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宜万铁路DK345+960-DK347+030段属于覆盖型岩溶环境区,曾发生多次地面塌陷.为保护铁路路基的安全稳定.设计采用钻孔压力注浆处理路基地基.经对注浆处理覆盖型岩溶地面塌陷机理和本段水环境条件的分析,采取了盖板预留地下过水通道、施工严格控制注浆处理范围等措施,既加固了岩溶路基,又保护了水环境,使铁路附近的井泉水质水量未受注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受铁路线路走向、平纵断面及站点设置控制,山区铁路工程常无法避免以路基形式穿越岩溶发育区。而覆盖型岩溶路基的整治处理以及长期稳定性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营安全。在简述注浆加固机理的基础上,以既有铁路铜九铁路覆盖型岩溶路基注浆整治工程为例,详细介绍方案设计、成孔、浆液配制、注浆压力、注浆终止标准、注浆工艺等关键参数和流程,并对注浆处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既有铁路覆盖型岩溶路基应关注的有关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浙赣铁路分宜~彬江段(K778+350~605)岩溶路基塌陷病害地段采用注浆法进行整治的施工实例,介绍了病害情况及路基两侧采用直、斜孔相结合的注浆整治方案,重点谈了注浆施工的设备选择、工艺方法以及注浆质量检查、施工中特殊问题的处理方法和既有线安全施工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正交法在注浆材料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粘土固化浆液的配比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佳配比,并将其应用于洛湛铁路益娄段岩溶路基的注浆加固,收到了很好的整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结合长牛线K36岩溶路基坍塌整治工程.介绍了钻孔注浆工程的设计思路及施工过程。实践表明,对于既有线岩溶路基坍塌采用钻孔注浆措施,可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及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注浆技术在洛湛铁路岩溶路基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洛湛铁路D1K41 300~845.85段路基上部土层松散,下部岩体(石灰岩)溶洞发育,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确定注浆参数和注浆方式,在土体和岩体中通过不同的浆液注浆,固结、充填松散的土层和岩体中的溶蚀、溶洞、溶槽等,使之形成完整的固结体,从而加强岩溶路基的承载力,确保铁路正常运营。介绍了注浆施工工艺及注浆效果。  相似文献   

7.
岩溶地质在我国广泛分布,尤其是南方一些地区,岩溶分布率高达80%,这些地区的高速公路几全程修建于岩溶地层上,高速公路在营运过程中,岩溶塌陷所带来的地质灾害就成为影响高速公路营运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岩溶病害的一个主要治理方法,注浆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系统地探讨了路基岩溶塌陷治理中注浆技术的施工工艺与设计方法,以期对同类工程的施工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青--权铁路路基发生沉降塌陷的分析研究,根据岩溶塌陷形成提出了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钟祥市斑竹垱岩溶地面塌陷是典型的采矿降水疏干影响区地面塌陷。该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与岩溶发育程度、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构造破碎带(断裂)促使地下水富集带发育岩溶,岩溶管道和溶洞为塌陷提供空间条件,采矿降水改变疏干区地下水径流途径诱发塌陷形成。采用注浆加固、回填、河床整治、绿化等工程对斑竹垱岩溶地面塌陷区进行综合治理,取得预期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10.
周建波 《西部探矿工程》2011,23(1):213-215,218
浅埋隐伏型岩溶塌陷基本特征是地下水水位变化频繁和地层浅部土洞、溶洞发育,岩溶塌陷的形成往往是多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地下水位下降形成真空吸蚀作用、地下水潜蚀作用、列车或采石放炮震动作用等,构成铁路安全营运隐患。针对洛湛铁路益娄段岩溶发育特征与规律,利用粘土固化浆液具备施工成本低、工艺简单易行、堵水防渗及抗震性能好等诸多优势,通过试验确定粘土固化浆液的最佳配比为:粘土粉占20%~45%,水泥占10%~30%,水玻璃占3%~5%,固化剂占1%~3%,粘土原浆漏斗粘度值为30s,对洛湛铁路浅埋隐伏型岩溶路基实行溶洞充填注浆和路基水平帷幕注浆并举加固,加固层的厚度一般为5m左右。经多种手段检验,表明注浆加固工程质量得到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宜万铁路八字岭隧道施工期岩溶突水灾害超前预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八字岭隧道是宜万铁路的重要控制性工程,以现场调查和试验分析为基础,研究了隧址区的岩溶发育规律;结合资料分析,研究了岩溶山区隧道施工突水灾害的等级类型,探讨了分析方法。针对八字岭隧道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研究了该隧道施工突水灾害危险地段和危险等级,为隧道施工防灾重点区段的确定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速铁路、公路的快速发展,TSP203plus系统广泛用于隧道施工中超前地质预报.该系统能够较准确地提供掌子面前方断层破碎及其影响带、节理裂隙发育带和软弱带等不良地质体位置;但对岩溶、含水或富水构造的探测还有待探索,至今仍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1].该文结合近几年的应用实例,简述了TSP203plus的工作原理,然后...  相似文献   

13.
高压富水岩溶区特长隧道注浆堵水综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在高水压、富水、岩溶地段修建特长隧道的技术还不成熟,地层加固和堵水及岩溶的处理技术有待发展,充填型溶洞的注浆理论需要不断探索,在高压、富水、岩溶区修建特长隧道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世界难题.因此,针对圆梁山隧道高水压、富水、岩溶的特点,结合周围环境条件,深入开展了高水压、富水、岩溶特长隧道注浆堵水技术研究,提出高压、密孔、超细材料、反复检查、渐进注浆的地层综合加固和堵水技术,解决了圆梁山隧道1#、2#、3#溶洞和4#岩溶管道注浆加固的难题,在理论上有创新和突破,在技术上具有独创性和开拓性,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仙人溪隧道岩溶水害原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焦柳铁路仙人溪隧道运营中发生的岩溶水害情况,结合相关的勘察、测试成果,从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的角度进行病害发生原因的综合分析,认为隧道洞身存在的破碎岩层、岩溶发育是病害产生的客观地质条件;地表水池、水渠的大量渗漏及地下水的渗流是引发隧道涌水突泥的主要因素。并对整治水害的工程措施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动 《钻探工程》2021,(2):110-116
桩基是岩溶地区建筑基础最常用的形式之一,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特殊性和无规律性,岩溶地区的桩基施工质量问题频发。岩溶地区桩基质量问题主要是桩身缺陷、桩身局部倾斜、桩底沉渣过厚以及桩底持力层不符合要求,常用的桩基检测方法包括高低应变法、超声法以及钻芯法,常用的处理方法采用高压注浆加固桩端持力层。结合深圳市龙岗区一岩溶强发育地区的工程实例,对岩溶地区桩基检测和缺陷处理的技术进行了探讨。岩溶地区桩基最常见的质量问题就是桩基持力层的缺陷,钻芯法不仅可以探明桩身范围内的缺陷程度和相对位置,更有利于查明桩底持力层范围内是否存在溶洞、破碎带以及软弱夹层。岩溶地区检测出桩基缺陷后,采用高压旋喷注浆的方式对缺陷桩进行加固处理,可使得原本破碎的持力层变得稳固,经再次检测合格后,能够继续满足原有荷载条件下的安全使用要求,可为类似岩溶桩基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针对岩溶区某锰矿尾矿回填区渗漏污染地下水问题进行影响预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污染物在岩溶含水层中的时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30年的模拟期内,污染物在回填区下游的最大迁移距离为300m,有9个地下水保护目标受到影响,包括分散式饮用水源井及泉水,但未影响到回填区北部的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研究结果可为岩溶区的地下水污染预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沪-蓉高速铁路跨越汉江特大桥桩孔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沪-蓉高速铁路武汉蔡家湾特大桥岩溶区域钻孔施工工艺、施工设备的选择,施工技术参数的确定,以及岩溶地层钻孔施工常见事故的处理及预防。  相似文献   

18.
Safe coal mining in a karst region requires that mining operations assess any disturbances in the hydrogeological functioning of local aquifers and flow systems, and determine if disruptions are likely in the mine. We studied the geologic, hydraulic,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ep Ordovician karstified aquifer in the Xinglongzhuang and Dongtan mines of the Yanzhou coal mining district (China). The presence of a 100 m deep research borehole in the Ordovician limestone aquifer nearby facilitated hydrochemical and hydrodynamic data collection. The buried depth affected karst rock porosity, and the reduced porosity increased karst development. This, in turn, affected the abundance of water in the karst fissure. In addition to calcite and dolomite, the Ordovician limestone contains gypsum, which dissolves to form sulfate ions. Hydraulic data revealed that the water abundance in the research area is comparatively low, except for the C8 syncline zone. The Ordovician strata in this area is located in the deep, slow-flow zone of a vertical karst aquifer system, and the drilling unit water inflow is very low, which could represent the water abundance of the aquifer. Understanding this complex flow system is critical to appropriately assess the area’s deep 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guide decision making regarding coal extra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