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覃惠玲  林信  王志军 《红水河》2011,30(1):74-77
文章根据并网风电机组电能质量国际电工标准IEC61400-21的规定,给出了风电场在公共连接点处的闪变值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对某风电场典型运行方式下在系统公共连接点处引起的电压闪变进行了计算和评估,得到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IEC闪变仪测量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频谱分析的电压闪变计算方法,先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进行频谱分析,得到各频率分量的参数,然后利用这些参数计算电压闪变。新算法不仅能计算调制波和间谐波引起的总瞬时闪变视感度,还能计算出每个间谐波或间谐波对引起的瞬时闪变视感度占总瞬时闪变视感度的比例,即对闪变的贡献。它表明调制波是间谐波的特例,并且,当输入电压中含有间谐波对时,间谐波对引起的瞬时闪变视感度中的共同作用部分与基波和间谐波的初相角有关,而在以往的研究中一般未考虑相角的影响,或将相角默认为0°。仿真算例将频谱法和IEC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频谱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风电典型机型的闪变严重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云  税嵚  周丹华 《水力发电》2007,33(12):50-52,75
风力发电机组的并网运行对当地电网的电能质量有不良影响。为此.根据定速机型、变速机型引起电压波动和闪变的原理及并网风电机组电能质量的国际电工标准IEC61400—21,讨论了测量风电机组输出闪变的方法,给出了两种典型机型的短时闪变严重度与风速的关系实验曲线,并对不同风速段的闪变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变速风电机组在高风速区域综合应用桨叶节距角和变流器控制实现输出功率的稳定能够减小短时闪变严重度,在低风速区域追求最佳风能利用系数将使闪变严重度值增高。  相似文献   

4.
在探讨现有电压闪变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平方检测法和补偿迭代检测法提出了抵消基波分量法,借助LabVIEW平台建立了闪变检测系统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在此平台上采用基于抵消基波分量法建立的闪变检测系统,低频段具有精度高和实时性好的特点,多频调幅信号时更具优越性,更加适合风电场电压闪变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在探讨现有电压闪变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平方检测法和补偿迭代检测法提出了抵消基波分量法,借助LabVIEW平台建立了闪变检测系统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在此平台上采用基于抵消基波分量法建立的闪变检测系统,低频段具有精度高和实时性好的特点,多频调幅信号时更具优越性,更加适合风电场电压闪变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电能质量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际,对电能质量涵盖的五个方面:公用电网高次谐波、电压闪变与电压波动、三相电压及电流不平衡、电压偏差、频率偏差等的国家标准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其主要内容作了分析,以利对其抑制方法的研究和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7.
风力发电机组在运行中对周边环境形成光影闪变,严重时会对周边居民的健康造成影响。本文通过对风电机组光影闪变的影响范围、影响时长进行分析,掌握光影闪变的影响区,使风力发电充分发挥其绿色、环保的优势,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微机变压器变比及联结组别标号测量装置的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相变压器变比及联结组别标号试验中连接线较多,测试过程复杂,测量结果不直观等问题,介绍了一种能同时自动测量变压器的变及联结组别标号的测量装置。该装置采用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与控制,变比测量电路设计采用双电压表法的原理,利用高精度A/D转换器进行模-数转换,通过微机测量电压,并计算变比值;联结组别标号的测量采用相位表法的原理,在三相变压器的初级加三相交流电压,检测初级和次级线电压的相位差,从而判定联结组别标号。试验表明,该装置测量过程自动化,测量结果数字化,且测量准确度高,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海上风电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维阶段的数字化现状与关键点,构建了海上风电工程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解决方案。以BIM技术为核心,结合数字孪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服务海上风电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维阶段,实现全生命周期内的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创新应用,助力海上风电工程实现降本增效。  相似文献   

10.
李卫东  丁钧  孙樵 《西北水电》2013,(5):72-73,91
随着中国风力发电的迅速发展,风电机组的发电量和可靠性备受运营商的重视。文中就大水坑风电场MWT/2.5 MW风机和MWT/1 MW风机2种不同结构的风电机组的发电量进行了对比分析,阐明了变速恒频风电机组对比变桨恒速方式的风电机组,在低风速下具有追踪最大风能的技术优势,大幅提高了风机的发电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