行了分析计算。结合分析成果对本区域在地下水分析计算方面有待进一步统一的工作标准和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山丘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下水资源,是指在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内,地下水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大气降水或地表水体的入渗补给而形成其质量具有一定利用价值并按水文周期呈现规律变化的多年平均补给量.山丘区和岩溶山丘区的入渗补给量直接估算有困难,根据补排平衡的原则,可以通过各种排泄量求出地下水资源量.全面阐述了山丘区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方法,并根据一般山丘区与岩溶山丘区地下水的形成和出流特点,提出水文分割法、理化分析法和水文一水文地质分析法3类13种评价方法,并对其适用性子以评论.  相似文献   

12.
河川基流量是指由地下水补给到地表径流中的径流量,是山丘区地下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山丘区河川基流量因观测条件限制还没有较好的直接计算方法,文章以山丘区流域为例,利用水文分割法中斜割法并结合代表站综合退水曲线,对流域河川基流量进行了分析计算,求出了流域多年平均和不同设计频率的基流量,提出了计算河川基流量的简化方法和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 的区域潜水蒸发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潜水蒸发受气象、土壤、地下水埋深以及土地利用(作物种类)多种因素的影响,计算区域潜水蒸发量时应考虑这些因素具有空间变异性。考虑灌区土地利用、土壤类型和地下水埋深等因素对潜水蒸发量影响,提出一种基于GIS的区域潜水蒸发计算方法(GREGEC),并在ArcGIS10.0中利用其内置的VBA环境完成Arcobjects编程计算。在河南省柳园口灌区的应用表明,GREGEC计算的多年平均潜水蒸发量与水量平衡法的计算结果误差为2%;与灌区地下水模型所得结果的空间分布比较一致,但逐月潜水蒸发量变化规律更合理。GREGEC方法能有效提高区域潜水蒸发量计算精度,且方便编程实现,将传统点尺度的潜水蒸发量计算提升到灌区尺度。  相似文献   

14.
全面阐述了山丘区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方法,并根据一般山丘区与岩溶山丘区地下水的形成和出流特点,在河川径流中进行区别和计算。提出水文分析法、理化分析法和水文地质分析法3类13种评价方法,并对其适用性予以评论。  相似文献   

15.
淇县境内分布着山区、丘陵区、平原区,自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地下水富藏不同,丘陵区、平原区地下水贫乏,地下水过量开采致使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平原区地下水漏斗面积达30 km2。文章通过淇县的水文地质条件,运用排泄量法和水均衡法,分析计算了山丘区和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及时空分布特征,列出了淇县地下水不同区域的补给排泄形式,通过已有地下水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时代地下水埋深变化规律及地下水动态。  相似文献   

16.
人们开采利用地下水的历史已相当悠久,但对裂隙岩体含水层中地下水动态的研究在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才进行,相应建立了几种裂隙岩体含水层的概化模型。随着岩石(体)工程的发展及岩石水力学问题的亟待解决,裂隙岩体含水层中地下水动态的研究也日趋活跃。 按照岩石水力学的观点,裂隙可分为三类:(1)区域大范围断裂,它通常是断裂带,切穿多层岩层,在方向上具有很好的连通性;(2)与断层或褶皱拌生的裂隙,它有张性的、压性的和扭性的之分,张性裂隙表面粗糙,充填物一般未胶结,导水性强;压性裂隙一般已被胶结,导水性弱;而扭性裂隙的导水性则居中;(3)脱水、温度变化等生成的风化裂隙。在建立裂隙岩体含水层地下水流模型时,一般只考虑前两种裂隙,忽略第三种裂隙。  相似文献   

17.
以运城市为例结合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水资源流域(水系)分区,阐述了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对运城市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了分析,为水资源规划和布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收集大通河降水、蒸发、河川径流、地下水、水质等资料,进行流域水资源评价。通过调查和分析计算得出:流域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相对较小;蒸发量在地区上的变化与降水量相反,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径流年际变化较大;流域地下水资源量全为河川基流;大通河水质多为Ⅱ类,地下水全部为Ⅲ类,水质良好;流域水资源总量28.95亿m~3,水资源模数平均为19.2万m~3/km2,产水系数为0.39。可为大通河流域水量分配、调度和水资源保护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涛  徐明 《水资源保护》2017,33(1):41-45
基于改进的DRASTIC方法,选择地下水埋深、含水层净补给量、含水层岩性、土壤介质类型、地面坡度、浅层地下水水质、包气带介质类型、含水层渗透系数和潜水蒸发量9项评价指标,分别确定其评分体系和权重体系,并利用Arc Gis 10.2中的图层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对天山北坡经济带东段地区的浅层地下水固有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脆弱性较高区和中等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0.17%,地下水整体脆弱性偏高,而导致研究区浅层地下水脆弱性偏高的主要因素为地下水埋深较小、含水层渗透性较强、浅层地下水水质差。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资源量是指浅层地下饱和含水层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降水和地表水入渗对地下水的补给量.统计分析按行政分区、流域分区、平原区、山丘区和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得出2010年铁岭市地下水资源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