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水泥》2003,(10):5-7
9月5日至9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甘智和率其工业司、经济运行局、产业政策司及中国水泥协会、中国建材规划院及《中国水泥》杂志社记者一行,对浙江省水泥工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首先听取了浙江省发改委、经贸委及行业管理办公室对省水泥工业发展整体情况的汇报;接着,对有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中国水泥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水泥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吸引了众多国际目光,关注着中国水泥工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走循环经济的道路。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中国水泥工业的必然选择。3月9日至11日,中国水泥协会和中国贸易促进会建材分会联合在京隆重召开了“2006’中国国际水泥行业峰会暨第七届中国国际水泥技术及装备展览会”。  相似文献   

3.
深刻分析了当前中国水泥工业发展特点和现状,指出持久的增量需求的市场空间、技术创新和技术成熟以及投资主体的到位,促使新型干法水泥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使中国水泥工业进入快速结构调整期。提出了实现中国水泥工业发展战略目标,应该坚持的“三立足”和“三个不满足”及其相关的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等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中国现代水泥工业的技术进步,提出了水泥工业正面临资源、环境与社会进步的挑战。指明了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方向:必须进一步促进中国水泥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中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水平,加大力度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同时要发展清洁生产技术,使中国水泥工业纳入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我国水泥工业已有113年的历史,近20多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我国水泥工业仍存在着结构严重不合理的情况,随着新世纪时代的到来,我国水泥工业不单有很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受到了资源与环境,国际竞争和社会进步的挑战,我国水泥工业正在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和装备,加速中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并将逐步纳入节能型,环保型和资源型的运行轨道,沿着绿色水泥工业的发展道路前进。文章介绍了中国水泥工业的历史情况,并对我国水泥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2002年8月7~11日,中国水泥协会一行16人对韩国水泥工业进行了考察。韩国水泥工业协会举行仪式欢迎中国水泥协会考察团的到来,双方举行座谈,就今后技术交流,技术合作达成一致意见。考察团还参观了韩国水泥公司浦项水泥厂,并与韩国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交流。现将此行了解掌握的韩国水泥工业1996年~2001年概况刊出,供广大水泥工作者参考。韩国水泥工业概况@武洪明$中国水泥协会!北京100831  相似文献   

7.
《水泥科技》2005,(1):35
2004年国际水泥论坛于9月7日至9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届论坛是继2003年北京国际水泥大会成功举办后,又一次在我国举办的国际水泥行业盛会。此次水泥论坛以全球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作为会议主题,以中国水泥工业发展为背景,就中国水泥工业当前宏观调控政策、形势及前景,影响中国水泥工业市场因素的探讨等内容展开交流。主要议题为:世界水泥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中国水泥工业现代化的最新进程、跨国水泥企业在中国的投资经验、影响中国水泥工业市场因素的探讨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泥工业及其供求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中国水泥工业基本概况1.1产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泥工业迅速发展,1978年全国水泥产量6500万t,1985年达到1.46亿t,并跃居世界首位,2002年水泥产量达7.25亿t,占世界水泥总产量近40%(见图1)。我国水泥产量已连续18年保持世界第一。今年1~7月份水泥产量达到43819万t,比去年同期增长15.6%。1.2企业2002年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含)以上的非国有企业数为4626个(见图2),从业人员149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544亿元,工业增加值483亿元,利润总额47亿元。产品销售率98%。1.3工艺中国是水泥生产工艺的博物馆,拥有预分解窑、预热器窑、立筒预…  相似文献   

9.
2012中国国际水泥峰会的主题是"延伸水泥产业链,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这个主题切中了水泥工业发展历史进程中的要害,是水泥界的同仁对水泥工业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与把握,是全球水泥工业发展的探索与共同需要。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对中国水泥工业乃至世界水泥工业发展史都是异乎寻常的一年。据协会统计,我国水泥产量达到了8.25亿t,纯增长近1亿t(相当于世界水泥产量排名第二的印度的年产量)。从行业整体运行形式来看,产量增长的同时效益也实现了同步增长,水泥企业保持了较高的产销率。但水泥产量的高速  相似文献   

11.
徐旻昊 《水泥工程》2018,31(4):7-10
基于物理学耦合理论,构建“金融创新-水泥业发展”二维经济系统动态耦合机制模型,运用2004~2016年金融业和水泥业相关数据,研究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发现金融创新与水泥业发展存在着高度耦合关联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两者由轻度耦合失调类型波段上升至高级耦合匹配类型,彼此间的联动发展效应越来越强,并且在此期间两者存在着“同步发展-金融创新滞后-同步发展-水泥业发展滞后”的推进关系。最后,为使金融创新和水泥业恢复协调同步发展,因此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水泥工业的环境负荷及控制途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水泥生产过程中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污染物的排放等问题是关系到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宏观分析和研究.并探讨了低环境负荷型水泥的生产技术。研究表明:水泥工业对环境负荷影响最大的因素一是燃料、电力、石灰石等能源、资源负荷;一是粉尘,CO2,SO2,NOx排放及噪声污染负荷。在预分解窑工艺条件下,要实现生产低环境负荷的熟料,解决我国水泥工业的环境负荷问题,可以从优化配料方案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工业废弃渣,研发高效燃烧器,研制高活性功能胶凝材料以及研发高效益低能耗粉磨系统等方面进行技术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取得实效,2002年底全国投入运营的窑外分解窑水泥生产线总数已达222条.其熟料总生产能力达10590万t,新型干法生产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但我国水泥工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改变,还需加强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引导,不断优化水泥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  相似文献   

14.
水泥是传统的材料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拥有重要地位。但我国正面临着“高能耗”、“高排放”、“高产能过剩”的水泥工业的困境,发展高能效的低碳水泥工业刻不容缓。加快科技进步,提高水泥生产的能效水平,加快研发低碳技术,逐步降低单位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是实施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水泥工业的资源、能源、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少用能耗大、生产污染大的硅酸盐水泥熟料,尽量多利用工业废渣来生产少熟料水泥,是一项具有环保意义和经济价值的课题,本文从水泥工业现状出发,对少熟料水泥的应用研究进展做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6.
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国水泥工业也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1980年至2002年,水泥总量由7986万t提高到了72500万t,年均增长率达10.6%,但立窑水泥仍然占有主导地位。NSP水泥由于基数小,尽管发展较迅速,但其市场份额只是从1998年的9.4%提高到了2002年的15%,水泥工业结构不尽合理。1997年,中国水泥工业进入结构调整阶段。尤其是近2年来效果明显,大型企业实力增强,NSP水泥加速发展,部分省份调整幅度大而快。但在这个过程中所出现的诸如产量增长过快、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仍需重视。目前经济环境和技术环境都空前良好,水泥工业应抓住有利时机,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泥是一种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水泥工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绩,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已成为水泥生产方式发展的主流。但是我国水泥工业仍存在着结构严重不合理的情况,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水泥工业有很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受到了资源与环境、国际竞争和社会进步的挑战。为了使我国水泥工业更好地持续发展,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按照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努力推广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为使水泥工业成为节能型、环保型和资源型的绿色水泥工业而努力奋斗。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水泥工业现状和发展动态的分析,说明我国水泥工业一定可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2003年中国水泥行业的经济运行特点,重点介绍了宏观调控实施后取得的成效——新型干法生产技术得到发展,产品结构迅速得到优化,大型水泥企业快速成长。其中海螺集团至2004年底的熟料生产能力可望达到4995万t.其产能在世界水泥行业至少可排第7位。中国水泥工业即将进入健康发展时代。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水泥行业脱硝,控制水泥行业的氮氧化物排放.文章从水泥行业氮氧化物的污染现状、产生机理、国家排放标准以及脱除工艺技术、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对“十二五”我国水泥行业氮氧化物的减排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