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冬小麦具备高产、稳产的特点,这些年,为稳定国内粮食大局,确保全国粮食的稳产、增收,冬小麦在山东这一农业大省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是,随着轮作倒茬困难、用地养地协调不当、地力逐渐下降,山东冬小麦的产量一直不尽如人意。为增加冬小麦粮食产量,提高粮食种植质量,实现冬小麦高产务必要结合冬小麦生长特点,合理应用高效的栽培技术,以不断增加山东小麦粮食产量,提升山东农业种植水平。以冬小麦栽培管理技术框架构建为论述出发点,分别自播前准备、适时密植、优化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四大块,就优化冬小麦栽培管理技术做技术指导和理论借鉴,以期进一步提升冬小麦产量,提升山东本地小麦种植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是我国人民赖以生存的粮食作物之一,占据重要地位,其与春小麦种植、收获时间有着差异,通常在秋末或初冬时播种,在第二年夏初收获.冬小麦种植质量、数量均与技术直接相关,为了同时能够收获产量较高、质量较优的冬小麦,需在播种、选苗、施肥等多个环节加以重视.围绕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展开分析,分别从冬小麦播种、施肥、病虫害防...  相似文献   

3.
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在农业的发展进程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且有着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受到各个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化影响,小麦的具体种植地区与范围也经常会受到限制,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地优化冬小麦种植技术,以及增强对小麦病虫害的治理,从种植冬小麦的管理要点、冬小麦种植技术的优化、冬小麦种植技术的病虫害防治措施,3个层面展开了更为细致的研究与分析,希望能为冬小麦的种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近些年来,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在不断地更新,农作物的种植规模逐渐增大,种植的技术也不断的改善,冬小麦的种植技术与产量和质量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冬小麦在种植过程中的种植技术、是否遭遇病虫威胁都会对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就冬小麦的种植技术与如何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冬小麦的种植规模也正在逐渐扩大,冬小麦的产量与质量也不断提高。在冬小麦的种植过程中,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必须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并对其进行妥善的管理,并对可能出现的病虫害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在保证冬小麦产量的同时提高冬小麦质量。将对冬小麦种植与病虫害防治工作要点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实现冬小麦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6.
<正>冬小麦是我区温暖灌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推广的优质粮食作物,在我区小麦玉米带状田种植中更是发挥了巨大的增产作用。冬小麦种植过程中,能否安全越冬返青是影响种植成功,提高种植效益的关键因素。随着当前玉米间作冬小麦种植面积的扩大,一些新引进的品种冬前出苗良好,但翌年春季返青差异大,常出现死亡现象,影响了种植效益和产量。为了摸清冬小麦越冬的影响因素,对我区高庙镇和洪水镇6个村5个冬小麦品种,通过2年时间对冬小麦返青生长进行了研究,以供探讨。1识别和诊断1.1冻害较轻,失水不严重的植株,根系吸水慢,发芽迟,分蘖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作为我国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收益对国民生活具有极大意义,因此如何科学种植冬小麦并提高其产量成为当前农业学者及工作者们所关注的事情。从农业生产的角度,以影响冬小麦产出的自然因素为开端,通过对农业耕作技术优化和病虫害防治问题的分析,结合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探讨研究冬小麦的种植。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是文水县主要种植农作物,冬小麦黄矮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设施农业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等因素,使得传毒昆虫的越冬条件改善,繁殖代数增加,虫口密度增大,黄矮病的危害也逐年加重,甚至出现暴发流行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小麦是世界上第一大粮食作物,我国主要以冬小麦种植为主,常年种植面积占小麦总面积的80%以上,产量占小麦总产量的85%以上。近几年结合全球变暖的实际情况,根据多年实验研究和小麦生产实践,研究提出冬小麦"二调二省"为核心内容的高产高效应变栽培技术。1二调:调整播期、播量1)因地制宜调整播期。近几年来冬小麦播种后都越冬前气温持续偏高,冬前积温比常年同期高100oC左右。过高的冬前积温,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农业发展进入到了全新的阶段,小麦是我国非常重要经济作物,其生产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是研究人员重点研究对象,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结合小麦种植方式进行分析,并对干旱地区冬小麦的高产种植技术及具体的增产对策展开深入探讨和研究,旨在促进旱地冬小麦的优质优产,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凤县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凤县于2007年—2009年期间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摸索出一种新的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即冬小麦—夏黄豆—冬小麦(一年两熟)模式,并取得一定的效益。通过总结分析,找出制约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不同品种的冬小麦为对象,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分析了开花期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整个灌浆期,两个品种冬小麦籽粒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均表现为下降趋势,并且在花后15 d前表现为下降迅速,花后20 d逐渐趋于缓慢;淀粉含量则表现为上升趋势,且以开花至花后15 d上升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冬小麦调优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小麦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而且也是农民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之一。近年来,人们绿色消费观念不断提升,绿色优质小麦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据调查,近年来山东地区普通小麦的价格通常在2.4元/kg,绿色优质小麦的价格往往能够达到2.6~3.0元/kg,在小麦生产中应用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可以增收200元/667m2以上,极大的刺激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农户缺乏种植管理经验,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并不理想。因此,探究冬小麦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对切实提高农民种植收益有积极帮助。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小麦是主要的比较主要的作物之一,为提升冬小麦的产量,简述了冬小麦播种前、越冬期、返青拔节期及生长中后期等关键时期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宁县冬麦北移的成功实践,分析总结出一整套机械化种植冬小麦的技术要求,为大面积推广应用该项技术,改变当地农业结构,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宁县冬麦北移的成功实践,分析总结出一整套机械化种植冬小麦的技术要求,为大面积推广应用该项技术,改变当地农业结构,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耕地面积约666万hm2,复种指数达到1.5.主要粮食生产集中在中南部平原区,主要农作物品种为小麦和玉米,小麦种植面积220万hm2,以冬小麦为主;玉米种植面积约为254万hm2,其中小麦、玉米两茬平作种植面积213.3万hm2,玉米一茬种植面积40万hm2.由于河北省地处北纬36°~42°,农时紧张是限制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冬小麦连年丰收,各地粮食收藏企业不断强化冬小麦库存管理,有些冬小麦储存企业,违反有关冬小麦安全储存规范要求,管理不当,损耗严重,而且超标准使用农药,给冬小麦安全储存埋下了隐患,引发舆论关注,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研究冬小麦安全储藏问题,消除冬小麦储藏安全隐患,及时堵塞管理漏洞,是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保证政策性冬小麦库存质量安全,深入推进冬小麦储备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小麦在保卫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播种面积虽有减少,单产水平持续提高。首先对我国小麦种植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为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必须采用高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基于安徽省地区小麦种植以春性品种、半冬性品种为主,结合各地区具体小麦品种推广情况,决定针对冬小麦旱地、春小麦水浇地高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要点展开详细分析,以期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灵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15年—2016年度对12个冬小麦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麦175、兰天26产量高、抗性好,可以作为灵台县主栽品种大面积推广种植;西农1043、兰天32、灵选4号、兰天10号、长4738、长8744产量、抗性表现较好,可以作为灵台县搭配品种推广种植;运旱20410,长6359,晋麦54,种植有一定风险,建议淘汰;0038D-13-5-13建议下年度继续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