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artographer是谷歌在2016年开源的一个可以在多传感器配置下实现低计算资源消耗的SLAM算法框架.本文针对原有Cartographer中位姿融合不准确,存在延迟的问题,首先设计了一种基于位姿增量的多传感器位姿融合方法;随后针对扫地机器人Player平台,设计并实现基于增强Cartographer算法的多模块SLAM系统;最后通过Cartographer数据集的实验分析和真实场景的实际测试,本论文验证了增强Cartographer算法的有效性以及SLAM系统在Player机器人平台上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2.
激光即时定位与建图(SLAM)算法是一种在机器人导航和自主驾驶领域被广泛应用的技术;该技术可以利用激光雷达扫描环境并提取特征点,实现机器人的自主定位和地图构建;针对机器人激光SLAM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了各个激光SLAM算法的基本原理,并且对主流SLAM算法进行了现状总结;根据激光SLAM算法的特点以及原理不同,将激光SLAM算法分为:基于滤波器的算法、基于图优化的算法、基于配准的算法、基于学习的算法等;基于上述分类,详细介绍了每个算法的优缺点,并且分述了近两年的主要研究成果;针对移动机器人激光SLAM算法研究现状,对激光SLAM算法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由于单机器人同步定位与建图(SLAM)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多机器人协同SLAM技术以较强的灵活性和鲁棒性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并且在农业生产、环境监测、海上搜救等领域具有巨大应用前景。多机器人协同SLAM是多机器人协同工作的核心及大范围复杂环境内及时获得场景感知信息的关键,能使多个机器人在协同工作时共同定位并构建任务空间地图,主要基于单机器人SLAM算法、多机器人系统架构、地图融合等技术实现。结合多机器人协同SLAM的发展历程,对比分析当前主流的多机器人协同SLAM算法。从传感器的角度,将多机器人协同SLAM分为激光协同SLAM、视觉协同SLAM以及激光视觉融合协同SLAM三类,并对多机器人协同SLAM的架构选择、多机通信、相对位姿、地图融合和后端优化问题进行讨论,同时指出异构机器人协同、基于深度学习的语义SLAM是多机器人协同SLAM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海丹  李勇  张辉  李迅 《智能系统学报》2010,5(5):425-431
定位问题是移动机器人研究领域中最基本的问题,在Bayes的框架下研究了机器人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组成系统中的同时建图与定位问题(SLAM).针对该系统中只存在距离测量信息可用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滤波的SLAM算法.该方法将机器人状态和节点位置估计设置为一组全局估计粒子,通过对粒子及其权重的更新来计算整个系统的状态.算法将WSN节点的位置估计在机器人的路径上分解为相互独立的估计,从而将全局粒子的计算转化为使用一个机器人状态滤波器和对应于每个机器人粒子的节点位置滤波器进行计算.针对观测信息低维的特点,设计了处理低维观测信息的方法,使得观测信息可以在滤波阶段得到合理利用.并且详细介绍了提出的SLAM算法原理和计算过程,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光束平差法(bundle adjustment,BA)是同步定位和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后端优化的关键技术。在线使用光束平差时能否满足实时性要求,是将其应用于自动驾驶车端等实时系统的关键因素。首先分析特定场景中SLAM数据特点,提出滑动窗口机制降低计算规模;分析局部BA计算中稀疏矩阵性质提升算法的可并行性;最后基于嵌入式GPU对算法进行并行加速。将其应用于车载SLAM系统并在真实场景下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AGX Xavier嵌入式GPU上,针对720P道路场景,该方法比同平台CPU上处理性能平均提升4.8倍,可以处理15 fps的相机位姿地图数据,满足了30 fps的视频处理需求,达到了车载系统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FastSLAM2.0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FastSLAM2.0算法的重采样过程会带来“粒子耗尽”问题,为了改进算法的性能、提高估计精度,将FastSLAM2.0算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解决SLAM问题的方法——遗传快速SLAM算法.针对FastSLAM2.0算法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来兼顾粒子权值和粒子集的多样性.遗传快速SLAM算法采用unscented粒子滤波器估计机器人的路径,地图估计则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采用SLAM领域的标准数据集“carparkdataset”对提出的算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遗传快速SLAM算法在估计精度和一致性方面都具有较好的性能,并且算法的计算复杂度能满足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7.
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被认为是机器人自主运动的核心技术。针对目前的RGB-D SLAM算法实时性和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增强的RGB-D SLAM算法。提取RGB图像的ORB特征描述子,然后利用BoW(bag of word)模型缩小特征描述子的匹配范围从而提高算法的实时性;接着采用PROSAC算法结合PnP算法解算初始相机位姿并通过非线性优化的方式得到优化的相机位姿;利用BoW模型结合关键帧技术和结构一致性几何约束提高回环检测的鲁棒性;采用通用图优化工具g2o对位姿图进行优化,得到全局一致的位姿和点云;最后采用贪心三角化算法将点云转换成网格地图。针对Fr1数据集,该算法的平均定位误差为0.0797 m,每帧数据平均处理时间为0.04 s。与RGB-D SLAM原始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鲁棒性,可以满足机器人实时SLAM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领域.SLAM算法使得机器人处于陌生环境时,能够通过自身搭载的传感器来感知环境信息并建立环境地图,并完成对自身位姿的计算,从而能够在未知环境中进行移动.随着研究者们对SLAM问题的深入研究,SLAM领域相关成果已非常丰富,但是有关室内场景SLAM的论述还不够系统.通过对现有的关于SLAM算法发展成果的总结和对比,对室内SLAM进行了综合性的阐述.首先介绍了SLAM的技术现状和室内场景SLAM在不同传感器下的分类问题;其次介绍了SLAM的经典框架;然后根据相关传感器种类的不同,简要介绍了不同传感器下常见的SLAM算法的原理,同时讨论了传统室内SLAM算法中存在的诸多局限性问题,引出了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SLAM和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SLAM两个研究方向;最后介绍了SLAM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9.
王国胜  郭峰  刘峰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5,23(7):2453-2455, 2459
近几年图像局部特征检测和描述在机器人视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鲁棒的、快速且高精度的视觉特征检测和描述算法对飞行器进行实时的位姿估计和地图构建具有决定性意义;针对四旋翼无人飞行器平台的RGB-D传感器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讨论FAST、STAR、SIFT和SURF等检测算法和ORB、FREAK和SURF等匹配描述符的性能,对不同的特征算法进行对比评估出最合适的特征检测方法和匹配描述符;最后,基于Eclipse与OpenCV平台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FAST检测和FREAK描述符比其他方法更适用于四旋翼飞行器在板视觉SLAM,且能基本满足实时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视觉SLAM中由于视觉里程计存在累积误差导致难以构建全局一致的地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闭环检测的视觉SLAM算法。通过差分信息熵删除冗余关键帧;利用基于词袋模型(bag of words, BoW)改进的金字塔得分函数检测闭环,提高闭环的识别率,并通过改进的感知哈希算法对提取的闭环候选帧进行几何验证,剔除差别较大的候选帧。整个闭环检测算法结合ORB-SLAM2框架进行特征点提取、相机位姿估计和g2o图优化。利用标准RGBD SLAM数据集进行算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降低SLAM系统的累积误差,实现更加准确的位姿估计,并且满足机器人建图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