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0 毫秒
1.
<正>在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陶瓷史上,正是"字随壶传,壶随字贵"的紫砂印记,成就了紫砂陶刻艺术装饰的经典与文化精髓,或者说提升了紫砂文化的艺术水准、文化内涵、金石韵味。也正是这样一种陶刻装饰艺术,开创了紫砂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开阔了紫砂语言的表达方式,使之成为陶瓷艺林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相似文献   

2.
紫砂陶刻是指用刻刀在紫砂坯体上刻划文字或图案的一种装饰技法。这种装饰技法是有着早期文化传承的,在我们通常的印象中,紫砂陶刻会选在一整个块面上进行刻画,所以一些带有宽阔壶面的紫砂光素器就常常使用紫砂陶刻来进行装饰或意蕴的补充,而随着紫砂陶刻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例子证明,紫砂陶刻具有独立发展的潜力,且跨越块面结构上的刻划方式亦显现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贾伊雯 《山东陶瓷》2020,43(1):27-27
文化艺术的表现有着自身规律,紫砂艺术文化的创作依托于整个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无论是紫砂的造型、工艺以及装饰手段都带有极为鲜明的传统文化色彩,这一点在紫砂陶刻的应用中同样极为明显,紫砂陶刻可以看做是传统水墨画与紫砂材质的有机结合,所以在这种传统绘画中常用的构图技巧在紫砂陶刻中理所应当有所表现,本文即通过紫砂"山水"陶刻装饰来谈一谈有关于"留空"的技法运用。  相似文献   

4.
正宜兴紫砂陶是一门具有优秀民族传统的工艺美术陶瓷,历史悠久艺术成极高就,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起源于宋代,历经明、清两代的成熟发展到今日,宜兴紫砂陶在艺术上的表现更加完美丰富,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紫砂茗壶是宜兴紫砂的重要载体和经典类型,因其造型千姿百态、色泽淳朴古雅、工艺精美绝伦而独具艺术品位;同时,紫砂茗壶又充分凝合中华茶文化底蕴,包容并汲取传统文化的诸多内容,将艺术与人文结合,延续了紫砂艺术的生命,使之备受  相似文献   

5.
宜兴紫砂陶刻是宜兴紫砂工艺一个重要的艺术表现门类,也是紫砂艺术中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它是集书法、绘画、金石和篆刻为一体的综合陶瓷艺术。宜兴紫砂陶刻艺术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元代壶铭"且吃茶、清隐"五字草书,它与古代陶器刻文为同一模式,即是作者在其所制陶坯上记述姓名或记上所叙铭文。  相似文献   

6.
刘一飞 《江苏陶瓷》2012,45(5):70-70
紫砂陶刻是一种典型的陶瓷类艺术,是中国紫砂陶园地里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紫砂陶的材料特殊,陶泥具有砂性,所制作的陶器内外均不施釉。紫砂陶器的造型式样极为丰富,色泽古朴典雅,器物表面常镌刻诗、文、书、画作为装饰,更增添了造型的书卷气息,使紫砂陶器成为一种具有高雅气质和浓厚文化传统的实用艺术品,鲜明地反映了中华民族造型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7.
紫砂陶刻,是受成熟的中国画技法影响之后的工美艺术,工艺精湛,题材多样化,极大地促进了紫砂文化的发展。就紫砂陶刻而言,历史并不久远,最早紫砂器所见刀迹陶刻,仅局限于器品底部作为制壶艺人之款识而已。清代为紫砂之繁盛时段,受江南金石篆刻流派影响,众多书画大家逐步将诗赋书画转载到紫砂陶坯上来,期间最具代表的有子冶、曼生等,在曼生等书画家前,许多紫砂名家,时大彬、陈仲美等大家还都只是用制壶用的竹制工具在紫砂坯上简单划刻,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装饰之用。紫砂陶刻尤以清末为始,直至民国为百花争鸣之阶段。越来越多书画家何心舟、任伯年,篆刻家岩如、宾如、若泉等参与到紫砂陶刻这个领域来,奠定了今日的陶刻基础,才有了紫砂陶刻工美艺术在今天的这般繁盛景象。  相似文献   

8.
1紫砂陶刻的涵义 宜兴紫砂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宜兴紫砂陶刻是在紫砂泥制成坯后,在坯体上进行刻字画来表达意境。由于紫砂陶坯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故易于在紫砂陶上进行雕刻,无论草、隶、篆、魏碑、汉瓦、钟鼎铭文等各种书体,或花卉、虫鸟、山水、人物等国画白描,汇集国文学、书法、绘画、金石于一体。宜兴紫砂陶刻是以刀代笔,以“刻刀”为主要工具,来表现手法的紫砂装饰,具有紫砂特定的材质、工具、技法、审美取向和表现内容的独特风格特征。在紫砂工艺范畴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紫砂陶刻的形成,是随紫砂陶的历史,一代一代的艺人在实践中摸索、探讨以及文人墨客参与而逐步形成了多种流派和风格。紫砂陶刻一般用薄刃快口之刀尖在泥坯(泥坯是在烧成前已经成型的半成品)上刻字与画。由于,紫砂器有平面或弧面,一般以刀就泥坯,捻管转刀为紫砂陶刻最具特点、最基本的刀法。紫砂陶刻的表现内容很丰富,主要以传统中国书画为题材,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体现,也是人们欣赏追求的传统习惯。陶刻还一直在延续和在发展着,陶刻其最大特点是具有金石味,而如今正在兴起的电脑紫砂陶刻有其快、准、价廉等优点,但缺乏金石味、缺少书画语言。  相似文献   

9.
宜兴紫砂陶艺历史悠久、精美绝伦,在我国乃至世界陶瓷中独树一帜,是一项极具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格的工艺美术陶瓷。紫砂陶种类较多,紫砂茗壶、紫砂花瓶、紫砂笔筒、各类紫砂摆件等,无不巧夺天工,让人无比钟爱。自从紫砂陶艺诞生以来,装饰与造型对于艺术形象的呈现就始终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作为艺术形象的本质,紫砂装饰技艺丰富、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0.
江苏宜兴紫砂陶艺术自起源于宋代,经历明清两代的成熟,发展到今天在壶的造型艺术上日臻完美、丰富,如何鉴别和欣赏这一门世界陶瓷门类中独树一帜的紫砂陶艺术,即对于紫砂陶艺术应持怎样的审美观点,直接影响了制作者的创作构思。所以,有必要谈谈紫砂艺术的审美观问题。众所周知,宜兴紫砂茶具有它的独特性,如泥原料的蕴藏占尽地利;成型技法以泥片镶接及拍打身筒为主要的成型方法,区别于其它陶瓷行业的各种成型法则。并联系到装饰上的文化层次等等,这些都应该是宜兴紫砂工艺所已具备的审美因素。面对一件具体的作品如何来加以鉴赏呢?譬如茶壶这个砂艺最著名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
杨晓兰 《江苏陶瓷》2010,43(5):53-55
均陶是陶都宜兴最早的陶瓷种类之一,它与精陶、紫砂、青瓷、美彩陶一起被称为宜兴陶瓷艺术的"五朵金花"。宜兴均陶以大气、古朴、美观著称于世,堆、贴是它的主要装饰手法,这在民间艺术的装饰手法中极具代表性。均陶堆花作品具有实用与陈设的双重价值。然而,今天的陶都却成了紫砂陶"一枝独秀"的局面,作为均陶工艺从业人要振兴现代均陶工艺,我们就很有必要深入探讨、研究它的堆花工艺,从装饰形式、装饰内容、装饰技法这三个方面进行突破创新。只有这样才可能使宜兴均陶走上繁荣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瓷枕在中国有着千余年的历史,它不但实用,还具有相当高的观赏价值,它的发展史为我们了解陶瓷工艺美术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磁州窑白地黑花瓷枕的装饰技法别具一格,艺术风格潇洒自在、朴素自然,装饰内容和题材广泛,有着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底蕴。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情趣和民间风俗,也为后人研究中国陶瓷史留下丰富而详实的考证。  相似文献   

13.
宜兴紫砂陶刻画工艺是宜兴紫砂工艺中一个重要的艺术表现门类,本文从紫砂陶刻画的起源、演变及其发展过程,阐述了紫砂陶刻画的装饰工艺的特点及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纵观天下器物,多有工艺与装饰。中国陶瓷也不例外,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装饰和器物紧密相连,工艺与装饰遵循着造物的本质秩序,形成了完美独特的陶瓷文化风格。"文质彬彬"的秩序性规律也充分地体现在工艺与装饰之中,她所代表的和谐主义也自然成为陶瓷产品设计法则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耀州窑陶瓷装饰技法是以青瓷刻画誉贯古今,并且成为一种特色,此外还有印花、划画、贴塑、等多种绘画装饰手法。然而耀州瓷的绘画装饰艺术也是别具特色。耀州陶瓷绘画装饰技法源于唐代,经过五代、两宋而盛传于金元,所饰陶瓷种类累计有白釉绿彩、白釉褐彩、素胎黑花、青瓷釉下绘白彩、白釉褐花多种,本文就以历史发展脉络论述其绘画装饰技法在耀州窑的发展和演变,从而阐述耀州窑绘画的装饰艺术与各个时期绘画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陆岩  刘毅 《中国陶瓷》2007,43(12):70-73
主要概述陶瓷装饰内涵;装饰目的意义。陶瓷装饰的形式和发展,陶瓷装饰的分类。以求全面了解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现代陶瓷装饰在材料语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种种突破,体现了现代人的审美要求。高温泥绘,吸收了古人所留下的丰富视觉遗产,其艺术效果独特,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在陶瓷装饰领域独树一帜,并具有不可彰显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以传统文人书画作为主要的装饰手法而别具魅力。本文从建水紫陶的书画艺术、书画装饰方法和书画装饰鉴赏几方面探讨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承载着的中国文人的精神和追求。  相似文献   

19.
传统装饰艺术于现代陶瓷装饰艺术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华忠 《中国陶瓷》2006,42(12):68-70
通过对陶瓷装饰艺术的溯源,揭示了传统装饰艺术的风格和审美追求,并阐述了陶瓷传统装饰艺术的现代价值,进而探究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体现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铁骊 《佛山陶瓷》2011,21(12):34-34,35,36
新彩装饰是传统陶瓷装饰材料与相应装饰技法的继承与发展,它集传统陶瓷工艺、中国画,以及油画等艺术文化于一身,既含有陶瓷工艺技术,又具有中国画内涵与精神,并吸收了西方艺术精粹。新彩在材料工艺和绘画技法上是传统陶瓷装饰的延伸与发展,又是陶瓷艺术审美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