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用瑞士梅特勒公司生产的水分分析仪测定煤中全水分的条件及分析精度。该仪器测定煤中全水分只需10min,是快速,自动测定煤中全水分的理想设备。  相似文献   

2.
摘要本文研究了神东矿区煤水分和灰分的变化对其热值(Qnet.ar)的影响。发现,每降低1%全水分所增加的Qnet.ar值明显高于每降低1%的灰分。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采用红外水分仪对不同煤种的全水分进行测定并选择确定最佳仪器参数的具体过程,通过红外水分仪法同国标方法进行煤中全水分测定的比对试验的试验可知:红外水分仪测定煤中全水分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分析精度和准确度高、操作快速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能够满足煤中全水分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4.
对煤炭机械化采样过程中的全水分偏倚、全水分损失的试验及理论分析分别进行了详细描述,并说明其在实际生产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PVA-SHCC在不同水分含量下的断裂能及应变硬化,对全干燥、半干燥(RH=75%重新润湿)和水浸泡PVA-SHCC进行了三点弯曲与四点弯曲试验。实验表明:PVA-SHCC弯曲韧性受温度影响显著;随水分含量的增加开裂应力减小,变形增大;干燥后的PVA-ECC断裂能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空气干燥法和通氮干燥法对高水分煤进行全水分测定,并通过数理统计分析2种方法在测定全水分时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通氮干燥法和空气干燥法测定高水分煤全水分时,其重复性均较好且测试精密度无显著性差异,但该2种方法在准确度比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兰娟  李文军  徐勇 《煤质技术》2011,(5):45-46,52
介绍了全自动水分仪的工作原理及测定结果的对比分析。通过全自动水分仪和空气干燥法测煤中全水的对比实验分析表明,全自动水分仪测定煤中全水分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符合国标要求,该两种方法可以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8.
1测定煤中全水分的国家标准 GB/T211-1996<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规定,测定煤中全水分采用A、B、C、D四种方法.A、B、C三种方法中,煤样的粒度均为6 mm;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光波法测定煤中全水分的方法要点,对光波法与通氮法测定煤中全水分的准确度进行比较。试验证明,光波法能得到准确的煤中全水分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介绍了微波煤水分速测仪测煤中全水分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煤中全水分是煤炭评价的重要指标,其准确测定关乎炼焦配煤工艺进而影响焦炭质量,并对管道及设备运行寿命产生显著影响,因而为满足生产调控要求则需对入炉煤的全水分进行实时在线检测。阐述全水分波动对炼焦过程的影响,明确全水分控制的必要性,介绍煤中全水分的赋存形式以及国标全水分测定方法,分析目前直接法或物理量测试间接法的全水分测定方法原理及发展现状,根据目前干燥法测定的优缺点,重点论述间接法中的红外法和微波法在线测量技术原理及应用前景,对比推荐微波法作为在线检测的优选方法,并对其应用方向和联动干基配煤以及煤调湿控制技术进行展望。采用红外法或微波射线法对煤样进行全水分检测可满足在线测试的要求,其中微波法更适合应用于对煤中全水分的测试。将微波水分仪与胶带秤的称量数据联动后上传中控DCS集成分析,依据工艺要求自动调整下料量,可进行干基配煤;反馈全水分测量数据并与煤调湿控制技术联动后可平稳入炉煤水分,实现全水分控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对全水分、收到基水分、计质水分和计量水分的理解,以实例详细分析了发热量计价中有关水分的问题,指出对于煤炭以发热量计价的供需合同,在签订有关全水分的内容时应包含计质水分和计量水分。  相似文献   

13.
简要分析了商品煤全水分对结算及运力的影响,提出了从生产工艺环节上努力降低商品煤全水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从发热量与全水分关系着手,找到影响煤炭质量级差的重要因素-全水分,同时对现行级差计算方法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玉坤 《矿山机械》1995,(10):55-55
我厂铁精矿水分含量要求8%~9%,可实际水分含量在9%以上,有时甚至高达15%。经认真分析,对TCW-12m~2真空永磁过滤机本身来说有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精矿水分偏高:(1)磁系角开始抽真空位置及过滤室大小配置不合理;(2)真空时间不够,即分配盘真空角度小;(3)过滤机筒体转速偏高;(4)给矿量和给矿浓度不稳定;(5)磁系是否发生脱落或有松动现象;(6)滤布清洗是否良好,是否有堵塞现象。经实际检查分析后,确认永磁过滤机筒体转速高是造成水份偏高的主要原因,从而排除了其它几项可能性。所以我们从降低筒体转速入手来解决这…  相似文献   

16.
用回归方法研究煤的灰分、水分与发热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回归方法,通过对庞庄煤矿动力煤灰分、全水分和发热量等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找出了灰分与发热量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灰分与发热量的回归方程和灰分、全水分及发热量的二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7.
选取最大标称粒度为25mm、13 mm和6 mm的煤样进行全水分测定的比较分析试验,探讨了影响煤中全水分含量准确测定的因素,并阐述了在测定过程中应注意全水分的测定期限、检查性干燥、加热干燥温度与时间等事项。试验数据表明:粒度25 mm与13 mm、6 mm的煤样试验数据之间具有明显性差异,而粒度13mm与6mm的煤样全水分测定值之间不存在明显性差异;采用最大标称粒度25mm的煤样进行全水分含量的测定具有可行性,但仍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水分的大小可作为判断煤是否已经风化和氧化的重要依据,全水分是商品煤计量依据之一,也是制定煤价的比价指标。该文主要阐述了煤质分析与化验中煤的全水分测定的一般要求及通氮干燥、空气干燥、微波干燥等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从全水分测定结果的精密度、采制样操作过程产生的偏差等方面分析了全水分偏差对低位发热量及热值差的影响,并结合实例重点探讨了全水分变化对煤的总发热量的影响,通过对入厂煤全水分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对推导公式的灵活应用,指出在对入厂煤的验收工作中需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及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研究,以确保入厂煤验收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陆新科  姬阳 《煤炭技术》2020,39(7):169-170
为了解决肖家洼煤矿商品煤机械采样机水分损失较大的问题,采用调整初级采样器与带式输送机带面的间隙,改造环锤式破碎机和样品收集器等措施,将带式输送机中部采样机所采取的煤样全水分损失控制在0.5%左右,使采样机所采煤样客观地反应商品煤的质量情况,增加了出矿煤质检验的公信力,赢得了客户对出矿检验数据的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