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氧活化水流测井是一种测量井下水流速度的测井方法.它解决了常规测井仪器在高粘、出砂、大孔道和管外窜槽等某些特殊注入井中无法准确测量水流速度的难题.介绍了氧活化水流测井仪器结构、测井原理和特点.大港油田生产测井应用实例表明,对存在井下同位素注入剖面严重污染井、油套分注井、大孔道注水井、注聚合物井、管外窜槽检查等有良好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吸水剖面测井方法中,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存在同位素沾污、沉降、大孔道漏失等因素的影响,测量精度存在质疑;电磁流量计以及超声波流量计由于不能测量管外水流量,使用条件受到限制;涡轮流量计等测试仪器不能解决流体介质粘度高注入剖面测试问题。给动态资料的录取造成极大的困难,资料的准确性也受到了质疑。脉冲中子氧活化测井正好克服了以上已有方法的局限性,它可在油管内测量注液剖面,还可测量油一套环空水流,甚至还可测量套管外水流。  相似文献   

3.
氧活化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氧活化测井解释的关键是确定各测点的水流速度.氧活化测量包括连续测量和脉冲测量两种模式.连续测量的水流速度是通过不同源距探测器计数率的比值来确定.脉冲氧活化水流速度测井解释的  相似文献   

4.
脉冲中子氧活化水流测井是一种测量水流速度的测井技术,该仪器利用脉冲中子与流体中氧元素作用后放射出伽玛射线的特征,通过探测放射出的伽玛射线来确定流体的流动情况。测得的水流时间谱中,在油管和套管中的同向流体速度差别不是很大时,将出现两个相互重叠的峰。渡越时间、流体速度和流量等的计算基于该重叠峰中的一个完整峰位,重叠峰的解谱分离效果对渡越时间等的求取非常重要。本文对两个相互重叠的双水流峰的分离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峰的属性法来分离脉冲中子氧活化测井水流时间谱重叠峰的方法。实例显示,该法分离的精度高、效果好,是一种有效的分离氧活化测井水流时间谱重叠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国外测井技术》1995,10(6):47-53
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需要获得高质量的流体监测剖面。氧活化方法已广泛地用于测量管外水的流动,但其常规方法在测量流体注入剖面时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在测量套管——油管环空流体时,同一方向上不会有诸如注入管柱中的注入流休之类的附加液流。最新研究出的氧活化技术拓宽了氧活化测量值在流体剖面方面的应用,当两种流体在同一方向上流动时,它能够把环空流体信号从油管流体信号中分离出来。这种方法具有潜在的优势,它能够提供注入体积流量随深度变化的连续测井曲线、具有更大测量范围和增大的速度测量值上限。应用这项测井技术的实验数据表明与油管流体相同的方向上测得的环空流体流速与真实的环空流体流速有极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注入剖面放射性相关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配注井注入剖面测井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和脉冲中子氧活化.对处于开发后期的油田而言,传统的同位素示踪方法的测井条件越来越受到限制;而中子氧活化方法仪器成本较高,测量下限也较高.放射性相关测量方法有望解决上述问题.这种方法是将示踪剂在油管内水嘴上方释放,示踪剂将被水流运移,一部分会经水嘴流到油套空间最后进入各个吸水层;释放示踪剂后,把带有2个伽马射线探测器的仪器迅速下放至测量点,待示踪剂流经这2个探测器时测量伽马计数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利用相关算法计算出渡越时间;由于传感器的间距是已知的,从而可以算出流体流速,进而计算出流体流量.论述了这一方法的测井原理及解释方法,并对现场试验情况做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7.
针对渤海油田氧活化水流测井面临的困难及难点提出了仪器组合选择方法、测量点选取的优化原则等测井工艺;研究了管内外水流活化峰相叠加时的解释方法,改善了氧活化水流测井的测量效果。针对油管内高流速超出原有仪器测量范围的问题,采用在原有仪器串中增加短采集短节的方法,实现了高注入井注水剖面的测量,最高流速能测到230 m/min;采用改进的双峰重叠测量工艺及解释方法解决了复杂管柱多股水流同时测井问题。海上应用表明,小直径(Φ38 mm)氧活化水流测井仪能应用到高注入量井,能验证封隔器密封性、探测管外漏点、高产水稠油井找出水层位,能够解决渤海油田防砂井的分层注水剖面的测量。  相似文献   

8.
针对单向氧活化测井仪无法一次下井同时测量双向水流流量的缺点,研制了DS—I型双向氧活化测井仪。该仪器采用一个中子发生器,从结构上缩短发生器的长度,实现了“单发双收”方式的双向氧活化测量,并加入了井温、压力、自然伽马等测井参数。通过推广应用,该技术提高了氧活化综合测井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润雪  姜亦忠  普成明  张羽 《石油仪器》2013,(6):33-34,37
文章介绍了φ38mm双向水流氧活化测井仪的结构、工作方式和特点,可一次下井测量不同方向水流的速度.在结构设计中采用一个中子发生器、两组伽马探测器,通过稳定的采集与控制系统完成时序控制过程.现场试验和测井评价表明,该仪器稳定性好,测井效率高,有利于在分层配注井和注聚合物井中使用.  相似文献   

10.
能谱水流测井是近年来发展的监测井下流体动态的一种测井方法,由于它不使用放射性物质,对井筒沾污、地层污染的影响较小,同时也为油田注入剖面的动态监测提供了准确的依据.详细介绍了9探头氧活化能谱水流测井的测量原理与仪器介绍及渡越时间的求取方法,并针对塔里木油田能谱水流测井存在的高伽马本底问题、深度归位问题、找水找窜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解决方法,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运用多功能水流时间谱测井技术原理和测井方法,通过优化活化期与谱周期匹配,可以提高测井资料质量。应用实例表明该技术能准确地探测油管、套管内外的水流情况,判断油、水井窜漏部位,定量分析注水井的注入剖面,该技术在中原油田的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原油田高压注水井越来越多,其注水剖面测井技术的完善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而地面油套分层注水井测井新技术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该技术对井口进行优化设计,安装活塞式同位素投放器,根据油套分注情况给出不同的施工工艺及相应的资料解释方法,并在中原油田进行了13口井的测试,其中测试成功11口井,测井成功率达85%,资料合格率为100%,解决了高压油套分层注水井注水剖面测井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脉冲氧活化测井解释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瑛  张薇  张月秋 《测井技术》2004,28(3):258-261
脉冲氧活化测井能在油管内探测管外水流速度及方向,在注聚合物井和复杂管柱结构井中的应用数量逐年增加.介绍了该项技术施工设计和资料解释中应遵循的一些原则,讨论了资料解释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包括如何正确判断水流位置.对配注层段验封的重要性,以及因油管内流量过大或井下工具对应层位造成的测量局限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低压注水会造成油田注水系统紊乱,影响油田产量,而油套管窜漏是造成水井低压的主要原因。首先制定了低压井找窜漏的测试方案,方案主要运用了脉冲中子氧活化和示踪相关测井结合的方法,同时辅以同位素五参数、PI90、分层压力等测试工艺。按照制定的施工方案,氧活化测井负责查清管内水流情况,示踪相关测井开展管外水流查找,辅以其它测试方法进行验证、调查,开展了窜漏的查找,三口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准确查找到了窜漏点。应用脉冲中子氧活化进行找漏测试时,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调整水井的正反注状态,更便于漏点的查找,同时尝试开拓了示踪相关测井寻找管外窜流这一新领域。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大套管损坏检测技术始终科于被动状态,即发现套管损坏后再进行测井。而远场涡流检测技术是一种新的预防性测井方法,在不用动管柱的条件下进行隔油管测井和过环空测井,可及早发现问题,并为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水平井吸水剖面测井技术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水平井的井身结构、井内注入流体的流动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垂直井中的测井技术很难准确解释注入水在整个水平井段的流动状态及分布状况;同时使得垂直井中的测井仪器、测试工艺无法适应水平井测井的需求。根据井身结构和测井工艺的特点,采用连续油管传输工艺技术,将井下仪器送至测量井段,达到对水平井进行吸水剖面测试的目的。用高温双点式微差井温仪测量水平井段的井温恢复曲线,定性地分析出水平井段的注入状态及吸水井段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7.
以往要改变抽油机的堵水层位,需要作业改动管柱,耗资大。为了实现抽油机井堵水或分层开采层位的任意调整,文章介绍一种外径25mm,能通过抽油机井油套环形空间起下的电动开关仪。它可在井下精确定深。到达预定位置张开对接抓、上提电缆实现打开或关闭被封隔的层次。从而实现一次性下入生产管柱后,不停产、不动生产管柱,满足抽油机井进行找水、任意堵水及调层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针对Hu16P3井177.8 mm(7英寸)技术套管自由段5处破损井段总长约70 m的情况,应用了长井段膨胀管套管补贴技术。通过40臂井径成像测井配合示踪流量和井温找漏测井,准确诊断套管技术状况和定位套损井段。优化设计膨胀管工艺参数和技术指标,提出长井段膨胀管补贴关键技术及施工方法。套管补贴后试压15 MPa,稳压10 min,压降≤0.3 MPa,有效封堵漏点,油井恢复产能6.8 t/d,含水率降至2.8%,已连续生产1 541 d未出现套管破损,且目前持续有效,累计增产原油1.048×104 t。为膨胀管补贴技术应用于修复长井段套管破损提供了现场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