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采用微波加热法进行分子筛的合成晶化,同时在制备过程中加入碱金属盐作为助剂,使得分子筛晶体粒径更小,形成的晶粒更加均匀.研究结果表明,将微波法与碱金属盐合用可以明显改善反应条件,晶化时间10 min,晶化温度100℃,合成分子筛粒径约为400nm.  相似文献   

2.
王燕  李云峰  王政 《应用化工》2013,(5):901-903,925
采用微波法控制合成Silicalite-1纳米分子筛晶粒,研究微波时间对Sillcalite-1形成过程等微观性质的影响。通过调变晶化时间控制合成不同结晶度、粒径的Silicalite-1分子筛晶粒,为发展二次生长法合成分子筛膜的研究探索了一条合成晶种的新途径。结果表明,合成液经60℃恒温陈化24 h后,在相对温和的微波环境中(100℃)分子筛晶体形成缓慢,逐渐由无定形物质向Silicalite-1转变,相对结晶度随晶化时间延长而增大。微波150~240 min可合成粒径70~130 nm,相对结晶度82.4%~90.2%不等的Silicalite-1分子筛纳米晶粒,满足晶种法合成分子筛膜对不同晶种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选取黑龙江七台河地区煤矸石燃烧后产生的灰渣,经筛分得到100目粉煤灰,将其作为制备分子筛的原料。在传统碱熔-水热合成法基础上,运用微波辅助陈化反应,经酸浸、碱熔等预处理,调控碱熔、陈化等反应过程参数,制得A型和X型分子筛。碱固比为0.8∶1时,合成的分子筛以正四面体A型分子筛为主,随碱固比增加,分子筛晶型逐渐向X型分子筛转变。最佳合成条件为:首先于750℃碱熔温度下焙烧3 h,再于80℃下微波辅助陈化0.5 h,随后转移至室温下陈化16 h,经充分陈化后再于105℃下晶化7 h。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辅助陈化方法可缩短陈化时间,并有利于在后续的晶化反应过程中获得粒径均匀、晶体分散、晶型完整的分子筛产物。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粉煤灰合成分子筛是处理粉煤灰的一个重要方法,粉煤灰正成为沸石合成的一个重要原料.比较了水浴合成和微波合成制备分子筛的特点.XRD和SEM分析表明,微波晶化合成的沸石外观形状更加规则,均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小球,且微波晶化合成的沸石分布均匀,结构致密.微波晶化可以快速晶化产生沸石,但随着晶化时间的推移,由于微波晶化的晶化反应太过剧烈,不利于核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以四乙基氢氧化铵为模板剂,水热合成法制备SAPO-34分子筛,采用XRD和SEM进行表征,考察硅铝比、晶化温度、晶化时间和陈化时间对分子筛形貌和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硅铝物质的量比为0.8、晶化温度200℃、晶化时间24 h和陈化时间4 h条件下,可合成晶粒均匀和晶体表面光滑的粒径仅为2μm的SAPO-34分子筛。  相似文献   

6.
以硅溶胶为硅源、偏铝酸钠为铝源,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亚微米NaA分子筛,探究晶化条件对合成NaA分子筛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分析手段表征合成样品的物相、结晶度、形貌和粒径大小。结果表明:在碱度为n(H_2O)/n(Na_2O)=30,30℃陈化24h条件下,最佳的晶化温度为100℃,晶化时间为1h,在最佳条件下合成的A型分子筛晶型完整、粒度分布均匀、粒径为300~500nm。  相似文献   

7.
以硅溶胶为硅源、偏铝酸钠为铝源,单模聚焦微波辐射法合成小粒径NaA分子筛。研究微波辐射温度与时间对合成NaA分子筛粒径和结晶度的影响;以小粒径NaA分子筛为载体制备了载银分子筛,测试其抗菌性能。分析了NaA分子筛的物相、微观形貌、结构、粒度;测定了分子筛的载银量;浊度法评价载银分子筛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在反应体系摩尔比n(Na_2O):n(Al_2O_3):n(SiO_2):n(H_2O)=2?1?2?60、30℃陈化24h、微波辐射最大输出功率150W,120℃晶化6min的条件下,合成出结晶性较好、大小均匀、粒径为200~300nm的NaA分子筛,其比表面积为34.9m2/g、钙离子交换容量为378.57mg/g;分子筛载银量为41.34%,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0.45×10-6(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介孔分子筛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介孔分子筛的合成与应用,介孔分子筛的合成方法主要有水热晶化法、微波辐射合成法、溶胶凝胶法、室温合成法、干粉制备法和极浓体系合成法,在纳米材料、环保和催化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合成法,通过调节合成液配比,合成出粒径均一且形貌规则的TS-1分子筛晶粒;选择粒径为1.2μm×0.9μm×0.4μm的棺状TS-1分子筛晶粒作为晶种,利用Langmuir–Blodgett(LB)技术,在不锈钢载体表面组装得到厘米尺度排列紧密且呈高度b-轴取向的TS-1分子筛晶种层;分别采用合成液加入碳酸铵法和合成液预晶化法,抑制二次生长过程中孪晶的生成,获得取向的TS-1分子筛膜。结果表明:采用合成液加入碳酸铵法,不能制备高度b-轴取向的TS-1分子筛膜;采用合成液预晶化法,在170℃生长6 h即可制备连续致密且高度b-轴取向的TS-1分子筛膜,其b-轴晶体优先取向值(CPO(0k0))高达0.884,且紫外漫反射光谱结果证实所得TS-1分子筛膜具有较高的骨架钛含量。因此,利用LB法可制备骨架钛含量高、连续致密且高度b-轴取向的TS-1分子筛膜。  相似文献   

10.
以硅酸钠和偏铝酸钠为原料,采用水热动态晶化法制备NaP分子筛,通过XRD,SEM,BET,PSD,FTIR表征手段对样品进行分析,考察了不同的硅铝比、晶化温度和动态转速对分子筛合成的影响,并对晶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初始原料的硅铝比、晶化温度、晶化时间和动态转速,有利于提高NaP分子筛的纯度.通过优化合成条件,在硅铝比为2.00,晶化温度为120℃,晶化时间为8 h,动态转速为70 r/min的条件下合成了粒径约为1.8μm的NaP分子筛.与静态晶化相比,动态晶化过程成核期较短,导致所需晶化时间显著降低,且合成产物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  相似文献   

11.
利用有机酸对Y型分子筛进行改性,采用XRD、XRF、XPS和IR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分子筛经过离子交换降低钠含量,水热焙烧后,采用有机络合剂进行处理,更有利于得到结晶度高和非骨架铝含量低的分子筛;在相同柠檬酸或草酸比例下,采用柠檬酸处理的样品,其硅铝物质的量比和结晶度均高于草酸处理样品;有机酸处理有利于分子筛非骨架铝的脱除,尤其分子筛外表面非骨架铝的脱除,提高分子筛结晶度和硅铝物质的量比。m(柠檬酸)∶m(分子筛)=a∶1~(a+0.10)∶1时,晶胞尺寸变化不大;m(柠檬酸)∶m(分子筛)=(a+0.15)∶1时,分子筛晶胞进一步收缩,结晶度降低;随着柠檬酸比例增加,脱铝处理分子筛的B/L降低。  相似文献   

12.
The kinetics of the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gallosilicate (MFI) zeolite (under autogeneous pressure at 180°C) from a gel containing a source of silica (Na-trisilicate or fumed silica), gallium nitrate, templating agent (TPA-Br or TPA-OH), deionized water and sulfuric acid have been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synthesis parameters (viz. gel composition, source of silica, template, method of gel preparation and pH of gel) on the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and crystal size/growth of the zeolite. The zeolit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for their crystallinity by XRD and crystal size and morphology by SEM. The crystallization rate and crystal size of the zeolite were found to b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above synthesis parameters. © 1998 SCI  相似文献   

13.
赵效洪  李景  金环年  李丽 《工业催化》2016,24(11):14-18
通过静态水热法合成了系列低硅铝比,且具有一维十元环孔道的酸性、孔径适中的ZSM-48分子筛,考察晶种加入量对晶化时间、结晶度和酸性的影响。选用结晶度较高的分子筛作为酸性组分与拟薄水铝石一起通过挤条成型、浸渍贵金属Pt,制得加氢异构裂化催化剂。选用正十六烷为模型化合物,在固定床微反装置上研究催化剂加氢异构性能,结果表明,加入晶种后合成的分子筛加氢异构活性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14.
胡海强  柯明  张卡  于沛  刘强 《硅酸盐通报》2017,36(4):1180-1186
以硅溶胶为硅源,偏铝酸钠为铝源,乙二胺为模板剂制备镁碱沸石.考察了晶化温度、晶化时间、碱度、陈化时间和晶种加入量对镁碱沸石结晶度和晶体形貌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所合成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碱度为0.12~0.15、晶化温度为160 ℃、晶化时间为60 h的条件下能够合成出晶化良好的样品;随着晶化温度的升高样品结晶度先升高后降低,其晶体尺寸逐渐增加;随着晶化时间的延长样品的结晶度和晶体尺寸先增加后趋于稳定;适当温度的陈化可以减小晶体尺寸,而添加晶种则可以显著改变晶体的形貌和尺寸.  相似文献   

15.
以正丁胺为模板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NaY型分子筛,用XRD、SEM和TG-DTA等手段对分子筛进行表征,研究了晶化时间、晶化温度、投料顺序和添加NaCl对制备的分子筛性能的影响,原料中添加NaCl,423 K晶化50 h,制备的NaY型分子筛结晶度高,颗粒均匀,粒径约1 μm.用制备的分子筛分别负载CuO-ZnO<,2...  相似文献   

16.
高娜  张成喜  李永祥 《化工进展》2016,35(2):506-512
阐述了分子筛催化剂负载Pt的研究进展,主要从分子筛负载Pt的制备方法、助剂、Pt前体以及处理条件变化对Pt/分子筛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Pt分散性对分子筛的催化性能具有重大影响,研究表明,通过以下手段可以有效改善Pt的分散性:通过共浸渍的方法引入Ce、Cr、Re、Sn等金属可以有效改善Pt的粒径分布,浸渍液中加入柠檬酸、乙二胺四乙酸作为竞争吸附剂可以有效改善催化剂中Pt的分散性,在焙烧过程中降低升温速度可以有效降低Pt的聚集,低浓度、多次浸渍可以提高Pt的分散性,氧气气氛下焙烧可以提高Pt的分散性,不同的Pt前体负载后Pt的粒径分布存在差异。Pt/分子筛催化剂在不同反应体系中的要求不一样,在具体反应体系中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4A分子筛,系统考察了合成过程中水热合成条件对4A分子筛晶化的影响.应用XRD和SEM测试手段对产物的晶体类型和结晶粒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iO2/al2O3和Na2O/SiO2及反应时间主要影响产物的晶体类型,而碱度、温度对结晶粒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煤炭燃烧与转化过程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粉煤灰,其大量排放与堆积造成的环境污染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以粉煤灰为原料制备分子筛是粉煤灰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传统水热合成加热方式所需合成时间较长,能量消耗量大;微波加热可极大地缩短反应时间,并对产物晶粒大小、纯度和分子筛产品性能有明显改善。本文介绍了微波-水热合成法将粉煤灰转化为不同类型分子筛的反应机理及其所制备的分子筛产品的应用,分析了粉煤灰制备分子筛过程中阴离子和阳离子、前驱液的碱度、晶种、加热方式等关键因素的影响,讨论了粉煤灰经过分级处理和除杂后,用微波-水热相结合替代传统加热对分子筛产品纯度、晶粒尺寸、孔径分布的调控和优化规律,为粉煤灰合成不同种类分子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发展方向。同时提出了将煤粉炉粉煤灰经除杂和分级处理获取其中的硅铝组分、通过调控硅铝比以微波-水热合成制备方沸石的新工艺,为粉煤灰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对比考察了模板剂的种类、晶化温度以及铝含量等影响因素对超细ZSM-5分子筛晶化行为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光谱(XRD)技术对所制备的超细产物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模板剂的种类对分子筛的晶化过程有重要影响,四丙基氢氧化铵是优良的制备超细ZSM-5分子筛的模板剂;以四丙基氢氧化铵为模板剂,适宜采用静态法制备超细ZSM-5分子筛的晶化温度为70~ 120 ℃;凝胶体系中铝的存在抑制ZSM-5分子筛晶核的生长,无铝条件下,分子筛的晶化速度最快;随着铝含量的增加,分子筛的晶化速度变慢,在相同的晶化时间内,生成的分子筛的粒径更小。  相似文献   

20.
A facile synthesis method for mesoporous MFI zeolite (MMZ) has been developed. MFI zeolite was synthesized by a dry gel conversion in the presence of ZnO nanoparticles with a size of 20 nm. The as-synthesized MFI zeolite included crystalline layered zinc silicate and already possessed 5–15 nm mesopores. After calcination, MMZ/zinc silicate composite was treated with hydrochloric acid to remove unreacted ZnO particles. The micropore (1–2 nm) volume was increased after the HCl treatment, suggesting that ZnO nanoparticles (1–2 nm) remained during crystallization as well as zinc silicate.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MMZ on 1,3,5-trimethylbenzene (TMB) cracking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ventional MFI nanocrystals with a size of 80–100 nm. The conversion of TMB on MMZ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n the MFI nanocrystals even though crystal size of MMZ is larg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MFI zeolit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cid sites on the internal surface of mesopores of MMZ contribute to the high conversion of TM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