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滨海地区软土分布非常广泛,软土天然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在软土上修建的道路工程,若地基处理不当,往往出现过大的沉降,引起道路病害。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法由于工期短,处理效果好,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结合天津滨海地区某道路工程,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水泥搅拌桩处理软土地基进行研究,分析了水泥搅拌桩桩长、桩径及桩间距离对软土地基加固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法处理滨海软土地基具有良好的效果,较为适用于天津滨海地区的软基处理。  相似文献   

2.
刘晓南 《山西建筑》2007,33(26):141-142
针对软土的工程特性,对影响深层搅拌桩法处理软土地基沉降的多个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进行了置换率、桩长、桩体强度与软土沉降的关系分析,最后提出了深层搅拌桩法对软土沉降的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3.
对深层搅拌桩法处理软土的加固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影响深层搅拌桩法处理软土地基沉降的多个因素进行了理论计算;通过图表的形式进行了置换率、桩长、桩体强度与软土沉降的关系分析,最后提出了深层搅拌桩法对软土沉降的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4.
通过温福高速铁路软土路堤试验段工程,对桩-网复合结构形式加固的软土地基,以现场实测资料为验证,分析了桩-网复合结构处理深厚软土地基的沉降规律,利用数值计算方法进行工后沉降推算,并研究了桩-网复合结构地基的沉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唐津高速(二期)软土地基,采用了塑料排水板和深搅桩等处理方法,加速了软土的固结、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大大的缩短施工工期。依据软土地基预压阶段、运营阶段的沉降观测数据,利用双曲线法、指数曲线配合法两次推算软土地基最终沉降量,对预压阶段实测数据推算结果进行修正,预测路基工后残余沉降量,计算路基沉降系数。  相似文献   

6.
预压托换桩法理论清晰,效果可靠,适用范围大,施工简便,在软土地基加固和建筑物沉降处理方面亦是一种经济简便的有效手段。本文以具体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该法在软土地基地区应用中的方案选择、理论计算和具体实施等内容,对软土地基加固和建筑物沉降处理方案提供了更多选择,也对软土地基地区加固技术方法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谭小科 《山西建筑》2010,36(33):93-94
通过采用粉喷桩、浆喷桩、砂桩超载预压等方法处理高速铁路软土地基的现场试验,对不同方法处理软土地基沉降计算、沉降推算、信息化施工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各种地基的理论计算沉降与实测推算的沉降有一定的差异,两者的比值在0.64—1.26之间。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基于曲线拟合的软土地基沉降预测方法中的双曲线法和星野法预测原理,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其在水泥搅拌桩和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地基沉降预测中的良好拟合效果,为确定预压稳定后铺筑路面时间和验证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浙江某地电缆改迁工程为背景,针对软土地基中电缆沟产生不均匀沉降的问题,提出了换填法和水泥搅拌桩法的地基处理方案,并采用有限元法对处理方案进行了建模分析,认为在软土地层中根据地层分布情况酌情采用换填法或水泥搅拌桩法能够有效控制电缆沟工后沉降,最后,现场监测的工后一年沉降数据,进一步验证了该处理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辽宁滨海大道是辽宁省沿海公路。沿线均为软土地基,采用土工布+砂垫层+塑料排水板+超载预压排水固结方法处理。针对滨海软土地基处理的特殊性,提出在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进行施工监测。通过连续、不间断的动态沉降观测和对资料的及时统计分析,以指导施工、验证并完善设计。最后对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效果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1.
饱和软黏土地基堆载预压固结设计实例简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庆东 《山西建筑》2009,35(33):123-124
针对上海某货站工程地处东南沿海地区,浅部地基土存在较厚饱和软弱黏土层,且室内外地坪堆货区荷载较大的特点,为消除工后使用期内产生的较大沉降和沉降差,采取堆载预压法对软弱地基进行了排水固结处理,从而为类似的工程设计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2.
大型油罐地基变形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某沿海内河出海口深厚液化软土地区,5×104m3油罐地基采用碎石桩与塑料排水板综合处理、充水预压加固过程中油罐地基的变形特性;通过对油罐地基地表土与深层土变形的长期观测,取得了大量的原始数据;论述了地基地表土、深层土;油罐地基的平面倾斜与非平面倾斜及环墙摇摆下沉特性;并对油罐地基沉降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该地区油罐之间的合理间距、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取值标准和沉降经验系数.  相似文献   

13.
某软土明挖隧道回填不均匀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均匀沉降控制是软土地基处理的关键问题。本文结合沿海地区某接线工程,对软土地基城市明挖隧道的不均匀沉降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明挖隧道大面积高回填土下不均匀沉降控制标准和设计原则,对地基不处理、桩隔离和桩支撑三种施工控制方法进行了比选,并通过有限元动态模拟施工全过程,得出了隔离桩的施工处理方法。工程建成通车5年来,明挖隧道变形缝使用状况良好,地面道路及明挖隧道总体变形满足使用要求,采用的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控制标准和控制方法可以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应用可靠性理论,利用软土地基土性指标的统计数据,对油罐地基的沉降进行概率分析,得到了可能的沉降区间;并与根据沉降实测资料应用双曲线法推算得到的地基最终沉降量进行了比较。由实测推算的最终沉降均落在预计区间之内。  相似文献   

15.
郭永红 《山西建筑》2005,31(11):59-60
介绍了软土地基沉降的计算方法,详细分析了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计算方法中产生误差的诸多因素,提出了开展现场试验是确定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软土地基超载预压卸载控制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软土地基的复杂性及使用功能的多样性,要制定合理的卸载控制标准存在诸多困难.通过总结软土地基超载预压卸载控制标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推导了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剩余沉降与工后沉降各卸载标准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适用于固结性质差别较大的多层软土地基卸载控制标准确定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围海造陆地基处理工程中,得到了相应的卸载控制标...  相似文献   

17.
针对江苏沿海某高速公路沿线的工程地质情况,结合建设和营运过程中长时间的现场沉降观测数据,总结了江苏海相软土地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和未进行深层处理的地基沉降变形特性,通过比较得出两类不同地基处理方法在不同阶段沉降发展过程有所不同。对施工期和营运期的沉降进行了统计,得出路面施工期与两年营运期的沉降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营运期第二年的沉降约为第一年的一半;同时对不同处理方法的沉降稳定时间进行了汇总分析,结果表明沉降控制标准的确定应结合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朱育雄  陶小委 《山西建筑》2009,35(24):277-278
根据武英高速公路某软土路基实验段的实测沉降资料,应用双曲线配合法推测了该路基段的最终沉降量,并与现场实测的沉降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应用双曲线配合法预测软土路基堆载预压的沉降值虽然较实际值稍微偏大,但该方法预测误差较小,精度较高,适用于本工程。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三角洲地区软土路基实用稳定性判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系统总结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近二十条高等级公路软基施工填筑监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高含水率软黏土的变形破坏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实测沉降数据的稳定性判别方法。使用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利用表面沉降资料进行稳定性判别,还可以利用分层(深层)沉降资料针对地基中的最软弱层进行稳定性判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