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棉花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滩水电站地下厂房的施工特点是洞室群复杂,且以地下厂房为中心的三大洞室均为大洞室高边坡,不能一次完成开挖支护,故在施工中强调施工观测及施工过程的程序化,针对不同部位洞室的需要,分别采用了与之相适应的开挖方式,地下厂房由上至下Ⅰ-Ⅴ层顶拱、边墙均采用锚支护方式,主要以锚杆挂网喷混凝土为主要支护型式,地下厂房施工观测进行了围岩收敛观测、松动圈测试和多点位移计锚应力观测,总体观测表明,地下厂房围岩安全  相似文献   

2.
官地水电站地下引水发电系统工程规模庞大,总共布置了约40条洞室,这些洞室交错布置,形成庞大复杂的地下洞室群。主要洞室尺寸庞大,其中地下厂房是目前国内外在建工程中跨度较大的地下结构。本文介绍了官地电站主厂房开挖与支护的施工程序和方法,旨在说明合理的施工通道布置及施工组织设计是确保地下洞室,特别是大型地下厂房系统工程质量、施工工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龙滩水电站大跨度地下厂房开挖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孙文  谢勇兵 《水力发电》2003,29(10):61-64
龙滩水电站地下厂房规模目前属世界地下厂房之最,与其立体交叉相贯隧洞较多,洞室与洞室之间的岩柱较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如何解决好围岩稳定是施工的难点问题,在施工中所采取的厂房施工程序及方法、施工措施和围岩的稳定分析,为后期施工和同类工程的施工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糯扎渡水电站左岸厂房区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文远  张四和 《水力发电》2005,31(5):30-32,39
糯扎渡水电站的地下厂房位于左岸,工程规模巨大,地质条件复杂。通过对厂房区地下洞室群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以确定地下洞室群的围岩类别,预测洞室开挖后的应力应变情况,评价洞室群围岩稳定性,从而为洞室群的位置选定及支护形式设计提供依据,并为确定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二滩水电站地下厂房是我国目前已建成的最大的地下厂房,采用三大洞平行布置,且整个洞室群处于高地应力区,在设计上布置了对洞室围岩的位移和支护应力监测,并在施工中得以实施。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及完工后对监测成果进行了反馈分析,弄清了围岩产生大变形的机理。本文主要介绍地下厂房洞室群开挖过程中围岩的变形、支护应力变化特征以及岩爆现象,并探讨其原因。本成果可为高地应力区洞室开挖的监测和反馈分析的信息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陈健康 《四川水利》1996,17(1):17-20
南德瓦尔德尔Ⅱ号地下式抽水蓄能电站,其地下洞室规模当时堪称世界之最,现有仍是屈指可数,本文针对其工程特点及地质条件,着重讨论了该地下洞室主机洞(地下厂房)的施工及围岩稳定处理措施,以资为今后地下洞室围岩稳定处理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7.
小湾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是一个洞室纵横交错,平、斜、竖相贯、庞大复杂的地下洞室群,地质条件复杂、地应力高、厂房边墙高、洞室交叉多、围岩挖空率大,施工问题复杂,文章结合小湾地下洞室群开挖情况,对大型地下洞室群开挖支护施工问题作初步探讨,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二滩水电站地下厂房的开挖与支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滩水电站地下厂房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水电站地下厂房,其地下洞室布置集中,纵横交错,且位于高地应力区,在施工过程中曾先后发生了数十次不同规模的岩爆,为了保证地下厂房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在开挖过程中对厂房洞室的开挖程序,爆破方法、岩爆及其防范措施、高地应力围岩支护和安全保护以及围岩变形监测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研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保证了开挖与支护的顺利进行;并为高地应力区地上洞室的开挖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
水利水电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环境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其通风排烟系统的设计与布置。通风排烟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科学合理的设计布置好通风排烟系统,将有效的改善地下洞室的施工环境、形象进度、施工质量和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文章就泰安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通风排烟系统的设计与布置作一下介绍,供大家参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二滩水电站地下厂房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充分利用优越的地形、地质条件,缩短工期和降低工程造价,二滩水电站枢纽布置选择了左岸地下厂房方案。地下厂房埋深200m~400m,洞室群纵轴线方位为N6°W。主厂房、主变室和尾水调压室采用平行布置方案。主厂房下游墙至尾调室上游边墙净距采用90m的厂区布置方案。目前地下厂房洞室群的开挖和支护工作已完成,通过实际施工,二滩地下工程无论是位置选择、轴线方位、洞室间距、厂区布置、结构设计、洞室支护设计,还是在高地应力区进行大型洞室群的施工规划与设计都是比较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
龙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跨度30.70m,最大开挖高度达87.3m,是当今世界在建工程的最大地下厂房。由于地下厂房为大跨度、高边墙洞室。洞室规模巨大.纵横交错,设计采用了大量无粘结预应力锚索进行支护。结合施工情况较详细地介绍了无粘结预应力锚索这一施工工艺和施工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朝山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与支护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林 《人民长江》2001,32(2):15-17
大朝山水电站地下厂房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地下厂房之一,布置相对集中,纵横交错的大小洞室构成地下洞室群。为了保证地下厂房的施工安全、质量和工期,在开挖及支护过程中对施工程序进行了研究与探索,采取了分步分序开挖并及时支护等有效措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平面上多工序、竖向多层次的立体施工方案。1999年7月完成地下厂房全部开挖支护工作,较甲、乙双方审定商签的补充协议工期提前了3个月,创造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范祥伦  胡晓文 《水电站设计》2004,20(2):46-48,52
冶勒水电站地下厂房工程地质条件十分复杂。通过对地厂房洞室群工程地质问题勘察和施工等资料的分析与评价,提出了刚性支护方案,经有限元分析表明,地下洞室群在整体上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4.
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系统工程是一个洞室纵横交错及平、斜、竖相贯、庞大复杂的大型地下洞室群。地下洞室施工主要受地下空间结构的体型、尺寸与规模大小、围岩稳定与支护方式、施工交通运输布置、施工工期及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等条件的约束,因此,进行合理的施工通道布置至关重要。它可以避免施工干扰,降低施工强度,实现均衡生产,从而确保地下厂房系统的正常、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15.
null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取水布垭枢纽中部厂房设计方案的地下厂房区域,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法,模拟施工开挖过程,研究了复杂地质条件下洞室群围岩的开挖变形形态与应力状态,分析了围岩塑性区分布及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的稳定性,最后提出了设计与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水电站的兴建,地下厂房的开挖施工技术不断优化,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属于特大洞室,工程量大且洞室布置错综复杂,施工难度大,同时其施工工期要求又非常紧张。结合现场实际地质环境,类比其他大型水电站,根据施工原则,从其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施工支洞布置等方面进行地下厂房的开挖施工组织设计。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施工按照"分层分区"的原则进行开挖,同时注重上游边墙支护、厂房III层的岩锚梁和高边墙上开洞口等施工重点。在不断优化开挖技术的基础上,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满足工程进度、安全、经济的要求,为类似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系统布置有球阀室、主厂房、主变洞、尾水闸门室等四大洞室。主要介绍白莲河地下厂房系统四大洞室的开挖方法及施工程序、在上一层处理断层的同时如何组织下一层的开挖施工,以及笔者对地下洞室开挖的一些认识和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施工过程动态模拟模型.针对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提出了工序模型和活动模型两个层次建模方法.根据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系统中各单项洞室间逻辑关系和开挖程序,基于网络计划技术建立工序模型;根据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系统中不同的单项洞室可能对应着不同的施工工艺流程的特点,基于循环仿真随机网络技术建立活动模型;将仿真成果数据与三维图形空间数据相结合,建立时空上对应的地下厂房洞室群三维数字动态模型.该系统模型将网络计划技术、循环仿真随机网络技术、系统仿真技术、三维可视化仿真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为优化施工机械设备配置方案,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以及水利水电工程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与现场管理提供了定量技术经济指标作为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二滩水电站地下厂房晚国目前已建成的最大的地下厂房,布置上采用三大平行洞室,且整个洞室群位地高地应力区,在设计和施工中对洞室夺的位移和应力进行了监测,并对监测成果进行了反馈分析,文章介绍了厂房地下洞室开挖过程中围变形特征,岩爆等现象,为高地应力区洞室开挖的监测和反馈分析的信息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地下厂房工程施工具有跨度大、厂房高度高,分层开挖施工、与相邻洞室并列或纵横交错、洞室交岔口多等特点。因此,地下厂房施工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控制施工期间的变形、保证施工期安全稳定最为至关重要。文章分析的是某水电站地下厂房基坑建设,并对基坑开挖和支护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