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结合现代社会生态发展的需求及广东省现状中小河流的生态护坡设计的理念与治理原则,以新丰县河道治理为例,对河道治理进行分析,提出整治方案,主要包括生态河道总体布置、河道堤型及断面设计、生态护岸设计以及景观亲水设施设计等内容。治理后在行洪及生态环境方面效果显著,可为广东省、市县生态河道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农村河流生态建设对宜居环境和人文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生态河道建设的关键是对河道岸坡的治理。中小河流生态护岸型式包括生态混凝土类、砌石类、自然草木类等多种形式,不同的护岸型式其工程特点、适用条件、成本造价和水力特性存在差异。因此,应结合农村具体情况选择中小河流护岸形式及材料。文章通过介绍和总结分析国内外生态河道的治理特点、护岸类型及发展历程,提出美观性、经济性、安全性、自然性生态护岸治理原则。  相似文献   

3.
张顺 《山西水利》2022,(12):41-44+48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中小河流比较分散,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了挤占河道、河床淤积、行洪不畅、水质恶化等情况,河道功能日益衰减,沿岸防洪排涝问题日益突出,沿线水环境不断恶化。文章在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堤防设计规范》提出了各中小河流沿岸的堤顶超高算法,并对河流护岸范围、护岸形式、护岸断面进行了设计,为流域中小河流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河道治理有了更高要求.从淄博市东猪龙河人文、历史、功能需求等因素出发,结合河道现状提出河道生态治理的设计思路和理念,从河流平面形态、河流断面和护岸三个方面进行生态治理设计,目前,治理效果已经显现.  相似文献   

5.
根据城镇河道现存的生态功能退化、水环境污染、防洪标准低等问题,提出了水环境修复与河道生态整治的概念、原则。考虑河道治理目标,以改善水环境、创造滨水景观和恢复生态功能为目标,从河道线形、水环境修复、景观需求、断面与护岸、生态系统等角度分析设计方案。其中,生态浮岛、人工湿地、人工增氧等为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梯形断面、复式断面为河道整治常见的断面设计形式;自然生态护岸、人工生态护岸为优先考虑的护岸类型;应遵循河道的原有天然走向合理布置河道线形,要突出文化特色、因地制宜的设计河道景观。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为响应生态文明建设,近几年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对护岸型式、景观坝等都提出了生态的要求。文章重点介绍生态景观坝在萍乡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应用及生态景观坝结构设计,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的城镇河道整治与环境修复方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城镇河道存在的行洪能力不足、水体污染严重与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生态的城镇河道整治与河流环境修复的基本概念、原则.根据我国城镇河道整治的实际要求,以恢复河道生态功能、改善水体环境与创造滨水景观为目标,从河道线形、河道断面与护岸、生态系统、景观需求与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对生态河道整治与环境修复方案进行了分析,其中河道线形一般应按照原有天然河道走向进行布置;河道断面一般可设计成复式断面和梯形断面;护岸形式建议首先采用自然生态护岸,其次是人工生态护岸;景观设计时要因地制宜、突出文化特色;生态环境修复的主要措施包括人工增氧、人工湿地、生态浮岛等.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广东省中小河流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结合理论实践,在简要阐述广东省中小河流河道治理工程水土流失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广东省中小河流河道治理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水土保持的措施。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科学统筹规划工程、确定需要治理的防洪标准、加强维持河流的自然形态、合理设计河流横断面、注重生态护坡护岸设计和材料的选择,是水土保持的关键,在具体治理过程中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高路河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南部片区的重要河道,为新建城区新开挖河道,河道断面及护岸型式确定是新开挖河道治理的核心内容。文章按照安全、生态的治河理念,紧密结合生态水工学、生态景观学、水环境学、地貌学等,对河道断面、河道护岸型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进行分析比选,根据高路河自身特点并结合周边环境、河道防洪排涝、区域景观文化、流域生态恢复和城市雨洪管理的要求,确定最为适宜的河道断面及生态护岸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10.
孟凡忠  王坤  陈韬  张德华 《治淮》2023,(6):34-35
组合生态板桩能够满足不同河道、航道护岸的设计要求,满足护岸生态景观的不同需求,打破原有施工模式、技术的束缚,解决施工作业面狭窄、邻近建筑物复杂等困难。近年来,组合生态板桩在城市水生态环境治理中深入推广应用,在性价比上实现了“弯道超车”。本文就组合生态板桩在设计思路、板桩结构和施工要点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推广组合生态板桩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在沮漳河河道护岸治理工程的实践中,根据本工程的地形、地质、近岸流速等实际情况,对目前各种常用护岸形式的优缺点分析比较,探索了可普遍应用于平原河道岸坡治理的联锁式植生块防护方案。竣工后的运行表明,联锁式植生块护坡在安全、经济、施工、景观、生态方面均具有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2.
清原县地处辽东山区,境内河流属典型的山区中小河流,传统的河道防护多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易冲刷,冻胀破坏严重,更不适应生态治河的理念。而石笼透水性强、抗冲刷、生态性好,价格低,近年来多采用石笼护岸或护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文章分析了石笼护岸护坡的特点,并列举了石笼在清原县生态治河的成功实例。  相似文献   

13.
白马湖堤防生态护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白马湖堤防工程生态护坡设计实际,对典型的生态护坡类型进行介绍,依据生态护坡的选取原则,初步比选了七种具有景观效果的生态护坡,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设计。进一步介绍了工程防护类型的布置原则,对生态护坡进行了再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林 《人民长江》2018,49(11):97-102
为了选择固土能力强、结构稳定、生态影响小的护坡结构,以长江荆江段为例,通过护坡概化模型水槽试验,分析了不同生态护坡结构对近岸水流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钢丝网石笼和护坡砖本身对近岸水流流速影响较小,对结构下层的土体有较好的守护作用,但在没有辅助措施或植被覆盖的情况下,对表层土体缺乏有效的守护;植被护坡植物能减缓近岸流速、减弱水流对表层土壤的直接冲刷,但守护岸坡稳定性较差,下层土体易被掏刷。将硬质结构护岸与植被护岸相结合,可减弱表层土壤的流失并对岸坡下层土体进行有效守护。将生态型护坡结构运用到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中,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小河流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重防护轻生态的现象,提出了防护与生态相结合的治理理念,阐述了生态理念在河道岸线治理、清淤疏浚、岸坡防护、水生态环境中的应用,为中小河流的生态治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小河流生态护岸技术发展趋势与热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河流整治工程中过度硬化现象仍较普遍,亟需开发和应用兼具生态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符合工程安全需求的生态护岸技术。生态护岸不仅具有传统护岸的行洪、排涝以及水土保持等功能,而且还融入了城市景观、文化和生态等内容,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结合生态护岸的基本定义,总结了国内外在中小河流生态护岸研究方面的进展及其不足之处,阐述了生态护岸构建技术,指出生态岸坡构建应与传统护坡技术结合、与土工合成材料结合,同时注重新型植被生长基质研发和施工方式的创新。针对现阶段生态护岸技术在破坏机理与耐久性、生态恢复效果定量评价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文中提出了若干生态护岸建设中亟需攻克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绿化混凝土的概念及其基本工程特性,结合丽水瓯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示范段工程,主要对绿化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进行了应用研究。根据本次示范应用成果,分析绿化混凝土护坡在丽水瓯江生态保护示范段植物生长情况及原因。  相似文献   

18.
吴丹凤 《广东水利水电》2016,(5):120-122, 125
铰链式混凝土生态护坡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护坡技术,在构建和谐河道生态护坡系统和维持稳定的生态环境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探讨了铰链式生态护坡结构和施工工艺方面的优势,对比分析了生态护坡铰链矩阵、混凝土护坡的造价情况,并结合铰链式生态护坡的特点,对工程各阶段的造价控制进行了分析。该研究可为生态护坡技术造价控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生态袋挡墙护岸结构设计及其力学性能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我国河流整治工程中过度硬化现象仍然普遍,亟需开发和应用兼具生态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符合工程安全需求的生态护岸技术。生态袋挡墙护岸技术是能够将生态岸坡和墙体工程完美融合的系统,该系统解决了结构工程与生态工程结为一体的难题。以南京市板桥河岸坡整治工程为例,详细研究了生态袋挡墙护岸结构的设计、施工及植被种植技术。通过现场试验段的全过程跟踪,总结归纳出影响生态袋挡墙护岸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为生态袋体质量、加筋材料质量、袋内土体密实度、植被覆盖度等。以生态袋这一典型柔性护岸材料为例,通过对比全新生态袋、工程中已使用1.5年的生态袋力学性能和抗老化性能,评估生态袋的耐久性,研究生态岸坡工程质量与生态袋物理力学性能的内在联系,结论表明使用1.5年后的生态袋力学性能保持率较好,但较难满足30年使用寿命的设计要求。必须进一步改进生态袋护岸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以满足工程耐久性能与力学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荆南四河堤防加固工程设计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昌虎  周琴  严浩  吴勇 《人民长江》2017,48(21):84-86
湖北省荆南四河(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是长江洪水分入洞庭湖区的重要行洪通道,上受长江洪水的压力,下受洞庭湖区水位顶托,洪涝灾害多发。为确保荆南四河周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98"大水后开始全面加固,包括堤身加高培厚、堤身隐患处理、护坡护岸、堤基渗流控制、穿堤建筑物加固等工程措施,重点介绍了拼装式防洪墙、生态护坡等一些新技术新工艺。工程实践表明,加固后的堤防近年险情明显减少,全面提升了荆南四河堤防防洪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