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宏 《饰》2015,(1):112-113
回族文化是由伊斯兰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相交织、相融汇而形成的,具有丰富的、复杂的内容及表现形式,以此为依托的回族服饰也是一样,它既不是纯粹的"伊斯兰化"的,更不是完全"中国化"的,而是"回族化"的。《北京回族服饰文化研究》一书沿着回族文化多样性的线索在研读回族,展现回族。书中所展示的北京回族服饰,既包含着历史的承继,也蕴含着时代的风貌,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琬麟 《饰》2002,(2):32-34
舞蹈服饰,属演艺服饰。演艺服饰,即专用于影视剧、话剧、歌剧、戏曲乃至舞蹈等表演艺术的服饰。演艺品格,即演艺服饰在艺术作品中所呈现出的演艺品性和风格。作为一个分支,舞蹈服饰必有着一般演艺服饰所共有的演艺品格。作为一个特类,舞蹈服饰更有着使之立身的不同于其他演艺服饰的独到演艺品格。因特殊的使用对象和目的,使演艺服饰同生活服饰明显差异。生活服饰的使用对象是大众,使用目的是为了满足大众的各种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需求。演艺服饰面对的使用对象 ,则是一些门从事角色扮演的演员;它的使用目的,就是要帮助演员塑造形…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区九个商业区的1800名消费者和分布于五个不同商业区内光顾ABC专卖的510名消费者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归纳了上海市民在服饰消费方面的年龄特征,学历特征,职业特征,收入特征和性别特征,以及上海消费者与外地消费者在服饰消费上的一些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4.
在贵州安顺屯堡地区至今仍保留着被人们称为明代“活化石”的传统装束,但是目前这些服饰文化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介绍了屯堡地区女子“凤阳妆”、男子长衫、对襟短衣、战腰鞋以及扇背、风帽、口水兜、鞋垫、首饰等服饰的特点,分析了屯堡服饰变化的原因,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促进屯堡服饰的开发与保护。  相似文献   

5.
服饰史上每一次服饰变革都是因为外来服饰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文章通过对战国时期胡服骑射、唐朝服饰、清代服饰、民国服饰变革的分析,揭示出我国服饰发展的规律: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在与异质服饰文化的交流融合中不断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服饰色彩,不仅起着装点服饰的作用,而且是体现“礼治”的重要方面。自古以来,各朝各代均有定制,作用之一,就是用来规范祭仪、车马及各等人员服饰的色彩。本文仅就中国传统服色中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7.
从服饰的创造、服饰的理想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服饰的审美特征和审美理想,指出服饰审美文化中的三组悖论:障与彰,同一与个性,修饰与自然。  相似文献   

8.
盛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辉煌的历史阶段.当时的一些绘画作品真实地反映了那一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和服饰形态,折射出服饰文化的审美内涵和意境.情与景、形与神的交融,体现出如诗如歌般的意境,包蕴了中国服饰艺术的精华.本文就盛唐时期几位著名画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妇女服饰审美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簪花仕女图》中服饰特点的介绍,论述其服饰设计中构成要素点、线、面的巧妙运用,同时使我们从中认识唐代服饰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与苏青小说中的女性服饰描写细腻,内涵丰富。她们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服饰话语包孕某种深层的象征意义,也显现着人物的情感世界,不同的服饰还体现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遭遇和心态,通过作品所呈示的个性化服饰,使我们对人物有了色彩的感觉。小说对服饰的聚焦也映现着时代潮流,折射出各种人生价值观的冲撞,通过她们笔下的女性人物服饰,使我们对那段历史的触摸更有了质感。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服饰与中国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乐勇 《饰》2006,(4):40-42
本文从中国传统服饰基本要素入手,在与西方服饰及西方民族精神的比较中概述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由此进一步探索中国传统服饰与中国民族精神的内在关联,寻求对发展中国服装产业和服装文化的有。  相似文献   

12.
盛唐时期是我国封闭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辉煌的历史阶段。当时有一些绘画作用真实地反映了那一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和服饰形态,折射出服饰文化的审美内涵和意境。情与景、形与神的交融,体现出如诗如歌般的意境,包蕴了中国服饰艺术的精华。本文就盛唐时期几位著名画家伤口中所表现出的妇女服饰审美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休闲服饰图案设计的分类、特点及设计流程,具体通过一些休闲服饰实例图案阐述现代图案设计在体闲服饰上的表现手法、审美意识和市场价值,并进一步探讨现代休闲服饰图案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服饰图案的符号化过程、指示行为和系统化等角度剖析了中国服饰图案的符号属性及其特点,同时提供了以符号学的观点对服饰文化进行研究的方法与思路.将符号学作为研究服饰图案的理论工具,有助于挖掘出中国服饰图案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词话》对人物服饰的描写不下于百处,充分展示了明代端庄、宏美的服饰风貌。小说对女子服饰的描写尤其细致详尽,丰富多彩的头饰、面饰、佩饰、服装构成了一道绚丽的服饰风景线。而男子服饰相对简单一些,但从小说对形形色色人物所穿戴的贴帽、服装、束带、靴履的描述中也能领域他们的服饰风貌。  相似文献   

16.
论时装模特儿对服饰的再度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装模特儿对服饰的再度创作,是说服饰通过模特儿的穿着和展示,使其“活”起来,成为一种最佳着装状态。这是服原有特征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模特儿顺应服饰特征,将其更加整体化和形象化。本语从时装模特儿表演能赋予服饰“生命”、强化服饰风格、揭示服饰主题三方面,阐述了时装模特儿服饰的再度创作。  相似文献   

17.
《皇清职贡图》是一部大型官修民族图志,图文并茂真实地还原了清朝中期壮族7个族群14副男女外貌与服饰形制。本文运用历史文献和图文描绘的研究方法,分析清朝壮族的名称与分布,以及头饰、服装、足饰、配饰等特点。绘制图的服饰再现了清朝中期壮族传统服饰的形制特征、生存环境与生产生活、美学法则与审美情感、文化交流与演变发展的民族文化内涵,为当下关于壮族传统服饰源流发展、演变规律与内在关系的谱系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将有助于提升壮族传统服饰的研究广度、深度与系统度。  相似文献   

18.
《服饰导刊》是全国性专业学术期刊。本着“传承文化、美化生活、连线市场、引领时尚”的办刊理念,该刊主要反映国内外服饰领域的创新成果。 该刊为季刊,主要设置有“服饰与文化”、“服饰与产业”、“服饰与传播”、“服饰与艺术”四大研究板块来强调学理研究,同时还设置有“流行访谈”、“行业报告”、“田野调查”、“案例分析”、“资讯与索引”、“时尚与摄影”等栏目。  相似文献   

19.
服饰图案浅谈王群山今天,人们穿着服装除实现其实用功能外,更重视对美的追求。服饰图案正是为了增强服装的审美效果才不断地有所创新与发展。服饰图案和其它装饰图案有所不同,区别在于它的特定对象、用途和工艺,但艺术内涵是相通的、一致的,技法、基础形式也有共同之...  相似文献   

20.
古汉字与传统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大独立体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二者相互渗透和融合,其中古汉字在传统服饰纹样中所起的绎纹、装饰等作用,丰富了传统服饰纹样,成为中国传统服饰纹样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