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入阐释共同富裕,必须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加以审视。共同富裕内在规定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共同富裕是以社会主义定向的现代化道路条件下的共同富裕,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能讨论共同富裕以及如何走向共同富裕。其二,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之路,成功地驾驭了传统的资本逻辑。马克思意义上的“资本的文明面”被充分发挥,在此基础上不断利用资本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并在实质上驾驭、规训了资本,使其始终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发展。其三,共同富裕其实质的价值指向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它兼顾了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之间的辩证统一,以实现个人全方位发展与全体人民共同发展相协调为价值目标,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过程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家国情怀作为中华民族的"创世之宝",是个人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具有政治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特征。新时代青年作为时代新人,厚植家国情怀对于其自身的全面发展、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新时代青年家国情怀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3.
"中国模式"是适合中国国情、有其自身内在逻辑演绎的全新发展模式,形成于我国四代领导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逻辑发展进程中.其逻辑发展内涵是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发展途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目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指向."中国模式"的内在发展逻辑是异质于西方世界的,显现了其所具有的历史性与世界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明确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中的平等追求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价值塑造之中。在发展价值的高阶统摄及内在结构的辩证运动中,现实的平等呈现为质与量的统筹平衡、效率与公平的博弈进阶,并从主体性、事实性、价值性等维度调试不平等的合理限度。随着共同富裕的推进,在社会不平等的不断缩减和自然不平等的逐渐祛魅中,平等辩证法将最终走向“合题”,让平等成为每个人的基本属性,从而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发展的最高状态是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条件只能由人民群众自己创造。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是人民的梦,是民族的梦。中国梦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为人民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实现中国梦的道路只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梦与中国的世界梦相联结,中国发展自己的同时需要建立与其它民族和国家共同发展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实现中国梦的主动力是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跨越论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一个肯定的科学结论;它只是提出问题,而不是最后解决了问题。马克思关干俄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的意义并不在这一设想本身。而是在于这一设想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落后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的科学方法论,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相互作用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面貌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都有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改革对改革开放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改革开放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改革也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建设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目的之一,是推进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改革开放中,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变化,党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相结合,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盘考虑,实现了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把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取得了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国际形势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变化使我国的道德教育面临一系列挑战。我们可以从道德教育的民族性与世界性、进行性与协调性、超前性与现实性等方面去应对这些挑战。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探究中国农村社会结构与中国农村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为目的,强调了中国现代化的关键、难点是中国农村现代化;分析了中国农村传统社会结构的本质、特点以及在新时期的转型。尤其是对中国农村现代化历程中,打上传统文化烙印的中国农村社会结构与中国农村现代化之间的矛盾及其调适,得出了其结论:目前中国农村社会结构,体现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乡镇企业的发展、小城镇建设上以及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等各个方面,都与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存在诸多矛盾。只有不断解决这些矛盾,中国农村现代化才能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幸福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历史、理论与价值逻辑。习近平幸福观历史逻辑深厚,源于马克思主义对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幸福的价值基因、源于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幸福的不懈探索。习近平幸福观理论逻辑内涵丰富,是着眼全民的人民幸福观、是辛勤劳动的奋斗幸福观、是世界共享的开放幸福观。习近平幸福观价值逻辑指向明确,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行动指南和纲领,是凝聚奋斗激情、汇聚磅礴力量的动员令,是世界人民追求幸福安康的中国智慧和方案。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幸福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不仅有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缘起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理论,同时兼具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及新中国生态治理实践特色,有力地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质性成就。从理论、历史与现实三重逻辑探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有助于理顺其概念生成逻辑、中国化的演进逻辑以及现实路径逻辑,从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人类文明新形态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石。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现代化是外源型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传统与现代性是现代化进程中相反相成的一对矛盾,这对矛盾在经济体制转型期表现得特别突出,成为市场经济内在矛盾的深层根源.协调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如:义利矛盾、个群矛盾、人治与法治的矛盾、文化价值取向上的矛盾,必须把握它的深层根源.在协调和处理时,首先要正确认识传统与现代性的关系,其次要注意运用扬弃的方法,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  相似文献   

13.
社会核心价值是社会制度的内在精神支柱。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层次性。主要由核心价值和基本价值两大部分构成。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阶级性与科学性相统一、逻辑性与历史性相统一、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统一、价值目标与价值手段相统一和价值内容与价值形式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现代化是外源型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传统与现代性是现代化进程中相反相成的一对矛盾,这对矛盾在经济体制转型期表现得特别突出,成为市场经济内在矛盾的深层根源。协调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如:义利矛盾、个群矛盾、人治与法治的矛盾、文化价值取向上的矛盾,必须把握它的深层根源。在协调和处理时,首先要正确认识传统与现代性的关系,其次要注意运用扬弃的方法,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  相似文献   

15.
"民族复兴中国梦",其本质定位的根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进行到了"强国福民"阶段,其具体内容是多视角辩证矛盾关系的统一。"民族复兴中国梦"最本质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实现中国梦必须突出人民主体地位。当前要在解决妨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落实的问题上下功夫,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路线要适时地以一定具体实践为载体,将其客观存在的价值体现出来。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近现代时期的中国学者对于西方逻辑方法的认同是建立在对其与西方文化、科学发展关系的深刻反思之上的,他们的目的是希望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命运.因此,在对逻辑方法的价值与作用以及赋予它的历史使命的看法上,胡适、冯友兰、金岳霖三位哲学家都能达成基本的共识,但是在如何发挥逻辑方法的价值、如何实现其使命的具体细节上,他们的思想又存在着诸多差异.通过这三位哲学家的逻辑方法及其运用的比较分析,探讨其不同的价值理念和旨趣导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是当前国内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理论问题,“中国梦”作为强国梦、复兴梦和富民梦三个向度的统一,具有突出的现实性特点.“中国梦”必然由理论层面过渡到现实层面,这就要求我们对其实现机制进行研究,包括实现主体问题.马克思主体性思想指出,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并不矛盾,“个人主体”与“人民主体”辩证统一.这一观点为研究中国梦的实现主体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因而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混乱的价值认识是保护观念不能得到统一的根本原因。以历史与现代,西方与东方多维度探讨当代历史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构成。提出以目前西方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真实性价值,情感价值,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总体认识为核心,以代表我国文化多样性的“中国传统和现实社会对遗产价值内涵的发展”为两极,形成当代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完整格局。  相似文献   

19.
全球一体化趋势与文化价值多样性的矛盾日渐凸显,全球性问题的严重性与解决途径复杂性的矛盾日益困扰着社会各领域。通过研究普世价值对于全球化和文化霸权主义的具体应用,并结合中国经济建设成就与文化价值滞后的矛盾,阐述实现由普世价值到普遍价值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经济现实与文化理想的矛盾与冲撞,影响着人们的价值信仰;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文化选择,开创了一条正确的中国文化发展之路,代表着中国人生存发展的文化方向和价值导向。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与时俱进,确立全社会价值理想,加速人的现代化进程,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坚持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相结合,在新的历史至高点上,把握21世纪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