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前言煤矿井下的火灾,由于向有限的空间内存在的大量可燃物送风而造成其燃烧快速蔓延,所以在消火时不得不采取密闭巷道或水淹等带有极大损失的措施。作为井下灭火的一个方法,笔者等进行了将快速气化的液氮送入巷道内,利用降低通风风流中氧气浓度的方法,即关于惰性化灭火技术的研究。在模拟巷道中实验的结果已在第一报中报导过  相似文献   

2.
<正>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作为扑灭巷道火灾方法之一的泡沫灭火法在进行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主要着眼于发泡技术和泡沫在巷道内的流动技术,而对于灭火效果的实验性研究却很少.虽然,我们曾在大型巷道中进行过火灾的灭火实验,但实验中只是使用了20米长的燃烧坑木带,故对于泡沫扑灭大型火灾的灭火效果尚不能进行充分评价.对此,在煤炭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的协作之下,于400米的试验巷道内,设置了60米坑木带使其燃烧,用高倍泡沫进行灭火实验.现将实验概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井下火灾是矿井的重大灾害之一。为防止火灾发生,重要的是早期发现并消除初期火灾。 井下火灾的灭火方法有:喷水和用灭火器等直接灭火,用喷雾带以及液氮灭火或采用这些方法的组合形式进行灭火。除此而外,还有用控制风流的灭火方法,如用空气袋或乙烯罩布或风墙等临时封闭巷道使火灾熄灭的方法。这种方法一直使用至今,问题是密闭巷道耗时费工。  相似文献   

4.
2003年乌克兰一个煤矿采区发生火灾,采用石膏防爆密闭墙密闭,但经过3 d密闭中发生瓦斯爆炸,造成密闭墙破坏。专业注浆灭火研究所提出用注浆封闭井下火区隔绝火源的工艺,停止进入空气达到自然衰减的效果。在煤层采空区中火灾活跃地带的周围构筑不透气耐热注浆幕,然后经过地面钻孔注入隔热溶液。文章叙述了隔绝火源需要注入溶液容积的计算公式,并介绍隔绝火源示意图。隔绝采空区瓦斯燃烧火源注入溶液的经验可广泛应用在井下巷道的灭火措施中,以及限制煤矿矸石堆燃烧火源。摘自《УГОЛЬУКРАИНЫ》2008 No.1注浆法隔绝井下火源  相似文献   

5.
《煤矿安全》2007,38(8):5-5
降低井下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水幕乌克兰“呼吸器”矿山救护科研生产联合体研制的水幕能沿巷道降低和冷却火灾形成瓦斯空气流的温度。直到如今尚没有解决降低矿用物质燃烧和热降解所形成的有害物质浓度的问题。分析大巷中试验资料证明,水溶液吸收有害物质磷酸氢盐和钠碳酸盐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根据国际科技协作事业和中国共同进行的研究项目—“关于惰气—泡沫联用灭火技术的研究”。该项灭火技术进行了基础试验和实际规模巷道的灭火试验。结果是:①中国开发的DQ—150型惰气发生装置所排出的高温热气流,利用液氮降温法是有效的,在最佳的工况条件下,可以将气体温度降到35℃;②经试验确认,利用惰气高泡扑灭坑木火灾,在试验的条件下,发泡20分钟可以完全扑灭,与单一的惰气灭火相比,灭火效果极大地提高了。由于惰泡能防止惰气的扩散,所以火区能长时间维持惰化环境。  相似文献   

7.
针对近年来我国煤矿重大外因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和灭火设备不足的现状,采用细水雾灭火系统对模拟巷道内柴油火灾进行灭火试验和火灾动力学软件模拟研究.通过对灭火时间和灭火过程中一氧化碳气体的监测发现:细水雾具有快速、安全熄灭煤矿巷道火灾的能力.火灾动力学软件FDS模拟的结果和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FDS能够较好的预测细水雾灭火的动态过程、最高温度、起始降温时间和灭火时间.  相似文献   

8.
灭火常识     
冷却灭火 可燃物一旦达到着火点,就会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燃烧即会停止.用水扑灭一般固体物质引起的火灾主要是通过冷却作用来实现的.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和很高的汽化热,冷却性能很好.在用水灭火的过程中,水大量吸收热量,燃烧物的温度迅速降低,使火焰熄灭,火势得到控制,火灾终止.水喷雾灭火系统的水雾,其水滴直径细小,和空气接触范围大,极易吸收热气流的热量,也能很快降低温度,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正> 一、前言我们国家从事液氮灭火研究试验工作只是从八十年代初才开始,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颇见成效。我们阜新矿务局从1981年8月成立液氮防灭火研究试验小组以来,先后取得了液氮制取、贮存、装运等工作的成功。1983年曾两次进行液氮对矿井灭火的模拟试验。我们认为液氮做为消灭井下火灾的一种手段是  相似文献   

10.
文中叙述了在试验巷道内进行实际规模、接近井下条件的煤层自然发火模拟试验和氮气灭火试验。着重考察了煤层温度和发生气体的关系;煤层处于隐燃状态的情化条件;火灾各阶段氮气灾火效果。试验结果得出:用氮气抑制煤层燃烧,其密闭内O_2浓度应维持在5%以下;对于延燃阶段的煤层火灾,为达到快速灭火,其O_2浓度应下降到1%。  相似文献   

11.
<正> 最近日本研究出一种利用气—液混合式喷嘴将液氮变成极细的微滴并在风流大气中汽化的新式井下灭火系统。采用此种灭火系统时,液氮在火区附近无需任何附加热源就可在短时间内予以大量汽化。这套系统经过模型巷道的实验表明风速限到2m/s 以下时,能够成功地扑灭明火。此外,在木支架巷道中扑灭大规模明火的实验也证实了此系统能够起到令人满意的明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 扑灭和抑制煤矿井下残煤火灾,一直沿用挖除燃烧物质,或用密闭墙隔绝风流等方法。然而,上述这些传统方法费用大,有时还很危险,而且灭火效果又不可靠,即使灭火成功,大量未燃尽的煤炭、碳质页岩和黄铁矿石等残留物质,都将成为再生火灾的隐患。美国矿业局目前正在研究一种处理井下残煤火灾的新技术,命名为“完全燃烧控制法”。即借助抽出式风机将空气引入矿井,加速井下火灾的燃烧,这样,煤炭就燃烧得更快更完全,而燃烧生成的高温燃烧气体又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利用BXND-500型地面移动式变压吸附碳分子筛制氮装置作为氮源,在救护队演习巷道内进行的实际规模巷道火灾的自熄和注氮灭火对比试验.考察了巷道火灾半封闭状况下的注氮灭火效果.  相似文献   

14.
焦向东 《煤矿安全》2011,42(6):47-49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经常存在局部瓦斯超限问题,如果遇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火花容易引起瓦斯燃烧,造成严重事故隐患,通过对喷嘴雾化理论分析和喷嘴优化,研制了细水雾灭火系统,可以消除该隐患,实现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5.
冯建华  冯杰 《煤矿安全》2004,35(4):16-17,55
对于煤矿高瓦斯易燃煤层采空区火灾,采用高水材料封堵漏风裂隙,灌注粉煤灰隔绝带进行采空区快速灭火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6.
水幕在矿山救护队扑灭井下火灾中得到广泛应用。其有效性取决于与高温气流相互作用时的吸热能力和与固体可燃物表面接触时的喷洒水强度。研究表明,喷洒水时水射流中水滴的平均直径应不超过 20μ m。在此条件下将 1m3气体冷却到安全温度以下的耗水量为 0. 85~ 1m3/ h,因此,为了用新研制的 YBMⅢ型新装置隔绝空气流量为 2 000~ 2 500m3/ min的运输巷道中的火灾,耗水量必须为 30~ 40m3/ h,压力为 0. 6~ 1MPa。根据此必须条件,研制的 YBMⅢ型模块式喷水装置是一套管道系统,它装在连接 PB- 10洒水器的管接头,可进行高分…  相似文献   

17.
1.1 用途 本装置主要用于实现对皮带头、皮带尾以及皮带头、尾搭接处等易燃区域的防灭火,也可以用在皮带巷中部或任意地点,用作隔绝因电焊、电缆短路等事先不易确定发火位置所引起的巷道火灾蔓延。能对巷道环境中的温度、烟雾进行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消防水幕系统的火灾延续时间,通过对比《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和《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关于该问题不同的规定,结合消防水幕系统在消防中所起的作用,提出水幕系统设计的火灾延续时间应该为3 h。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砚北煤矿在火灾处理中总结出的密闭紧逼火区快速灭火方法,此方法变隔绝灭火为直接灭火,由隔绝密闭转为灭火密闭,充实、丰富了传统的灭火技术,使砚北煤矿在15天之内扑灭火灾,恢复矿井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为安全快速处理煤矿井下独头巷道火灾,采用降低火灾区域内的氧气含量,使火源缺氧达到灭火的原理,利用DQP-200型惰气发生装置产生的惰气,通过与独头巷道掘进工作面风机处风筒相连或通过独头巷道掘进工作面风机直接吸入惰气,将惰气运送至火区,替代新鲜风流对掘进面进行正常通风,在维持掘进面风量不变、瓦斯浓度不在爆炸范围内的前提下,使火源缺氧窒息,达到远距离直接灭火的目的。经过多次试验和对惰气发生装置和风机风筒的改进,最终利用惰气发生装置和风机风筒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独头巷道远距离灭火。此灭火技术的成功应用,使处理煤矿独头巷道火灾更加快速有效、安全可靠,同时为处理煤矿井下独头巷道火灾提供了新的灭火原理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