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磺酰脲类除草剂是近二十年来开发成功的一类超高效、广谱、低毒和高选择性的除草剂,问世以来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得到较为深入的研究。由于其用量低、活性高、对环境友好且土壤残留低,因而成为除草剂分子设计及开发新品种最活跃的领域。综述了磺酰脲类除草剂的研发慨况、应用概况及作用机理,提到了其发展和应用中存在的残留药害、抗药性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案情简介 2005年秋天,正值大蒜种植季节,河南省开封市杞县葛岗镇齐寨村彭某等23户农民从经销商王某处购买了一种除草剂,据称,这种除草剂系蒜田专用除草剂,在种植大蒜时, 将这种除草剂喷洒到田地里,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可确保大蒜在整个生长期内不生杂草,起到增产增收的作用。但是,当彭某等23户农民按照使用说明将该除草剂用到自家蒜田里后,发现蒜苗出现了黄化、矮化、叶片少、根系少,甚至死苗的现象。他们赶紧找经销商王某反映情况,王某提出  相似文献   

3.
藻类在除草剂生物毒性安全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残留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危害是全球性环境问题.除草剂的使用量占农药的50%左右,其经过雨水冲刷、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渗透等过程进入水体,危害水生生态系统中藻类的生长.作为初级生产者,藻类相比于其他水生生物,对污染物更加敏感,加之其个体小、繁殖快,在短时间内可获得除草剂对藻类种群水平的毒性效应,因此常作为水质检测和水生毒性评估的模式生物.综述了除草剂对藻类生长、生理生化、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等水平的研究进展,揭示除草剂对藻类毒性效应的分子机理,为除草剂安全创制和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且对组学技术在除草剂毒理机制研究上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研究除草剂对越冬之星苜蓿耐药性的影响,可筛选出对越冬之星苜蓿无药害的除草剂品种和使用方法.方法:通过小区试验,在越冬之星苜蓿分枝期对各除草剂处理苗情和草情进行观察记载.结果:越冬之星苜蓿除草剂品种无药害和使用方法是越冬之星苜蓿播种后出苗前喷雾药剂处理;除草剂品种有75%阔叶散、5%金普施特、4%金豆和10%利收.结论:越冬之星苜蓿无药害的除草剂品种和使用方法推荐5%金普施特播后苗前和苗后2-4叶期喷雾.  相似文献   

5.
96孔板法用于除草剂高通量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三角瓶法和96孔板法研究了4种除草剂(精吡氟禾草灵、精喹禾灵、氯氟吡氧乙酸、乙草胺)对小球藻的72 h生长抑制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这四种除草剂均对小球藻表现出一定的水生毒性,用两种方法测得的除草剂对小球藻毒性趋势基本一致,半抑制浓度EC50值非常接近.96孔板法用于农药高通量筛选时,与国际标准组织推荐的三角瓶法的可靠性程度基本相同.三角瓶法筛选农药时需要毫克级的量,而96孔板法只需要微克级的量即可满足筛选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磺酰脲类除草剂是一类超高效、广谱、对哺乳动物低毒和高选择性的除草剂.2-噻唑烷酮可直接用作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残留以及对后茬作物的毒性成为它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为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以2-噻唑烷酮,单取代苯磺酰胺,草酰氯为原料,通过异氰酸酯法合成了5个未见报道的磺酰脲衍生物,结构经NMR,IR,MS确定.初步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生物活性,5个化合物均无杀虫,杀菌活性,一种化合物显示了良好的除草活性,100mg/L浓度下,对单子叶植物一稗草根的抑制率为91.1%.  相似文献   

7.
绿色除草剂"金都尔"产业化 技术开发单位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技术简介 "金都尔"除草剂具有高效、广谱、对作物安全,以及环境友好等特点,市场需求量大,是全球销售量最大的手性除草剂.该项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工艺绿色清洁,共分三步反应:第一步,采用专利技术,以乙醇胺(MEA)和乳化剂MOA为原料,经脱水缩和制备亚胺MEAI,第二步,亚胺经不对称催化氢化制备(S)-NAA,催化剂用量仅为3×10-5;第三步,(S)-NAA与氯乙酰氯经绿色水相酰化专利技术制备出"金都尔"除草剂产品.  相似文献   

8.
多元校正-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六种除草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草达津、阿特拉津、西草净、敌草隆、非草隆和敌稗6种除草剂的紫外吸收光谱严重重叠,不经预先分离很难进行单一组分的直接测定.提出了一种同时测定上述6种除草剂的分光光度法,该方法是基于在pH5.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应用多元校正模型解析6种除草剂混合物重叠光谱,并对其浓度进行同时测定.结果表明,主成分回归(PCR)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对合成样中6种化合物的测定结果要优于经典最小二乘法(CLS),PCR和PLS浓度预报的总相对预报误差均为4.9%.用PCR结合分光光度法对实际样品进行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异丙隆是近年来新开发的除草剂品种。研究了在盐酸存在下,以尿素代替光气在水溶液中与对异丙基苯胺反应生成中间体对异丙基苯脲,再与二甲胺水溶液反应制得异丙隆,考察了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合条件下,用尿素法可制得除草剂异丙隆,且总收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10.
乙草胺除草剂的使用量巨大,具有致癌性、不易降解,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均造成一定危害,研究其环境行为及去除技术,可为降低乙草胺的环境残留、减轻环境污染提供理论支持。文章综述了乙草胺在环境中的迁移规律、转化规律及分布趋势,概述了微生物降解法和物理化学法等污染去除技术,指出微生物降解法大多限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并未大规模投入应用;物理化学法介绍了混凝法、Fenton法、生物炭吸附和光催化剂催化等方法,并展望了乙草胺除草剂去除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2-氯丙酸是合成农药、染料和农林化学品的重要中间体,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光学活性的2-氯丙酸具有较高的生理活性或药理作用,是除草剂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生产消炎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医药中间体2-丙氨酸以及农药中间体氯丙酸甲酯、氯丙酸乙酯等低级醇酯,也可用于生产乳酸.综述了近年来2-氯丙酸及其酯手性拆分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其拆分技术主要包括化学拆分法、生物酶法拆分法、色谱拆分法和萃取拆分法等,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将酶催化反应和化学合成结合,是2-氯丙酸及其酯拆分研究的新途径,对手性化合物的拆分与应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药莠去津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莠去津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及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合理处理莠去津废水及限量生产莠去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除草剂异丙隆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异丙隆是近年来新开发的除草剂品种。研究了在盐酸存在下,以尿素代替光气在水溶液中与对异丙基苯胺反应生成中间体对异丙基苯脲,再与二甲胺水溶液反应制得异丙隆,考虑了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反应的影响。结果青明,在适合条件下,用尿素法制得除草剂异丙隆,且总收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14.
为寻找高效、易于合成的手性芳氧苯氧烷酸酯类除草剂。利用分子杂交原理,以精喹禾灵(haloxy-p-methyl)和炔草酯的结构为基础,将天然活性基团香豆素引入芳氧苯氧丙酸结构中,两种芳氧苯氧丙酸分别和中间体7-羟基香豆素反应合成了2种手性芳氧苯氧烷酸香豆素酯化合物2和3,两者的化学结构经1H NMR和旋光度表征。初步除草活性表明,在有效成分剂量50 g/hm2下,化合物2和3对两种供试杂草的茎叶处理的抑制率达85%以上。此外,化合物3在500 mg/L对朱砂叶螨的防治效果为60%。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和杀螨活性。  相似文献   

15.
无机包裹型缓释复合肥料以颗粒状氮肥(尿素、硝铵)为核心,采用枸溶性磷肥或含有植物营养成分的固体缓释剂作为包裹材料,通过改变不同肥料的空间结构及化学组成,实现氮、磷的缓慢释放,生产过程产生的化学能可将系统中的水分干燥,实现无干燥生产. 产品同时含丰富的磷、钙、镁、硅、氮/钾等元素,是一种含多种营养成分的功能性复合肥料. 通过改变包裹工艺及配方可对养分含量及缓释性能进行调整,也可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等,实现肥料的功能化. 通过在玉米、水稻、小麦上的试验表明,包裹型缓释复合肥料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持续有效地向作物供肥90 d~120 d,减少常规施肥量20%~30%,无需追肥,仍能达到一定的增产效果. 这种产品具有生产成本低、缓释性适中、养分全面、环境友好等特点,表现出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以高压反应釜为反应器、环己烷为溶剂,选用分子筛、金属及舍金3大类共6种催化剂,对俄罗斯减压渣油超临界萃取所得残渣的非催化及催化加氢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NKF-β型和Y型分子筛作为催化剂,残渣加氢反应产物中芳烃的相对含量超过55%;采用金属Fe、Ni以及合金Co—Fe、Pd—C作为催化剂,残渣加氢反应产物中正构烷烃的相对含量超过70%;除采用Fe和Pd—C作为催化剂的残渣加氢反应产物之外,在其他各组产物中均检测到少量含氧化合物,而在以NKF-β型分子筛作为催化剂的加氢反应产物中还检测出含氮化合物。针对各组加氢反应产物中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差异,推测了残渣在不同类型催化剂作用下可能存在的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建筑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故宫英华殿为例,引入了反应中国古代木结构榫卯连接的半刚性单元,并将斗简化为三向减震弹簧,建立了有限元模型.通过动力分析,得到了英华殿的前10阶自振周期及振型;通过输入三向天津波进行地震时程响应分析,得到了英华殿跨中部位屋顶节点、柱顶节点及柱根单元的地震响应曲线,并对比分析了榫卯连接、斗及侧脚等构造对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英华殿的基频较低,在x向振动以第一振型为主,在y向振动以第二振型为主,在地震作用下屋顶的加速度响应要小于柱顶,榫卯连接、斗及侧脚等构造措施均有利于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