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根据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从主要矿井通风动力及设施可靠性、通风系统环境可靠性、矿井安全监测系统可靠性、矿井通风防灾救灾系统可靠性四个方面建立了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评价体系,明确各评价指标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进行指标分级。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求出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评价体系准则层的权重及其各二级因素的权重,并给出评价结果的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2.
为系统、定量、客观地评价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性,在分析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矿井通风系统的构成、人—机—环、防灾系统多角度相结合选取了33个二级评价指标,建立了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三标度AHP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用灰色关联系数取代TOPSIS法中的欧氏距离,构建出改进AHP-TOPSIS的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模型;最后应用该方法对升富煤矿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了安全评价。结果表明:改进的AHP-TOPSIS法引入灰色关联系数克服了TOPSIS法中欧氏距离的缺陷,通过计算灰色关联相对接近度来划分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等级,使得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升富煤矿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等级属于Ⅰ级(安全),采用逐级逆序分析查明矿井漏风率是影响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的关键因素,为优化和提升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10项评价指标、权值及指标的量化计算公式,对葛亭煤矿的通风系统各项评价指标进行了量化计算,得出了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的一个定量值,使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性得到了客观量度。  相似文献   

4.
《煤矿机械》2017,(2):33-36
矿井通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针对其评价中各指标的层次性和模糊性,从通风动力及设施可靠性,环境可靠性,安全监测系统可靠性,防灾救灾系统可靠性4个角度,划分出各层评价指标,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建立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划分评价等级和模糊综合评价矩阵,对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得出安全评价等级,使得安全评价结果更加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矿井通风系统的复杂性,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渝阳煤矿通风系统的评价分析模型,并确定了9个评价指标,构造判断矩阵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分析,得出矿井通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值,并进行了一致性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渝阳煤矿通风系统评价模型是简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通风系统的物理组成和系统安全理论,综合考虑影响煤矿通风系统的各个因素,从矿井通风动力、通风网络、通风质量、通风设施、通风监测和通风管理等6个方面,确立了包含25项评价指标的矿井通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实现了对矿井通风系统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李昊  肖俊贤  田涛 《煤矿安全》2012,43(10):166-169
通过分析影响矿井通风系统的主要因素,确定了煤矿通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了煤矿通风系统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将成对比较矩阵的特征向量作为煤矿通风系统评价因子的权重,通过数据序列之间的灰色关联关系,建立灰色关联矩阵,以量化的方式准确地计算出各指标的影响力排序,最终指出影响矿井通风系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根据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较好的标志,确定了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评价指标,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了合理量化,客观地评价了演马庄煤矿通风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要科学合理地评价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性,必须要确定够确切地反映矿井通风系统实际状况的参数指标,建立一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安全系统工程中的事故致因理论和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引入现代矿井通风理论中,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系统科学的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比较全面地反映矿井通风系统的状况;编制了评价软件,并在实际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10.
矿井通风系统模糊综合评判及软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保障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建立一套符合实际的体系,已成为矿井生产的一个重要的任务。为了客观评价通风系统,将模糊综合评价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建立了矿井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采用C#面向对象语言及SQL2005数据库系统,开发了矿井通风系统评价软件。  相似文献   

11.
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变权综合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已有研究成果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矿井通风系统的原始参数、日常通风系统、防灾抗灾系统、监测系统和管理系统5个单元,46项指标的评价体系,对各指标建立了分级界定值和隶属函数,使各指标对象的评测值转化为统一的无量纲量。在分析基于常权的综合评价基础上,针对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评价问题,将变权原理引入模糊综合评价中,建立了多级变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了相应的算法,采用VC++6.0和SQL2000数据库系统,开发了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评价软件.实际应用表明,变权评价结果的各等级隶属度差别更加明显,符合安全上的严要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露天矿系统安全性受到多种复杂且难以衡量的危险因素影响的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多级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模型,进而计算得到各因素的相对权重,再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A)对18个子因素进行检查,以此确定各因素的隶属度集合,最后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出该系统安全性的量化值,评价出某露天采场的安全性等级为“较好”级别。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全面的分析露天矿的安全问题,得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以煤矿掘进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结合煤矿现场实际情况,以每个掘进队为单位,构建了一套简便易行的评价指标及整个掘进系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得出该矿掘进系统的评价结果。并针对这一结果,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为降低矿井事故发生率、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地下矿山职业危害评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妮  郭进平 《金属矿山》2011,40(4):130-133
采矿业是职业病的高发行业。根据地下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构建了地下矿山企业职业危害评价体系,建立了基于模糊理论的地下矿山职业危害状况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给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标准和权重。应用实例表明,该评价体系能定量从各层次分项指标和总体角度反映矿山企业职业危害状况,可为矿山行业职业危害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爆破是高危行业,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针对工程爆破的安全问题,将改进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在工程爆破安全评价中。以贵安新区某土石方爆破为例,从爆区环境、爆破参数设计、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四个方面构建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三标度法构建判断矩阵,计算权重向量,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评价系统总分为78.85,该工程的安全状况为较好。该工程实例验证了改进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可行性,为爆破作业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到湿法冶金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研究中,建立了湿法冶金建设项目安全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某镍、钴湿法冶炼建设项目安全评价为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评价对象安全风险等级和影响因素权重值分布,实现了对评价对象整体性量化评估,也为评价湿法冶金建设项目安全状况和风险程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三类危险源的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模糊综合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斯事故多发是制约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最主要因素。依据三类危险源理论,对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影响因素进行了辨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三类危险源的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河南某矿掘进工作面的实际情况,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得出其安全性等级为一般,验证了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从油库火灾爆炸安全综合评价研究的意义、目的、内容、国内外方法、发展状况及研究的展望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借助安全系统工程理论,主要运用事故树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综合评价法、物元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和层次分析法等对油库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国外的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等方法提出了适合我国实际的油库安全分析、预测、决策的安全综合评价体系,旨在从系统的角度在定性和定量方面全方位进行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19.
以液压支架为研究对象,采用经济性寿命、安全性寿命、可靠性寿命及技术性寿命综合评价液压支架的寿命状况,建立了寿命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应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液压支架的寿命进行了综合评价,基于B/S模式综采设备寿命评价系统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FAHP的采空区自燃危险性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多因素多级指标评价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某矿23180工作面的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其安全状况为"良好",同时也证明了将模糊层次分析法应用于采空区自燃评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