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土建筑主要用未焙烧而仅作简单加工的原状土为材料营造主体结构的建筑。生土建筑始于人工凿穴,已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土建筑在生态、节能、环保等方面展现的优势逐渐被国内外建筑界所关注。窑洞是生土建筑的主要类型之一,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类型,也是我国目前尚存的几大类生土建筑中仍处于活性状态且持续发展和完善的一种民居,广泛分布于我国陕北、山西、陇东、宁夏南部及豫西等地。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程度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持续增强,人们对其赖以生存周边生态的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由此对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居建筑环保功能也赋予了更严格的质量标准。民居建筑施工噪音强、污染重、建设周期长、施工费用高。在民居建筑建设作业中采用绿色环保工艺可有效减弱施工作业给周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且大幅度减少材料费用,由总体上优化民居建筑建设品质,给人们构建安逸、稳定的居住条件。在此就其绿色施工工艺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3.
人们通过长期的历史实践获得各种因地制宜的经验。传统民居就是这种经验在建筑上的表现。中国的传统民居受道教文化影响,包含了人、建筑与周围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是现代建筑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经验。但其在被动式建筑设计技术中也存在一定缺陷。如何客观分析和评价其设计策略,对于传统民居和现代建筑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基于对温州市永嘉县楠溪江古村落的实地调研,选取当地典型民居进行数值模拟,客观分析传统民居人居环境的显性特征,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罗泉古镇作为千年古镇,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巴蜀地区民居建筑装饰艺术而言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研究价值。通过对罗泉古镇传统民居建筑实地调研,从罗泉古镇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形成环境、材质、表现形式、纹样等方面出发,对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文化元素进行系统梳理和汇总,对当代设计和巴蜀地区传统民居建筑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每个地域有着其各自的历史,自然在当地也保留着历史的积淀。作为历史文化结晶的地域建筑,是地域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体现。正是由于建筑的地域性差异才使世界建筑文化变得丰富多彩,发展地域性民居建筑是对传统居住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地域性民居建筑在现今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对如何发展地域性民居建筑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建筑的历史演变是与中国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各地人们根据当地气候、地形、文化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材致用,运用不同材料,不同做法,创造出不同结构方式和不同艺术风格的民居建筑。  相似文献   

7.
香格里拉藏区被誉为“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民居建筑装饰不仅是藏族悠久历史传统文化的现实印证,而且是藏族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装饰图案纹样上尤为绚丽多姿,向人们展示着神秘的美感。文章从装饰题材、纹样、装饰手法上进行总结分析,将CNKI数据库内有关藏族民居装饰领域的中文文献整合得出其发展历程的时区图,以保护和发扬藏族民居装饰艺术以及藏族民居建筑装饰传统文化为目的,为其传承和发展提出理论依据,从而促使香格里拉藏区民居装饰焕发新活力展现新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
江西传统民居建筑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先辈给现代人留下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至今江西北部仍保留着大量的清代民居建筑,其中以大塘汪山土库最具代表性。汪山土库建筑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其建筑形制,空间结构以及装饰特征都有其浓郁的地方特色。笔者将从汪山土库的建筑形制特征、空间特征、装饰特征三个方面对江西清代民居建筑的结构与装饰特点进行探析,以便使大家能够更好的了解江西清代民居建筑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针对西藏高原地区城乡居住建筑环境质量差、常规能源缺乏的现状,通过对城乡居住建筑的大规模实地勘察、对建筑物理环境和能耗等指标的详细测算以及对城镇居住建筑和传统民居基本模式的综合分析,提出了适合西藏高原自然气候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的低能耗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关键技术问题。研发了低能耗建筑设计基本气象参数数据,创作出以太阳能综合利用为核心技术、适合当地民族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城镇节能居住建筑体系和新型乡村生态民居建筑并建成示范工程,在满足基本热舒适条件下,同时保证了居住建筑的采暖和空调的超低能耗。编制了西藏地区建筑节能设计相关标准和图集,推动了当地建筑节能行业的整体进步。研究成果对于西部其他地区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筑作为社会的物质形式已经悄无声息中具备人类发展进程中的文化载体的作用,使后来的人们不断的体会和继承祖辈的建筑文化,主要论述在客观环境及社会环境下的民居建筑文化及建筑技术对民居建筑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海南黎族传统聚落民居是海南本土少数民族黎族赖以生存的场所,至今仍保留有原生性较强的早期黎族生活印记。从“物我关系”演进的角度阐释这一文脉的传承源流,并尝试以黎族聚落民居建筑创新设计的角度继承黎族同胞在民居文化中所体现出的“集体无意识”,以人与外在环境“共生”的关系探讨具有本土适应性的当下民居设计,在规避黎族乡村人居建筑无序改造和建造阶段主体意识缺失的同时,着力保留黎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有效提升黎族在当代的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12.
1拍摄民居现存于世历史悠久的老街古镇民居大都是以一层或二层四合院形式。通常古镇民居建筑物屋顶均盖有半弧形的瓦块,有些民居建筑屋檐或门窗木柱上还雕有不同形式的人物、花卉、动物图案。主体建筑支撑框架以木柱作为材料,墙体四周由竹片编织,外墙抹上石灰水泥后再粉刷成白色。拍摄时除了要了解古镇民居建筑的特色外,还要根据民居建筑的布局和四周环境以及摄影者个人的创作目的来灵活操作。(1)老民居建筑群大场面的拍摄。为了将不同建筑年代和风格的民居在画面中一一展现出来,这时就要考虑选择远景和全景的构图,同时将摄影点选在山坡和楼…  相似文献   

13.
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周缘的维吾尔族民居建筑,从类型学的角度可以将其分为三类:以若干核心空间为中心进行拓扑组合的分散布局民居形式,其典型代表为和田地区的阿以旺民居;以灵活布局和空间紧凑为特点,民居之间彼此紧密结合犬牙交错的密集布局形式,其典型代表为喀什地区的辟希阿以旺民居;以充分考虑气候利用地势为主,进行半地下或依山体而修筑的夯土筒拱式建筑,其典型代表为吐鲁番地区的土拱民居。和田民居、喀什民居、吐鲁番民居同为新疆维吾尔族民居,然而彼此在建筑形态和空间组合上却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介绍陕北民居窑洞的变迁过程及每个不发展同时期的特点,结合陕北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在现代建筑科学理念影响下的陕北窑洞的发展现状及趋向。  相似文献   

15.
从空间、装饰、材料等角度对山西民居建筑的模式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并结合当地文化因素,对山西民居建筑模式的形成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6.
生态技术与建筑艺术建筑的智能一体化设计和生态技术的各种形式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革新不断发展。在历史的进程中,从最初的满足人们遮风挡雨到一应俱全的使饮食起居更加合理化,到了现在和未来的智能化建筑设计和生态化建筑环境。智能化建筑增加了功能、改善服务、提高效益、降低建筑材料成本才是建筑的发展趋势。智能建筑具有许多优越性,人性化的设计。并能节约能源,因此在发展中备受人们的关注,也是研究领域的重点。技术上:智能建筑最大的优越性是采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将其建筑中的分离设备、子系统、功能、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集合成一个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系统、实现其信息资源、任务重组和共享,节省空间和费用的成本。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对于我国民居建筑的研究有不断升温的趋势,而对我国民居研究也已展现出多元化的倾向。中国自古以农业文明为基础,农业文明给中国人强烈的务实精神。实用理性表现在中国传统民族精神、文化精神和哲学精神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筑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往往表现出本民族的文化特质、性格和心理结构。本文将以中国传统民居为载体,来分析中华民族这种实用理性精神在民居建筑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邱珂  曹菲菲  林志兵 《包装工程》2017,38(10):155-159
目的 探索壮族干栏建筑的形式美、结构美、功能美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策略。方法 基于壮族干栏民居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内涵,从壮族干栏民居的由来及发展入手,通过理论讲解以及对经典案例进行分析,探究壮族干栏民居的形式、结构、功能等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结论 干栏住宅形式是广泛分布于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古老的居住形式,彰显着这些地区地域文化传统和历史风貌,具有独特的美学风格和美学特点,是具有传承价值的建筑形式。将壮族干栏建筑的精髓应用到现代产品设计当中,探索产品设计发展的新方向,有利于增强设计作品的民族性,提升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同时对干栏住宅的传承和发展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傣族民居建筑具有独特的造型特点与艺术价值,从家具设计角度对其元素进行传承与应用,实现傣族民居元素在民宿家具设计中的创新。方法 以地域性民居建筑——西双版纳傣族民居建筑为对象,通过分析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建筑特征,提取其造型和装饰要素后,利用形状文法进行造型和装饰的分析,演化结果形成新的造型和装饰素材库,利用库中元素并结合约束规则进行方案初步设计,得到相关设计成果后,运用模糊评价法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选出初步设计方案中的最优解并进行融合设计,得出最终设计成果。结论 通过设计推导验证了形状文法在民宿家具设计中的可行性。结合设计师主观意向和客观方法指导,辅助设计师在家具设计中更科学、全面地获得相关的设计结果,能够保证民宿家具外观既具有原始元素形态特征的同时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新方案产生,对传承和创新地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绿色是自然环境的代表,视觉感受、生态效应及人文景观渗透着人类生活和建筑环境的方方面面。近几年来,随着环境思想及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建筑设计中的环境要素地位日益突出,建筑与环境的互动成为了必然趋势。文章将分析一下建筑环境设计思想的新方法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