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5岁以上屈光不正患者有4.8亿~5.31亿人,其中超过90%是近视,高度近视人口有近3000万。在5岁以上近视人群中,已配镜人数约为2.5亿,配镜人群每年配镜超过1亿次,配镜年成本在400亿~500亿元。过去人们是在眼镜店和医院配眼镜,而电商时代的年轻人已经开始上网购买眼镜了。输入"近视眼镜",某购物网站上专业配镜、百元包邮、日韩新款的标示语和图片琳琅满目,在售商铺超过100页。  相似文献   

2.
<正>1临床案例男,60岁,日常无太多精细用眼需求,所以没有戴镜史。在朋友的推荐下打算验配"可以看远又看近"的渐变多焦点眼镜。患者在某眼镜店做了验光,并携配镜处方到我处配镜。经检查,患者双眼外眼、前后段均无特殊情况,眼压OU 15mmhg。基础视光检查信息如下。2案例分析本案中的患者有如下特点:a.年龄大,60岁;b.从未戴过镜;c.双眼逆规散光,且散光量大;d.对渐进多焦点眼镜能"看远又看近很方便"  相似文献   

3.
近期江苏省视光学术委员会专家组对江苏的眼镜配镜市场进行了调查,发现大部分眼镜店从业人员虽然经过了验光配镜专业知识的培训,业务素质有所提高,懂得了验光不能仅凭电脑一锤定音,而必须检影验光,但在实际应用中却问题百出: 1.不知检影镜在临床有哪些应用;2.没有标准的检影验光室;3散履药物不知如何应用,雾视法调节力不能规范操作;4.检影距离游移不定;5.光影判断似是而非。 下面我就以上问题籍我所知进行简单叙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云南省昭通城区混居民族学龄儿童近视配镜现状,为预防和控制近视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整群抽样选取昭阳区四小和第一中学两所学校共8804名学生,进行裸眼视力、戴镜视力、矫正视力、眼位、眼球运动、屈光度、眼前后节等眼部检查。结果:1.汉族、回族、彝族、其他民族的配镜率分别为35.69%、33.96%、23.86%、42.86%,配镜合格率分别为12.38%、11.81%、4.76%;9.09%;男性、女性的配镜率分别为34.64%、35.81%,合格率为15.28%、9.15%;左、右眼的配镜率分别为39.60%、38.81%;初中、小学的配镜率分别为37.79%、32.07%,合格率分别为9.98%、15.01%。结论:近视的配镜率和配镜合格率偏低,应引起重视,定期体检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正误区一"视力定型"后无须保护调查发现:目前最重视视力保护的是青少年及其家长,而30岁以上的成年近视患者不仅在光度复查(验光)的频率和主动性上不如青少年患者,对配镜、换镜的重视程度也降低,连续疲劳用眼的情况也更严重。更有甚者,部分成年人配镜时,连验光的程序也省略。  相似文献   

6.
何谓“高难配镜”,到目前为止,并无明确之定论。有人认为:高难配镜归于验光的准确;有人认为:高难配镜在于视力通过配镜后得到理想的提高;有人认为:高难配镜在于眼镜片高难度数的加工和加工工艺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正>验光配镜的核心是视光师技术的强弱,因此对于广大家长而言,带孩子去专业的验光机构,找到一个技术出色的验光师非常重要。下面小编来为大家科普儿童验光配镜的方法。儿童验光配镜的过程1.检查主导眼:在双眼平衡的检查过程中,要使双眼的调节平衡,如果不能平衡则让主导眼略微清晰一些。  相似文献   

8.
<正>病例2:验光处方应恪守职业操守,避免盲从于顾客个人意愿1病例资料男,42岁,无戴镜史,因陪孩子验光配镜而来店。验光师主动了解到其爱好钓鱼,且看鱼漂不清楚。视  相似文献   

9.
吴先生,男,30岁左右,安徽省某监狱局干警。经朋友推荐,来我店验光配镜,经问诊得知,吴先生双眼近视,有戴镜史,原镜R:-3.00DS;L:-4.00DS,两年前在某专业眼镜店验光并配镜,最近丢失。 经电脑验光得知,现屈光状态为R:-2.25DS-0.75DC×6;L:-2.50DS-1.00DC×6,PD:61mm。由检影镜复验及散光表等主觉试片验光,确定合适的配镜处方为:  相似文献   

10.
主题:1.检影法的原理与操作2.视功能检查与矫治时间:2013年10月15~16日地点:河南郑州主办:中国眼镜科技杂志协办:比真光学(上海)有限公司主讲人:钟荣世教授原东华大学视光材料与应用系主任,东华大学视光培训中心主任;上海医学会视光学会副主任;中国眼镜协会验光配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眼镜协会质量检测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国家眼科仪器标准委员会光学分会委员;国家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验光配镜专业委员会委员;视光学硕士生导师;上海市眼镜协会专业技术培训学校副校长;国家一级验光师。  相似文献   

11.
万里路信箱     
问:女,16岁,因为右视力模糊前来就诊,裸眼视力:OD0.2OS0.8,排除其它眼病,10岁时曾验光配镜,但不经常配戴。本次验光结果:OD-4.25VA1.0,OS+1.00/-2.25×95VA1.0,试镜发现有双眼视物重影,此时该如何解决患者视物模糊的问题呢?该如何给配镜处方呢?答:验配意见:1.首先应该检查患者是否存在不等像问题,如果存在不等像问题,可以考虑减低右眼屈光度数(屈光度数较高眼),牺牲右眼部分视力,直到双眼视物没有重影。并要求经常配戴眼镜,半年后复查,逐步增加度数,以双眼视物舒适为主,且视力达到正常。2.然后,可行障碍阅读试验,了解患者是否用双眼阅…  相似文献   

12.
作为验光配镜的第一步,屈光检查的精度直接影响眼镜配戴的舒适度,是整个配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很多人简单地认为视力高于1.0就是过矫,担心散光会导致严重的配镜不适,因此,他们把验光中矫正视力到1.0视为所谓的处方标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配镜的六大原则——①远视眼的配镜原则;②近视眼的配镜原则;③散光眼的配镜原则;④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⑤老视眼的配镜原则;⑥配镜后干拢症状的处理原则。严格遵守六大配镜原则,才可能使患者拥有一副度数准确、配戴舒适的合格眼镜。 屈光不正的配镜原则,不论哪一种屈光不正,均以戴上眼睛舒适,既能增进视力又能减轻或消除视力疲劳,并能防治弱视,矫正斜视,控制近视进展为目的。现根据不同的屈光类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1真实案例:发现圆锥角膜 岳某,女,1990年生.上初中后发现近视,父母坚持不让其配镜.20015年6月26日第一次配镜,R:-3.50DS=0.8,L:-3.25DS=0.8.2007年年初开始一直感觉眼睛疼痛并伴有头疼,视力逐渐下降,于2007年6月29日再次来配镜,当时认为是初三学习紧张导致视力疲劳所致.验光试戴后确定度数为R:-3.75DS/-1.00DC×60=0.8; L:-3.75DS/-1.50DC×150=0.8.但戴镜后1个多月便感到视物模糊重影并伴有眼痛头痛,考虑到已经中考完毕在家放假休息,不应该出现这样的症状,所以建议到大医院眼科做一下全面的眼部检查.但并未引起其父母的重视,故症状进一步加重,于2007年8月17日上午去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看专家门诊.  相似文献   

15.
正(续上期)2.2个体化的治疗方案2.2.1个体化近视防控方案病例5:李某,女,12岁。发现近视1年多,1年前初次验光病历检查结果为Vod:-3.50D→1.0,Vos:-3.25D→1.0,配镜不适,未戴镜。1年后验光检查:Vod:-4.50D→1.0;Vos:-4.25D→1.0;BCC:-1.0ou;NRA/PRA:+2.0/-6.5ou;Woth4dots:5个;  相似文献   

16.
正斜视眼的配镜原则斜视患者的配镜既要矫正眼位,又要兼顾双眼视功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保证斜视治疗的正常进行。调节性内斜视的配镜原则1.屈光状态为低、中度远视者:可以给予足度矫正或过矫眼镜。一般戴足度镜不得超过1年,过矫镜不超过半年,无论戴镜后眼位是否正位,斜视度变化与否,均应调整降低眼镜度数。2.屈光状态为高度远视者:采用逐渐递增法,先由-4.00D/-5.00D~+6.00D给起,早期1个  相似文献   

17.
外隐斜,是一种很常见的隐斜视,在临床中我们多次发现,较高度数的外隐斜对配镜有很大的影响,现将我们在临床中遇到的两例因外隐斜而导致配镜不适的例子,分述如下。 临床资料 例一:申某,男,50岁。因视近不清要求验光配镜,无戴镜史,验光并处方:  相似文献   

18.
正引子:7月初,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了由上海市眼镜行业协会牵头起草的上海市地方标准《儿童验光配镜技术服务规范》(下文简称:标准)。该标准结合眼镜行业儿童验光配镜现状,对7~14岁儿童的验光配镜作了进一步的规范。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一标准的颁布,对规范眼镜零售企业儿童配镜行为、有效维护儿童视力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希望能够由上海开始,逐渐推广到全国。随着我国近视人群的高发以及低龄化趋  相似文献   

19.
配镜后不适有三种可能:一、验光结果不准确或者配镜处方未经换算;二、镜片安装不合适;三、镜片存在某些光学缺陷。 1).验光结果与配镜处方 验光方法分为主观和客观二种。主观验光适合于简单的屈光不正,而客观验光对所有屈光不正情况均合适。客观验光前需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它能使眼球疲  相似文献   

20.
正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上配眼镜,网上配镜有着诸多优势:更低廉、更透明的价格,更多的可选款式,足不出户的便利体验……打开论坛,探讨各家零售店与网上眼镜店配镜体验的内容也比比皆是,总结下来,消费者眼中的配镜分为这几个维度:验光、选镜架、买镜片、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