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应用模拟优化算法对一个县级电网进行供电可靠性评估,通过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和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和分析配电网络中各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简化配电网络的结构,并提出完善供电可靠性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供电可靠性问题已经是世界各国都需要面临的现实性问题,本文通过回顾发生的比较严重的停电事故,引出了配电网可靠性问题;接着文章阐述了可靠性和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含义,回顾了相关学者对于配电网可靠性研究的三个方面:可靠性措施、可靠性评价以及可靠性计算。文章分析了我国城市目前阶段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并且根据我国自身的特点提出了七个方面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分区供电是解决工业城市电磁环网供电导致短路电流偏高的有效方案。考虑工业城市负荷特性对片区可靠性的影响,基于电网典型结构模型,提出分区供电可靠性的快速评估方法和可靠性提升的优化方法。并以唐山电网例,给出分区供电方案设计与优化方法,计算和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提高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用户对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电可靠性管理是电能质量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供电企业对用户持续可靠供电的重要指标,是供电企业供电服务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本文通过对影响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提高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内容。分析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提高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提出了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策略,包括提高设计环节的供电可靠性、提高配电设备的可靠性、扩大带电作业范围,以及推广状态检修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谈如何提高农网的供电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直接反映了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文中结合滦南县电力局的实际分析了影响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压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分析,提出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主要因素变化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有助于指导配电网的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对发生一阶和二阶事故的输电系统进行安全检查与可靠性计算的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并用FORTRAN-77语言编写了计算程序,利用这一程序对华中系统进行了计算,算出系统两大主要可靠性指标——LOLP(天/年)和EENS(MWH)/年,并找出系统中不安全而需要加强的环节,从而为评价和改善输电网络的供电可靠性,为制定输电系统发展规划,提供了一些极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浅谈沧州渤海新区用户供电可靠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管理水平是提高优质服务的有效管理手段,对提高供电可靠性有指导性作用,本文就沧州渤海新区用户供电可靠性的管理进行分析,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深圳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评估预测系统的体系结构,阐述了各层结构的功能和实现思路,为可靠性评估预测应用于电网生产实际建立了一套实现机制,以便于提高城市电网供电可靠性,并提高电力公司可靠性的控制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航天发射场的供配电系统是提供动力的重要设备,需要进行可靠性评定,确定其可靠的程度。由于采用复杂的双电源、双回路供配电方式冗余系统,使得系统可靠性建模与可靠性评定造成困难。针对发射场供配电系统,提出了可靠性建模和可靠性评定方法。提出的建模和评定方法,可推广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等领域的双电源、双回路供配电方式的可靠性建模与可靠性分析,以及复杂的单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可靠性评定。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用户对电力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成为配电网的工作重点,而配电网自动化也成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故障检测、隔离和供电恢复的控制完全不依赖主站干预的新一代配网自动化系统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配电网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牵引供电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关键基础设施。其限额供电能力、健康状况和负荷优化是实现智慧地铁的重要一环。基于现有地铁运维数据,集成现有成熟牵引供电专业软件,对上海地铁某号线进行了建模、仿真和预运行诊断,并对系统安全、运营能力和能耗成本3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估。仿真结果表明,该综合平台可以显著提升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供电网络化和数字化水平,增强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灵活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单相变三相的转辙机专用电源屏是铁路提速的关键设备之一,为保证转辙机可靠工作和列车的安全运行,该文提出了一种转辙机专用电源屏故障监控系统,详细介绍了测控系统中硬件系统的组成和系统功能,并论述了调压器工作原理以及软件设计方案。现场测试表明,其测控系统对提高转辙机电源屏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纸机车间供电质量指标与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造纸厂造纸车间供电质量指标及电缆布局的设计方法 ,本文还对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作了定量分析 .  相似文献   

17.

Unlike the traditional traction power supply system which enables the electrified railway traction substation to be connected to power grid in a way of phase rotation, a new generation traction power supply system without phase splits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ree key techniques used in this system have been discussed. First, a combined co-phase traction power supply system is applied at traction substations for compensating negative sequence current and eliminating phase splits at exits of substations; design method and procedure for this system are presented. Second, a new bilateral traction power supply technology is proposed to eliminate the phase split at section post and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equalizing current on the power grid. Meanwhile, power factor should be adjusted to ensure a proper voltage level of the traction network. Third, a segmental power supply technology of traction network is used to divide the power supply arms into several segments, and the synchronous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is applied to diagnose faults and their locations quickly and accurately. Thus, the fault impact can be limited to a minimum degree. In addition, the econom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new generation traction power supply system are analyzed.

  相似文献   

18.
发电系统传统地从概率、期望值、频率和持续时间几个指标衡量发电系统的可靠性,即电源充裕度.对发电系统传统可靠性指标及其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并以IEEE-24RTS系统为例进行计算,分析影响和改善系统可靠性的因素,以期通过对传统指标和计算方法的剖析,为市场环境下可靠性问题分析提供依据.分析结果表明:可通过采用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或进行合理有效的负荷管理,改变系统的负荷曲线形状,以期达到提高系统可靠性和经济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业务快速增加,通信设备对电源系统安全供电要求不断提升;长期以来数据中心机房通信设备均由传统的交流UPS系统供电,而UPS供电模式在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和设备维护等方面凸现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加剧了数据中心机房的供电压力,增大了安全隐患。文章通过对比传统UPS供电与高压直流供电两种供电模式,分析了高压直流供电系统在数据中心机房可靠性、节能降耗、维护性方面表现出的使用优势,提出了适应数据中心机房IT设备供电需要的高压直流供电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