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5%印·烟混剂对小菜蛾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浸渍法测定炯碱与印楝不同配比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法评价了2种药剂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0.3%印楝乳油与70%烟碱乳油2种混配剂对小菜蛾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其中混配比为0.125%印楝·14.875%烟碱的增效作用最显著,此时的共毒系数高达264.71.  相似文献   

2.
0.3%印楝素乳油防治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文灵 《农药》2002,43(8):42-43
应用0.3%印楝素乳油防治小菜蛾 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小菜蛾具有良好防效,施药后3天的防效达79%-91.9%,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达91%-100%,而且对作物无药害。  相似文献   

3.
高志强  宋仲容  何家洪 《农药》2007,46(5):353-354
采用浸叶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5%定虫隆、4.5%高效氯氰菊酯单剂以及不同配比混剂对小菜蛾幼虫的毒力。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定虫隆与4.5%高效氯氰菊酯4种混剂对小菜蛾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其中混配2的增效作用最显著,其共毒系数最高为367.22。  相似文献   

4.
0.3%印楝素乳油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道航  徐汉虹等 《农药》2001,40(9):18-18
由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毒理研究室研制并已获得我国农药登记的0.3%印楝素乳油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植物性杀虫剂,对小菜蛾、稻飞虱等害虫具有显著的拒食和生长发育抑制作用。目前,国内关于印楝素制剂的分析方法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不同配比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S3与印楝素对草地螟(Loxostege stfcticalis L.)幼虫致病率的增效作用。通过数学模型对复配剂的共毒系数与复配剂中单剂的比例关系进行拟合,获得了最佳理论配比。测试结果表明,白僵菌菌株与印楝素在1:10、1:4、1:2、1:1和5:2配比作用下对草地螟幼虫都有增效作片用,7×10~7孢子/mL白僵菌菌株S3与14 mg/mI。印楝素的最佳理论配比为3 978:l,此时混剂对草地螟幼虫具有最大的共毒系数333.608 3。田间试验亦证明混用能提高药效,具有较显著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周青  霍中洋  袁玉林  高平  朱忠阳  高定如 《农药》2004,43(10):472-473
研究结果表明:0.3%印楝素与20%三唑磷混配剂-楝唑乳油对稻纵卷叶螟、三化螟具有防效高、速效性持效性好的特点;印楝素和阿维菌素混合有一定的防效和持效性,但速效性差;印楝素单用速效性差、防效低,但持效性较好;在水稻露穗5%时喷施楝唑乳油2625ml/hm^2,15d后对四代稻纵卷叶螟的防效达95%、20d后对三代三化螟的防效达100%。  相似文献   

7.
五种杀虫剂对小菜蛾的室内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其造成的为害给蔬菜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本文采用触杀毒力法和摄食毒力法测定了5种新颖的杀虫剂对小菜蛾的室内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浸渍法处理72h,10%溴虫腈乳油和5.44%丁烯氟虫腈乳油对小菜蛾的触杀活性较好,其LC50值分别为1.758mg/L和2.289mg/L;采用药膜法处理72h,5.44%丁烯氟虫腈乳油和5%锐劲特悬浮剂对小菜蛾表现出了优越的胃毒作用活性,其LC50值分别为0.165mg/L和0.259mg/L。  相似文献   

8.
几种药剂对柑桔锈螨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利娟  胡美英  黄继光  徐汉虹  程东美 《农药》2006,45(2):133-134,136
研究了几种药剂对柑桔锈螨的毒杀作用。几种供试药剂对柑桔锈螨成螨都表现出较高的毒力,LC50 分布在0.31—4.51μg/ml之间。0.3%印楝素EC对柑桔锈螨各龄螨的毒杀效果非常明显,各龄螨对0.3%印楝素EC的敏感程度为:第1龄若螨〉第2龄若螨〉成螨。施药1d对第1龄若螨、第2龄若螨和成螨的LC50分别为0.29、0.37、0.631μg/ml。田间试验表明,0.3%印楝紊EC对柑桔锈螨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施药后3、5d的平均螨口减退率分别为82.9%和94.14%。  相似文献   

9.
O.3%印楝素乳油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毒理研究室研制并已获得我国农药登记的0.3%印楝素乳油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植物性杀虫剂,对小菜蛾、稻飞虱等害虫具有显著的拒食和生长发育抑制作用.目前,国内关于印楝素制剂的分析方法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0.
吴庆丽  秦刚  黄艳飞  刘玮  阳淑 《农药》2020,59(5):379-381,390
[目的]为了筛选防治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 Prout)的植物源农药。[方法]通过室内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3种植物源农药对茶尺蠖的防治效果。[结果]室内测定结果显示:1%苦参·印楝素乳油、1.2%苦参·烟碱乳油2000 mg/L(制剂用量)对茶尺蠖2龄幼虫生物活性最高,其次为1.3%苦参碱水剂2000 mg/L(制剂用量),3种植物源农药药后72 h对该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65%、91.65%和81.65%。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1%苦参·印楝素乳油、1.2%苦参·烟碱乳油和1.3%苦参碱水剂2000 mg/L(制剂用量)均表现出了对茶尺蠖较高的田间防效,药后7 d的田间防效分别为95.62%、94.23%和87.96%;苦参碱混剂的田间防效显著高于苦参碱单剂。3种植物源农药对茶尺蠖的防效均显著高于2.5%溴氰菊酯乳油667 mg/L(制剂用量)。[结论]植物源农药1%苦参·印楝素乳油和1.2%苦参·烟碱乳油对茶尺蠖有较高的防效,可用于该虫的防控。  相似文献   

11.
白僵菌与生物农药混用对亚洲小车蝗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和田间分别测定了印楝素和阿维菌素与白僵菌(Beauveryia bassiana)混用对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的生物活性。共毒系数测定结果表明,印楝素与白僵菌混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而阿维菌素与白僵菌混用具有拮抗作用。田间小区试验表明,印楝素100 mL/hm2和白僵菌800 mL/hm2的混合液施药后第11 d防效达到88%以上,可以用于防治亚洲小车蝗。  相似文献   

12.
0.3%印楝素乳油防治杨梅果蝇药效试验及持效期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0.3%印楝素乳油15、9、5.625ga.i./hm^2 3个浓度,分别在荸荠、东魁2个杨梅品种上进行杨梅果蝇防治药效及持效期评价试验。其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9ga.i./hm^2防治荸荠杨梅果蝇,防效为63.26%-86.62%,持效期9-10d;15ga.i./hm^2防治东魁杨梅果蝇,防效为74.5%-88.36%,持效期8-9d。  相似文献   

13.
几种药剂对小菜蛾的田间药效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杨  赵奇  田本志  胡兰 《世界农药》2009,31(2):28-30
对0.3%印楝素乳油、1%甲维盐水乳剂、1.8%阿维菌素乳油、100g/L虫螨腈悬浮剂等生物药剂防治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用药后1d防效在43%~53%,药后3d防效在74%~86%,药后7d防效在79%~90%。其中1%甲维盐水乳剂药效较为理想,具有一定的速效性及良好的持效性,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定虫隆与高效氯氰菊酯对小菜蛾毒力最佳配比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仲容  何家洪  高志强 《农药》2007,46(10):716-718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定虫隆与高效氯氰菊酯混配后对防治小菜蛾3龄幼虫的增效作用及两种药剂混配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当定虫隆与高效氯氰菊酯的配比在19.20∶35.00~24.00∶0.00之间时,混配药剂表现出增效作用;而当两种药剂的比为20.64∶4.50时,增效作用最强,此时的共毒系数最高为162。  相似文献   

15.
苏健亚  江惠云 《农药》1995,34(5):38-38,40
24%乙氰乳油是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醌的二元复配制剂,对小菜蛾共毒系数在260以上,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在82.5 ̄94.3%之间,而其他药剂防效在7.3 ̄67.9%之间。  相似文献   

16.
对40%炔螨特·阿维菌素乳油防治柑橘红蜘蛛室内毒力及田间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柑橘红蜘蛛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室内毒力测定中:炔螨特与阿维菌素以3:397比例复配时的共毒系数最高,达185.21,增效作用最显著,在田间试验中:40%炔螨特·阿维菌素乳油有效成分用量为93.33mg/kg、186.67mg/kg、280mg/kg。药后30d对柑橘树红蜘蛛的防效分别为68.72%、79.75%、85.12%。  相似文献   

17.
印楝素对甜菜夜蛾室内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研究了0.3%印楝素乳油对甜菜夜蛾的作用方式及效果。研究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甜菜夜蛾的作用方式有多种,包括拒食、胃毒、触杀、内吸以及抑制生长发育作用,其中以拒食作用最为显著。胃毒和触杀试验表明,24 h 后死亡率普遍较低,浓度稀释成750倍时胃毒效果为26.7%,触杀效果为6.7%。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杀虫效果越来越佳,96h 后的胃毒效果达96.7%,72h后的触杀效果达93.3%。拒食作用是在48 h 后表现明显,其机理主要是影响试虫的正常蜕皮,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拒食作用也增强。因此,0.3%印楝素乳油在用药后96h评价其药效最佳,是一种很值得开发利用的新一代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18.
用传统溶剂萃取、CO2超临界萃取、超声波强化萃取和微波辅助萃取从印楝种仁中提取印楝素,印楝素A的萃取率分别为0.3431%、0.2201%、0.3786%萃和0.5190%。结合萃取后残渣的电镜扫描结果,初步探讨了这四种萃取方法的萃取机理。  相似文献   

19.
许小龙  顾中言 《江苏农药》2000,(3):30-31,44
本文通过灭虫灵复配剂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和增效测定评价及田间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灭虫灵与杀虫单、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剂对小菜蛾具有很高的活性。LC50分别为10.04ppm和0.59pm;共毒系数明显大于100,增效作用显著。田间小区试验证明,复配剂对小菜蛾均有优良的防治效果,灭虫灵与杀虫单、高效氯氰菊酯复配,1:1000~1500倍,防效95%左右,与Bt复配,1:500倍,防效在90%以上,残效期1  相似文献   

20.
印楝素(azadirachtin)是第一个从印楝Azadirachtaindica种子中分离出来的、目前世界公认的活性最强的植物源昆虫拒食剂,对害虫具有显著的拒食和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印楝素主要存在于印楝种子中,印楝种子中含印楝素可达0.1%~0.9%(w),为了从印楝种子中充分提取印楝素,本文建立了用超临界流体从印楝种子中萃取印楝素的方法,用正交试验优化设计选择萃取条件,最佳萃取条件为:温度35℃,压力30MPa,夹带剂用量每克印楝种子干粉1.5mL甲醇,提取率明显优于溶剂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