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贾建云  何贝娜  郑佳燕 《建筑施工》2020,42(7):1259-1262
水体作为城市公园环境的载体和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公园和城市提供了多样的景观和生态。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以南昌九龙湖公园为例,探索一种景观水体自净化策略和方法,该水体自净化系统包括公园外部雨水净化池、公园内部雨水收集净化装置和湿地岛。通过构建人工湿地岛景观、雨水收集装置及水生植物的造景等方式,保证公园内水体自净的生态环境。该策略和方法可为城市公园水生态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我国城市内涝问题愈演愈烈,彰显了城市雨水管理的问题。城市在进行雨水管理时开始重视城市雨水管理景观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可能的生态对策。在进行设计时构建合理有效的雨水收集净化系统是重要目标,而用以净化雨水的水生耐水湿植物群落是雨水收集净化功能体系和景观结构的首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以海淀区西洼雨水公园为例阐述城市雨水管理景观基础设施的功能性植物配置要点。  相似文献   

3.
当代城乡规划的区域划分在宏观层面可以分为旧城更新与新城规划,其中旧城更新中不可回避的是老城区街道景观改造。文章以招远市温泉路街道景观改造为例,针对动线交叉、停车难、步行系统雨水污染、绿化风貌、文化特色等5大问题,运用街道景观环境综合治理的方法,为城市街道景观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从对水资源保护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场地尺度中,城市可持续水系统设计的景观策略,并以美国华盛顿运河公园的水系统设计和西德维尔友谊中学人工湿地景观两个已运行项目为案例,分析了场地尺度的水系统设计的概念和方法,阐明场地设计应关联水供应和水需求,就地合理储存、利用雨水和再生水,建立节水景观,以实现场地水平衡的目标,并提高场地生态、教育、文化、休闲等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镇江市的雨水公园为例,分析了雨水公园的设计要点,从雨水利用路径设计、LID设施设计、功能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和总结,指出雨水公园的设计目的就是让雨水处理功能与传统公园的景观、娱乐等其他功能取得平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小尺度海绵城市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贵安新区海绵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充分发挥月亮湖景观公园开敞空间大、自然山体植被多、新建绿地广等优势,对雨水起到吸纳、蓄渗和缓释的作用,对月亮湖景观公园给水排水、道路及驳岸工程、水环境等进行了设计。通过建设雨水收集池、植草沟、雨水花园、超标雨水排放系统以及下凹式绿地,有效控制了雨水径流,形成了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景观公园海绵城市系统。  相似文献   

7.
城市暴雨频发,旧城的雨水管理系统已不能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城市雨洪灾害。文章从造成城市雨洪灾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列举出美国Austin Johnson总统夫人野生花卉中心的雨水资源利用系统的实践,以美国的马里兰州乔治王子县萨默赛特西南12号大街"绿色街道"景观的雨洪管理理念及实践为例,从而提出从城市建设和区域尺度应对雨洪灾害的策略,为新城建设雨水管理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街道景观整治是创造高质量的城市形体环境和生活环境的主要手段。本文从街道景观整治规划工作框架、景观整治规划出发,将对策和规划成果转化为城市管理语言三个方面,并面向城市管理的街道景观整治规划对策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从景观基础设施的发展出发,以雨洪调蓄为导向的城市公园(雨洪公园)为例,将城市雨水管理基础设施和公园相结合,进行协同整合和统筹建设。通过在公园层面上实现雨水管理基础设施功能与景观和生态功能的无缝衔接,形成二者在空间上相互交织和组合的统一体。并以此提出一个更具弹性和适应性的新型城市公园形式——景观基础设施公园。总结了这种以最少的用地来满足最大的社会和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的新型城市公园的特点,为当今乃至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曹文状 《居业》2023,(1):113-115
滨水公园是城市景观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化城市环境和完善城市功能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何让滨水公园更好地发挥生态、游憩、观光等功能成为了景观设计中着重思考的问题。文章通过介绍滨水景观相关设计理论,以生态设计理念为引导,分析滨水公园的景观设计原则,研究驳岸、植物配置、道路系统规划等相关技术手段,旨在为未来城市滨水公园的设计发展提供参考。最后,以襄阳市月亮湾公园为例,对公园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详尽解析设计方案,以展示对滨水公园景观生态设计策略研究的具体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1.
黄玲玲  刘滨谊 《园林》2020,(4):82-89
城市规划设计及建设的每个环节都应该考虑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对自然系统的保护,特别是对自然水循环的很好处理。本文以苏州太湖园博园为研究对象,在营造园林景观的同时,将海绵技术运用到绿地景观的建设中,打造了江苏省首个"海绵型郊野公园"试点工程,不仅满足造园功能需求,也展示了海绵城市理念与建设成效。通过对海绵城市相关概念及现状研究,针对园博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阐述海绵城市具体的技术设计及应用,希望能将海绵城市理念及技术,运用到绿地建设中,更好地与城市景观融合在一起,也为城市建设与管理、游览型公园持续发展提供价值性借鉴。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城市绿地规划中着眼于景观化和服务游人功能化,城市雨洪、水污染却被忽略的问题,将LID(低影响开发)应用于城市绿地规划中,改变现状,建设海绵城市。LID技术是能够快速实现城市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再利用的生态技术体系,是一种通过对源头进行分散控制的雨水管理实践形式。基于LID技术,分别将雨水源头控制、雨水过滤处理以及雨水的储存再利用同植物群落截留、透水铺装与绿色停车场、雨水花园和调蓄池等绿地规划的方法和技术相结合,形成以LID 为技术支撑,以园林设计方法为依托,能够接近自然水文循环的城市绿地雨水管理系统新常态。  相似文献   

13.
朱思语  许大为 《山西建筑》2014,(29):241-242
以河南省永城市为例,提出打破单一依靠市政管网系统排水的传统方法,转变思路,在城市绿地和城市水系的基础之上,构建城市"绿色海绵"系统,从城市景观规划角度探究了使雨水渗透及滞留的方法,并分析了寻找雨水资源化的途径,以实现水资源节约、城市防洪、城市水景观的多重效益。  相似文献   

14.
王焱  曹磊  沈悦 《中国园林》2019,35(4):112
海绵城市是从城市雨洪管理角度来描述的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以天津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为例,阐述基于海绵城市建设基础上的景观设计方法。结合基地现状及上层规划,通过水敏感度分区和开发强度分级,架构了由渗透、滞留、储蓄、净化、利用和排放雨水技术手段组成的绿色水生态系统,建立削减暴雨径流量、增加水系调蓄能力、提高雨水外排速度的三重安全排水保障机制。并将雨洪管理技术与北方盐碱地区排盐措施相结合,最终达到生态雨洪管理与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30年代城市公园系统作为“现代化都 市”的象征,其规划与实施在近代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中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近代城市规划与园林建设紧密结合 的先行探索,为其后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奠定了基础。这 一时期的园林规划借鉴了当时欧美城市公园系统的规划设计理 论,结合本土城市的自然环境与历史特征进行在地性的实践探 索。明确提出了分阶段建设城市公园系统的整体策略,即近期 改扩建已有公园、中期新建公园和林荫道、远期建设郊区预留 地公园,最终构建起完整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网络,体现了科 学性与艺术性兼备且务实的规划理念。同时,尊重本土山水格 局、充分依托传统山水形胜进行建设的思路对于指导当代国土 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生态空间格局的延续与保护等均具有重要 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寻找南宁建设公园城市的基本思路,以人居环境三元论的理论框架为指导,发挥南宁"小水"资源丰富、沟渠通达的城市生态资源优势;以城市环境生态和风景旅游为引导,开展以山水城市为导向的城乡规划。提出了南宁公园城市的建设方略:保留水网水系,代替"填浜筑路",留出南宁生态廊道和更多的城市公共休闲、文化和商业空间,形成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的"网络化"。同时,探讨了南宁建设公园城市作为巨大的公共资本投入应如何构建和依托公共政策,探索出一套能让规划项目具有落地性、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的行动计划图径,构建一个多部门统筹管理、社会力量协调参与的开放平台,将公园城市建设的工作内容予以落实。  相似文献   

17.
民国南昌公园绿地规划建设研究及启示 (1926—194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民国时期传统城市中"新兴都市"的代表,南昌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经历了一段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高峰。在回顾该时期南昌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背景的基础上,通过考证、解读并评价南昌市公园绿地的规划和实践,总结该阶段南昌公园绿地规划建设特点及对于当代的启示,主要表现在:贴近城市现实需求,勇于借鉴先进经验;扎根城市山水骨架,营造地域风貌特色;尊重民族文化情感,保护城市历史文脉;规、建、管有机结合,注重经济社会效益。建设中地方政府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使该时期南昌市公园绿地发展中体现出务实性、前瞻性、科学性和民族性的特征,对于指导当前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具有特殊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北京集水型公园绿地建设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京城市水资源现状和园林绿地灌溉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发展集水型公园绿地的途径,包括:铺设生态型透水地面、收集道路雨水、收集公园建筑屋顶的降水、收集和利用公园大型广场雨水以及利用山坡绿地、微地形绿地、公园林地进行雨水收集。对雨水收集和利用的方式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9.
新塔里洛城市公园将是布雷西亚城中最重要的绿地系统之。这个公园位于工农业发展区,即布雷西亚旧城郊区,它是发展中的“Brescia Ⅱ”街区的亮点。设计师深知景观有助于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生态和城市规划设计旬题。快速发展的城市,如果仅仅依靠道路、房屋和基础设施等功能结构,而忽视景观概念,将会产生异样的剩余空间,破坏当前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此,界定城市形态边界,修建城市空间,创建城市生态和景观价值和改善公园周边环境都成为当务之急。同时,公园与周边城市空间新关系的设计以及新道路系统与原有交通基础设施的联系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林广思 《城市规划》2013,37(5):80-84
城市绿地统计存在多种方式。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国家园林城市遥感调查与测试、城市(县城)和村镇建设统计中的城市绿地分类、城市地域和人口统计、城市绿地指标计算方式的比较分析,发现上述3种工作中的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绿地面积、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重要指标计算结果差异较大,其原因是在统计中各系统对于部分城市绿地基本属性的认识不一致,以及统计精度要求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