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聚硅氧烷季铵盐的合成与应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氨基分布均匀的反应性氨基聚硅氧烷和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原料,合成了聚硅氧烷季铵盐抗菌柔软整理剂,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并且通过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应用实验表明,采用聚硅氧烷季铵盐整理后的织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性和耐洗性,并可赋予织物柔软的手感和较高的白度。  相似文献   

2.
棉织物的纳米TiO2抗紫外及抗菌整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 TiO2功能整理剂.X射线衍射(XRD)表明主要为锐钛矿型纳米 TiO2.采用该整理剂通过浸-轧工艺处理织物,研究其时纯棉织物的抗紫外线和抗菌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整理后织物的防护因子(UPF)值有很大提高,UPF等级达到50 的水平;织物对于大肠杆菌具有明显的抗菌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耐洗性;整理织物有较好的白度保留率,断裂强力增加.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解决季铵盐抗菌剂抗菌效率低、耐洗性差的问题,用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酸甲酯(MA)制备抗菌高聚物DMC-MA并制备其水溶液,利用羧甲基壳聚糖(CMC)水溶液浸轧烘处理棉织物,用DMC-MA溶液对其表面改性得到抗菌棉织物,研究了棉织物改性前后的组分和形貌变化,分析了改性棉织物的抗菌性能和耐洗性能。结果表明:当DMC与MA的摩尔比为100∶1时,制备的抗菌棉织物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达100%;经过30次连续洗涤,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仍然保持在80%以上。研究结论为今后耐洗抗菌纺织品的开发及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纳米氧化锌在棉织物数码印花整理过程中对织物抑菌性及其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纳米氧化锌整理的棉织物数码印花,织物具有优异的抗菌性和一定的防紫外线效果,其最佳抑菌性工艺为:纳米氧化锌整理剂浓度20%,烘焙温度140℃,烘焙时间12s;其织物的折皱回复性、撕裂强力都有所提高,折皱回复角提高20%以上,撕裂强力径向、纬向都提高50%以上,而白度和透气性有略微的降低,但是都保持在92%以上;织物的抑菌率具有良好的耐洗涤性和耐摩擦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抗菌剂microban~?ZO6对纯棉织物进行抗菌整理,从抗菌性能、服用性能及耐洗性三方面对比浸渍和浸轧两种整理方法,结果表明:两种整理方法均可用于抗菌剂microban~?ZO6对纯棉织物抗菌整理,耐洗性能较好;其中,浸轧法抗菌整理加工的效果要优于浸渍法,抗菌剂microban~?ZO6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要优于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柠檬酸对棉织物进行免烫整理 ,对不同工作液的整理效果进行分析 ,并且筛选了工艺条件 .在整理剂中添加三乙醇胺、四硼酸钠等辅助催化剂 ,可明显提高整理织物的交联程度和强力 ,还能提高织物的耐洗性和白度  相似文献   

7.
棉织物的绿色免烫整理工艺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柠檬酸对棉织物进行免烫整理,对不同工作液的整理效果进行分析,并且筛选了工艺条件。在整理剂中添加三乙醇胺、四硼酸钠等辅助催化剂,可明显提高整理织物的交联程度和强力,还能提高织物的耐洗性和白度。  相似文献   

8.
异噻唑啉酮对皮革防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平皿培养法研究了2-甲基-4-异噻唑啉-3-酮和5-氯-2-甲基-4-异噻唑啉-3-酮盐酸盐的防霉性能,测定了异噻唑啉酮溶液4种霉菌的最低抑制浓度。  相似文献   

9.
聚酯聚醚嵌段共聚型亲水整理剂PPBC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乙二醇(EG)和聚乙二醇(PEG),通过酯交换、缩聚反应合成一定分子量的聚酯聚醚嵌段共聚型亲水整理剂PPBC,并应用于在涤纶织物亲水舒适整理,同时讨论PEG分子量对亲水整理剂PPBC亲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亲水整理剂PPBC整理的织物亲水性、易去污和抗静电性得到明显的改善,并具有一定的耐洗性;与同类或其它类亲水整理剂相比,其具有较好的亲水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市面上纺织品抗菌能力低的缺点,应用纳米TiO2和纳米Ag复合作为整理剂,采用不同用量和不同配比,对棉针织物进行抑菌整理,并采用抑菌环和振荡烧瓶法对整理后的棉织物进行抗菌性能的测试.通过缩小范围的方法,最终确定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整理剂的用量为0.5%,复合整理剂两种成分TiO2与Ag的质量比为1∶3.  相似文献   

11.
研究纳米石墨烯整理涤棉织物的防静电性能。采用纳米石墨烯(G)作为防静电剂,水溶性聚氨酯(PU)为黏合助剂,通过轧-烘-焙方法对涤棉织物进行涂层整理并研究相关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分析改性棉织物的表观形态和结构;采用表面电阻率作为衡量防静电的参数,并对其机械性能、透气性和耐水洗等服用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纳米石墨烯质量分数的增加,整理织物导电性能提高。当石墨烯添加量为0.5%(质量分数)时,其表面电阻率为3.98×10~(-4)Ω·m,具有优异的防静电性能。纳米石墨烯整理织物可应用于特殊行业静电防护服装和精密仪器静电防护套等。  相似文献   

12.
以壳聚糖为原料,双氧水为氧化剂,醋酸水溶液为介质制备水溶性低聚壳聚糖;以环氧氯丙烷作交联剂,用壳聚糖溶液对棉织物进行预处理,并用活性艳红X-3B对其染色.经试验对比确立了低聚壳聚糖水溶液处理棉织物的优势,并探讨了低聚壳聚糖和环氧氯丙烷质量浓度对预处理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聚壳聚糖2 g·L-1、环氧氯丙烷3 g·L-1时,预处理棉织物的上染百分率、固色率、K/S值和断裂强力均有明显提高,并且适合低盐染色,有较好的耐洗色牢度.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合二氧化硅和镍粉体纳米材料作为抗紫外线整理剂,对棉和涤棉织物进行涂层整理。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镍粉和纳米水合二氧化硅均具有较强的抗紫外线能力,整理后棉织物的UPF值分别达到52.35和50.32,UVA透过率仅分别为2.72%和4.09%;涤棉织物的UPF值达到188.12,UVA透过率为4.53%。同时,整理后织物的断裂强度、折皱回复度、抗静电等物理性能均有所提高。避免了采用溶胶-凝胶法对织物进行抗紫外线整理过程中,由于加工体系中存在酸性物质所引起的纤维分子降解,导致整理后织物断裂强度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以柠檬酸、戊二醛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无甲醛防皱整理剂柠檬酸—戊二醛,并将其应用于纯棉织物的防皱整理。对柠檬酸—戊二醛用量、次磷酸钠用量以及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等因素对整理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防皱整理的最佳处方和工艺条件为:整理剂用量8%,次磷酸钠用量为4%,焙烘温度为160℃,焙烘时间为120 s。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显著提高,白度、断裂强力及耐洗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5.
应用低温等离子体/柠檬酸联合处理方法对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研究了等离子处理的时间和功率对棉织物性能的影响.以整理后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折皱回复角和白度为主要指标,得出了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的最佳时间为5 min,最佳功率为50w.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双三羟甲基丙烷磷酸酯盐抗静电剂对涤纶织物进行整理,探讨了抗静电剂浓度、焙烘温度、焙烘时间以及涤纶织物耐洗次数对涤纶织物抗静电性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抗静电剂浓度为20 g/L、焙烘温度为170℃、焙烘时间为80 s时,抗静电整理效果较好;同时整理后的涤纶织物经50次洗涤后抗静电性能仍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氨气相沉积法在织物表面原位生成CeO2颗粒以制备抗紫外织物,并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能谱仪(EDS)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eO2颗粒能与织物紧密结合,并有效屏蔽紫外光,经整理后的织物具有非常好的抗紫外性能。棉织物经整理前后的UPF值从8.71提高到298.26,比整理前提高了33倍;UVA透过率从17.95%降低到2.11%;经整理后的涤纶织物的抗紫外性能也有非常大的提高;而且,在经过30次洗涤后,所得织物仍能保持较好的抗紫外性能。  相似文献   

18.
取19种不同成分与组织结构的阻燃隔热面料作为研究对象,对织物的基本参数进行了测试,并对织物经热防护性能测试后的升温时间和质量损失率作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阻燃高聚物纤维织物的热防护性能远优于经过阻燃后整理的阻燃棉及改性腈纶织物,说明纤维种类是影响织物热防护性能的关键因素;织物厚度与其热防护性能关系密切,厚度越厚,织物与火焰接触时升温时间越长,质量损失率越小,热防护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棉织物柠檬酸无甲醛整理工艺 ,三乙醇胺的加入对整理织物的交联程度、强力及白度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