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应用定性化数据测量系统分析方法,发现了检验人员对钢材表面质量缺陷判定不一致性的问题,提出了"定位、定量、定度"检验表面质量缺陷的方法;有效解决了检验人员对质量缺陷判定不一致的问题,向用户提供了满意的产品。  相似文献   

2.
视觉检测技术是目前流行的表面缺陷检测技术,是利用图像采集部分(相机及光源)、数据传输系统和成像控制系统采集数据与缺陷数据库图像比较从而检测中厚板钢板上下表面缺陷。  相似文献   

3.
山钢集团日照有限公司强化设备智能化建设,构建了设备状态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该系统采用星型拓扑网络结构,提高了设备状态信息获取的可靠性;开发了逻辑控制技术,保证了不同工况下采集数据的一致性和真实性;建立了设备缺陷频率诊断和报警模型,对缺陷部位、故障原因进行判断。该系统能够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早期隐患,并结合剩余使用寿命的预判,提高了设备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冷轧带钢表面质量自动检测系统的在线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一套在精整线上使用的冷轧带表面质量自动检测系统,该系统用在于在线检测划痕,折印,锈斑,辊印等常见的冷轧带钢表面缺陷。系统采用多个面阵CCD摄像头同步采集图像的方式,并通过由LED光源构成的“暗场照明”方式实现对缺陷的检测,系统采用了并行计算机制和多线程机制,并对算法进行了优化,从而满足数据的实时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光谱分析结果反馈和使用中所存在的缺陷 ,提出一种符合实际情况的应用无线通讯及网络技术的综合系统 ,充分利用电子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 ,实现数据的实时传送及共享 ,为生产和科研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文中主要叙述了无线通讯系统和NT局域网的原理、结构、功能 ,及其在光谱仪数据传送和共享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铜管坯的孔洞、夹杂、裂纹、壁厚不均匀等常见缺陷难以在线检测的问题,引入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设计开发了一套应用于熔铸现场的超声在线检测系统。结合铜管坯水平连铸工序对探伤的实际需求,设计多组体积缺陷、线缺陷、几何缺陷检测探头,实现对孔洞、裂纹、壁厚均匀性的在线检测。针对检测出来的铸坯缺陷数据和水平连铸实时工艺参数,开发了一套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水平连铸工序中多种数据的整合汇总和初步分析,为建立铸坯缺陷和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信息化、智能化的数据库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带钢出口参数记录仪在维护和使用方面的缺陷,研究如何利用数据库技术来管理数据;并以数据库设计理论为指导,以宝钢热轧带钢质量分析系统为应用背景,设计开发了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数据库冷备份的缺陷,针对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热轧二分厂过程控制系统数据库特性,利用一台配备双网卡的工作站和Oracle逻辑备份与恢复工具,通过网段切换与数据存储,实现数据库的实时备份与快速恢复,提高了数据安全性,简化了数据恢复过程,为安全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冷轧酸洗线二级系统的组成概况和基本功能,重点论述了二级HMI系统组成与功能,包括钢卷主数据管理、设定值管理、生产计划管理、带钢缺陷管理、能源介质统计及工厂参数管理等.通过HMI系统设计、通讯功能设计和系统编程,实现了一套二级HMI系统,在唐山一条冷轧酸洗生产线应用后,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自主研究开发的表面缺陷在线检测HXSI系统,又新添一处业绩——四川广汉天成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不锈冷轧表面缺陷在线检测系统于2015年3月底上线并完成热负荷试车,目前系统已交付甲方使用。HXSI系统是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08年自主研发的钢铁领域全流程表面缺陷在线检测系统,检测范围包括从连铸坯到热连轧、中厚板、冷轧的各流程。HXSI系统能实现高温、高速和复杂背景下的金属表面缺陷在线检测,系统最小检测精度能达到0.12 mm/pixel,系统最大检测速度26 m/s。HXSI系统在表面缺陷检测与识别算法、数据实时处理、图像采集与传送、照明技术等方面具有特色和突出的优势。HXSI系统曾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  相似文献   

11.
宝钢某冷轧在多条机组安装表面缺陷检测设备后,为了充分利用表面缺陷检测仪的检测数据,通过过程机来接收检测设备的缺陷信息并进行筛选等处理,实现了重要的缺陷信息上传生产管理计算机及缺陷自动封闭功能。该功能的实现对类似产线缺陷信息的处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Span-Dependent Distributions of the Bending Strength of Spruce Timbe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ests data of bending strengths of a large number of timber beams of different spans obtained at the Swedish Institute for Wood Technology Research reveal a statistical structure that can be represented in a simple probabilistic model of series system type. A particular feature of the data from one of the large test series is that unintentionally the data became randomly censored upwards. This censoring of the data rules out both the moment estimation method and the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 Instead valid parameter estimates can be obtained by maximizing the posterior density defined as the likelihood function multiplied by a suitably chosen noninformative prior density (MP method). Subsequently using bias factors assessed by simulation ensures that the corrected MP estimates are unbiased. A closed form analytical expression for the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the bending strength of a beam with any given number of defect clusters follows from the obtained distribution model for the bending strength of the random single defect cluster. The empirical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bending test results for a sample of beams with two defect clusters is well predicted, and for long beams with several defect clusters the same is the case in the lower tail up to at least about the 50% probability level.  相似文献   

13.
目前实际工业生产中的钢带缺陷检测任务存在数据难以收集、缺陷识别效果较差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Faster-RCNN的钢带缺陷检测模型FRDNet。通过k-means聚类获得锚框参数,使生成框更符合目标缺陷类别比例,提高缺陷检测精度;同时利用模型迁移的方式微调网络结构,使钢带缺陷检测模型更快地适应目标缺陷任务。该方法有效解决了目标钢带表面缺陷数据较少的问题,增强了模型的泛化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GC10-DET钢带缺陷数据集上平均精确率均值mAP达67.6%,相较于原始模型提升了4.9%,检测速度为27.2FPS,满足检测任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Fatigue properties of cast aluminum components are controlled by maximum defect size in the material. The larger the maximum defect size, the lower the fatigue strength and life. In the presence of casting defects, crack initiation can be ignored and fatigue life is mainly spent in crack propagation. Therefore, fatigue life of aluminum castings can be predicted by long or short crack growth models. The main problem is defining a starting defect size from readily available data, such as twodimensional (2-D) pore size measurements on metallographic sections. In this article, an extremevalue statistics (EVS) method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maximum defect size in 319 castings from conventional metallographic data. The maximum defect size predicted by EVS agrees quite well with the initiation defect sizes measured from fracture surfaces, and the predicted fatigue life is in reasonable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15.
给出一种基于高亮度单波长LED光源和高速线阵相机的透射式针孔检测系统。光源的透射光穿过带材上的孔洞,在图像上形成孔洞的亮斑区。由于铝板面的强反光性,环境光的干扰以及采集触发信号启动,也会在图像上产生一些亮的异常部分。利用图像分割算法定位出图像异常部分后,采用特征判别分类缺陷,判别其是否为孔洞,最后计算缺陷在带材上的位置。大量现场数据测试表明该实时孔洞检测系统是稳定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王林  于洋  倪有金  付光  王畅  高小丽 《中国冶金》2006,32(9):105-112
保护渣缺陷、气泡缺陷、夹杂物缺陷和擦划伤缺陷是冷轧薄板表面典型的 4 种线性缺陷,由于此 4 种线性缺陷宏观形貌相似,优化前的表检系统难以对其进行准确区分,给线性缺陷的判定、溯源及工艺改进造成了极大的困难。通过大量取样分析,并对各线性缺陷的表检结果和实物形貌以及微观特征进行了对比,明确了各线性缺陷的宏观和微观形貌特征,并以此为依据优化了线性缺陷表检系统的判定规则和图库,使冷轧薄板表面线性缺陷判定的准确率由80%提高至90%。  相似文献   

17.
王林  于洋  倪有金  付光  王畅  高小丽 《中国冶金》2022,32(9):105-112
保护渣缺陷、气泡缺陷、夹杂物缺陷和擦划伤缺陷是冷轧薄板表面典型的 4 种线性缺陷,由于此 4 种线性缺陷宏观形貌相似,优化前的表检系统难以对其进行准确区分,给线性缺陷的判定、溯源及工艺改进造成了极大的困难。通过大量取样分析,并对各线性缺陷的表检结果和实物形貌以及微观特征进行了对比,明确了各线性缺陷的宏观和微观形貌特征,并以此为依据优化了线性缺陷表检系统的判定规则和图库,使冷轧薄板表面线性缺陷判定的准确率由80%提高至90%。  相似文献   

18.
文中主要针对一种压入型缺陷造成的制罐针孔缺陷进行分析,确定了缺陷产生的原因与冷轧过滤介质洁净度的相关性,根据全流程排除法确定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为轧机过滤系统缺陷,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SS400含硼热轧板“线状”缺陷微观形貌、内部组成等,分析了裂纹的形成机理,提出了预防措施.借助SEM对“线状”裂纹缺陷横截面的形貌、组织、成分等检测,进行高温热力学测试,认为缺陷为连铸坯上的角横裂纹在轧制过程中形成的折皱.据此分析生产过程,通过调整SS400含硼钢的成分体系,控制氮含量,减少了AlN、BN的析出,采用合理的二次冷却制度等措施,可有效地避免角横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