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家镇实施生态河道治理时,针对5条新建河道实行了5种组合式护岸与环境提升方式。在护岸改造、水生植物、岸上植物等的基础上,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水生植物系统及滨湖的湿生、陆生乔灌草系统,使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并提出实施海绵理念的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杭州五大水系典型河道绿地水生植物的调查,分析了城市河道绿地水生植物在种植和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水生植物自身的特点和河道环境,从种植时间、种植方法、种植密度及不同植物混植等方面,总结了杭州河道适用水生植物的种植要点,从而营造相对稳定的水生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3.
张庆费 《园林》2012,(4):90-90
水生植物是湿地的主体,随着湿地保护与建设的蓬勃发展,尤其是湿地公园、楼盘水景、河道绿化等兴起,水生植物应用越来越多。但由于对水生植物特性认识、技术储备和实践经验等不足,也不乏错误应用和违背初衷的实例,影响了水生植物的科学应用。  相似文献   

4.
宁波市中塘河支流黑臭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塘河支流(世纪花园小区段)为宁波市内一条黑臭河道,通过曝气造流、种植水生植物、构建水生微生物种群等措施对该河道进行深度治理。运行结果表明,上述工程措施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氨氮、总磷等污染物,增加水体溶解氧量和透明度,同时需要环保监管与定期运行管理。应用生态修复技术治理城市黑臭河道,在技术上是切实可行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社会、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5.
河道黑臭对周边区域的经济、环境、民生均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而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因其环保、生态、经济等特征,近年来逐渐应用于黑臭河道治理工程中。以临沂某河为案例,详述黑臭河道的生态治理措施。对场地现状调查后,采用改善生境-生态构建-维护管理的技术路线,通过点源、面源、内源污染负荷削减以及水下地形改建优化生境,再统筹考虑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构建水体生态系统,长效净化水体。通过治理,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水质提升至地表水IV~V类标准,并有效提升水体生态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昆山市凌家浜黑臭水体治理为目标,应用生物治理与生态修复组合技术治理城市河道,通过设置生物膜自净设备、微纳米曝气增氧设备、种植水生植物、投放水生动物等措施对该水体进行治理修复。结果表明,经过6个多月的运行,该河道水质有了明显改善,主要水质指标COD、总磷、氨氮等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Ⅲ~Ⅴ类标准,水体透明度达到0.5 m左右,甚至接近1 m;恢复了河道中由挺水、沉水等多种水生植物和动物组成的水体和水陆交错带的生态系统,增加了河道中的生物多样性,强化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明显改善了河道的景观效果。实践证明,该组合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水中有机物、氨氮、总磷等污染物,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和透明度,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若同时加强环保监管与定期运行管理,则可从根本上恢复河流系统的生态。  相似文献   

7.
城市河道生态化建设调查研究——以杭州城市河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思思  倪琪 《华中建筑》2012,(7):121-123
该文实地调研分析杭州主城区城市河道,从生态河道建设的两个重要因素:生态护坡建设与植物配置出发,结合具体实例,重点探讨生态护坡建设的原则、分类和形式;将河道植物分成河岸植物与水生植物,详细分析植物配置形式,阐明其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及其与滨水景观小品的搭配,为后续的城市河道生态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常州市白荡浜黑臭水体生态治理与景观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州市白荡浜黑臭河道水体治理为目标,应用生态修复技术治理城市黑臭河道,通过曝气造流、底质改性、种植水生植物、构建水生微生物种群等措施对该水体进行治理修复。结果表明:经过4个月的调试和运行,该河道水质有了明显改善,DO从0.21 mg/L增加到3.8 mg/L,对COD、BOD5、氨氮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57.8%、72.4%、41%和55.6%,水体透明度从15cm上升到40 cm以上。实践证明,该工艺能够有效去除水中有机物、氨氮、总磷等污染物,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和透明度,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若同时加强环保监管与定期运行管理,则可从根本上恢复河流系统的生态。  相似文献   

9.
<正>1古镇概况及历史沿革张秋古镇位于山东省阳谷县城东20km,南与河南省台前县接壤,北与阿城镇毗邻。张秋古镇域内大运河河段保存较好,河道两侧大堤上的防护树林较密,景观宜人。镇区内古运河两岸建设较少,河边丛生芦苇等水生植物河道保持自然状态。  相似文献   

10.
阮仪三 《城市规划》2007,31(6):97-98
1 古镇概况及历史沿革 张秋古镇位于山东省阳谷县城东20km,南与河南省台前县接壤,北与阿城镇毗邻.张秋古镇域内大运河河段保存较好,河道两侧大堤上的防护树林较密,景观宜人.镇区内古运河两岸建设较少,河边丛生芦苇等水生植物,河道保持自然状态.  相似文献   

11.
以规划实施初显成效的上海临港新城为例,分析研究新城的规划实施模式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的特殊意义。由此出发,对我国大都市区域的新城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上海最大的新兴产业新城的临港,正处于加速建设的起步阶段。编制在全面建设启动之前的城市规划需要与时俱进的技术跟踪和科学全面的实施检讨。目前,临港主要的先期发展建设地区:主城区、重装备产业区和物流园区均已完成了各自的规划实施评估,其他成规模建设地区的规划实施评估也正在开展之中。通过这一系列的评估研究,提出临港新城下一步规划建设的相关建议,供有关决策和实施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临港新城建筑风貌的研究,分析风貌界定的症结所在,尝试通过比较、分类控制等城市设计方法,对临港新城建筑风貌起到控制和引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临港新城中心区的建设过程,提出了在城乡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临港新城中心区采取的理想的田园城市形态在规划实施中面对的问题,初步提出了优化城市形态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低碳城市规划是城市规划新的视角和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作为上海市首批8个低碳发展实践区之一,临港新城将打造绿色、智慧、健康理念引领的未来之城。结合临港新城规划建设实际,通过低碳城市规划寻求城市发展的低碳化方向,探索总体规划、详细规划2个层面的临港新城低碳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空间规划策略,并研究提出低碳城市能源和产业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16.
临港新城,是上海城市发展建设史上规模最大的新兴产业新城,将在一片滩涂和农田上承担起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历史重任。随着新城规划建设的不断推进,在城市规划的各个层面都开始呈现出了领先一步的探索性和更深一步的思考性。临港新城,已经逐步成为上海探索城市规划学科发展和管理提升的最佳实践区和示范区。  相似文献   

17.
回顾分析了,临港新城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的过程,对所采取的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工作机制及工作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为今后相类似地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编制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理想城市的规划实践——谈临港新城的交通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港新城的规划为我们实践理想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作为一名参与全过程的规划工作者,对此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19.
从建设实践的角度,阐述了,恪港新城七年来规划研究、细化的过程与成果,并归纳了规划编制在工作平台、专项课题方面的创新之处,最后总结了其中的经验与教训,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临港新城实际的建设思路,以期对上海的新城规划与建设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叶宇  张塨  韩赟 《风景园林》2022,29(9):55-61
近年来多源数据与具身循证技术的涌现,使得基于大、小数据相结合的精准建成环境审计正逐渐成为可能。以上海临港新城滴水湖站点广场为例,针对基础设施、公共空间品质、场所活力、城市可意向性等方面的问题与需求,创新性地建构了以人为本的系统性技术框架,从访客画像、行为活动及空间感知3个方面开展研究区域的建成环境审计:基于位置服务(LBS)、公交刷卡、兴趣点(POI)及美团数据,开展访客特征与功能需求研判;基于无人机航拍影像和空间句法分析,了解人群如何使用场所空间;基于眼动追踪技术与可穿戴传感器,对人体生理信息进行动态监控,最终从功能要素、空间形态要素、人本尺度景观要素3个方面提出新城更新的设计介入策略。这一技术框架有望为建成环境品质的精准提升与设计导控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