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锦纶长丝、氨纶弹力丝为原料,在龙星LXC-252SCV型电脑横机上编织纬编空气层组织织物,并填入聚甲醛塑料(POM)球体缓冲物质,设计研发功能性全成形针织鞋垫。并对无填充物、填充POM球体两种织物进行服用性能、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填充POM球体的织物的透气性和透湿性更好;无填充物的织物磨损后质量损失较大;无填充物、填充POM球体的两种针织鞋垫织物的顶破性能、拉伸回复性能、起毛起球性能无明显差异;有填充物的空气层组织结构适用于全成形功能性鞋垫织物的设计与生产。  相似文献   

2.
选用锦纶纱线与氨纶纱线为原料编织纬编空气层织物,并利用其中空的特点,填充可发性聚苯乙烯(EPS)颗粒,设计并制备纬编空气层点阵结构缓冲织物。对有无填充材料及不同组织类型的纬编空气层点阵结构缓冲织物的舒适性能及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无填充的纬编空气层点阵结构缓冲织物,填充有可发性聚苯乙烯的纬编空气层点阵结构缓冲织物的透气率和透湿率得到较大提升,其冲击最大接触力可减少450 N,缓冲吸收能量提升至6.01 J以上。有填充的纬编空气层点阵结构缓冲织物具有良好的服用舒适性能和力学防护性能,可用于开发柔性可穿戴类防护材料,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针织护膝的3种主要成形方法,包括:圆纬机成形、电脑横机成形、电脑袜机成形。按照功能对市场上的护膝进行分类,如运动护膝、绝缘护膝、医用减压护膝、保暖防寒护膝、袋状空气层护膝等,并分析其优缺点和应用情况。结合纬编成形技术,以涤纶丝纱线和橡筋纱为原料,在ZY550HS型电脑提花护膝机上设计一款高弹针织圆筒护膝,并对其设计工艺进行详细介绍,该护膝具有较好的弹力和优美的外形。最后,对纬编成形护膝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今后纬编成形护膝产品的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双面无缝针织机设计并制备了5种集成针织柔性传感器的鞋面织物,包括双罗纹、空气层、大小网眼和衬纬组织,并进行压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结构的鞋面织物压力大小依次为衬纬、双罗纹、小网眼、大网眼和空气层组织;传感器电阻随着鞋面织物的压力增加逐渐变大,织物压力与传感器电阻在5次循环测试中都呈下降趋势,但幅度较小;5种织物中针织柔性传感器灵敏度较高的为双罗纹和空气层组织,其较适合于鞋面压力监测。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电脑横机开发全成形针织产品的更多可能性,以针织运动护膝为研究对象,探究全成形局部结构变化原理,并进行工艺实践。首先通过三维扫描系统获取膝盖数据,确定护膝的二维纸样尺寸,将工艺参数代入二维纸样中的尺寸获得护膝整体的针织工艺模型;再对护膝局部变化组织进行开发设计,通过双针床电脑横机和SDS-ONE APEX3系统开发全成形局部多层结构,在护膝的髌骨部分和侧边设计不同的线圈结构来实现保护功能。结果表明:在膝盖髌骨部位用全成形方法编织的3层线圈结构来代替传统的防护材料,质量减少68.2%;同时,全成形编织方法省去了编织后裁剪与缝合等工序,减少原料损耗,节约人工成本。  相似文献   

6.
选用44.4tex的VILOFT纤维纯纺纱为原料来开发满足不同服用要求的6种不同组织的针织面料,结合其原料特有的性能,在STOLL-CMS530-HP型电脑全自动横机上开发了纬平针组织、1+1罗纹组织、罗纹空气层组织、罗纹半空气层组织、畦编和半畦编组织的针织物。阐述了各织物的组织特点和编织工艺,并测试了各组织面料的织物密度、厚度、单位面积重量及织物的缩水率,以验证其设计工艺。测试表明,VILOFT纤维纯纺纱适宜于开发针织面料产品。  相似文献   

7.
为开发增强作用更好的纬编空气层针织复合材料,在相同编织原料及编织工艺的情况下,用龙星电脑横机编织拼纱根数不同的纬编空气层组织织物,分别对织物的横向和纵向进行拉伸测试,并应用Origin软件对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同时对织物中纱线承载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作为复合材料增强体的空气层组织织物在满足横纵向的弹性及应力最佳时,应选择在横纵向的弹性交叉点及应力交叉点附近的根数较为适宜;空气层组织织物中横向纱线拉伸强力的贡献率远高于纵向纱线的钩结强力;可以通过控制拼纱根数获取弹性及应力最佳的空气层组织增强体。  相似文献   

8.
针织功能面料实现保暖的方式之一就是从结构上增加面料层数,空气层类面料就是通过向中间衬入纱线来增加保暖。为有效改善这类织物的防抽拔及抗钩丝性能,使处于中间层的填充纱线在织物垂面串套,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维针织物,设计一种垂面串套的三维纬编针织结构,并对所设计结构进行计算机模拟,在大圆机上完成编织工艺。结果表明,模拟清晰表达了垂面串套三维针织结构,编织工艺原理设计为织物的成形提供了实现的可行性,依此实现了该新型结构织物的编织。  相似文献   

9.
无缝针织服装面料结构参数与成衣尺寸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无缝针织产品常用经验法设计,具有盲目试探性,费时费力的问题,通过对无缝针织织物的密度和面密度等结构参数和成品服装尺寸的测试,分析影响织物结构和成衣尺寸的主要因素,包括原料种类、织物面密度、组织结构和织机型号.发现在相同的织物组织和加工工艺下,原料的下机回缩率和成品面密度决定了无缝针织产品织物的紧密度,成衣尺寸则由织物的组织结构、紧密度和织机型号决定.同时研究了结构参数与成衣尺寸之间的定量对应关系,实现了基于原料种类、织物面密度、组织结构和织机型号的无缝针织服装面料结构参数与成品尺寸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根据针织内衣轻薄化发展趋势,开发结构细密、柔软、透气的密棉舒适针织面料。采用线密度小的棉纱、棉的混纺纱以及氨纶裸丝为原料,编织纬平针、棉毛、罗纹和花色组织结构,同时为提升面料柔软性和保暖性,开发了致密蓬松细条绒织物和细密空气层织物。以14.5 tex棉与2.22 tex氨纶单面交织物为例,分析织物染整工艺,包括预定形、前处理、染色、开幅定形等,并重点探讨生物酶处理和两道柔软整理工艺。经性能测试表明,密棉柔软针织物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适用于针织内衣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基于空气层结构设计了不同纱线原料、不同线圈长度的针织面料,测试了织物回潮率、透湿性、芯吸性能、透气性和保暖性能,并对多组保暖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进行了研究。在分析试验数据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进行了客观评价。结果表明:罗纹空气层组织的针织物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可用于针织保暖内衣的设计。此外,当纤维组成及混纺比为腈纶/黏胶70/30,组织结构为罗纹空气层(空转×3),线圈长度为9.5时,混纺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无缝针织产品常用经验法设计,具有盲目试探性,费时费力的问题,通过对无缝针织物的密度和面密度等结构参数和成品服装尺寸的测试,分析影响织物结构和成衣尺寸的主要因素,包括原料种类、成品面密度、组织结构和织机型号.发现在相同的织物组织和加工工艺下,原料的下机回缩率和成品面密度决定了无缝针织产品织物的紧密度,成衣尺寸则由织物的组织结构、紧密度和织机型号决定。同时研究了结构参数与成衣尺寸之间的定量对应关系,实现了基于原料种类、织物面密度、组织结构和织机型号的无缝针织服装面料结构参数与成品尺寸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刘梅 《广西轻工业》2008,24(8):122-123
利用各种新型原料的优良性能,采用不同的组织设计,在针织双面圆纬机上设计开发了仿灯芯条针织面料、法式罗纹组织面料、棉盖丝织物、全棉粗细两面织物等特殊针织面料,并对上述织物的编织方法、组织结构及产品特征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丝绸》2019,(12)
为了运用针织导电织物作为柔性传感器来测试肘部弯曲度,对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导电织物进行了传感性能测试,以期获得最佳织物工艺。针对不同原料、组织和织物密度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在圆机上织制了9种规格的导电织物并制作成袖套,测试了人体实际穿着时肘部弯曲过程中导电织物电阻的变化,采用多指标极差法和SAS方差法综合分析了9种导电织物的线性度、稳定性和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影响传感性能的因素从大到小顺序为原料、组织、织物密度,地纱原料的弹性对各传感性能影响最大,所以可以优先选择改变原料的弹性来调整传感器的传感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从移圈组织编织原理、织物物理性能出发,结合针织毛衫流行趋势,探讨移圈组织织物设计及编织工艺。结合纱线性能、针织设备性能、后整理工艺,分析移圈组织产生的针织物肌理效应:着重从镂空、凹凸、横向波纹、纵行扭曲织物组织肌理效应进行分析和设计。目的在于帮助毛衫设计师对传统的组织结构进行再设计,并将组织结构、纱线与流行趋势相结合,设计出艺术风格独特的针织产品。  相似文献   

16.
从集圈组织结构特点、物理性能,编织原理出发,结合针织毛衫流行趋势,探讨集圈组织结构针织毛衫织物设计及编织工艺,分析集圈组织与其他组织结构复合所产生的针织物肌理效应:着重从孔眼及仿手工钩编织物肌理效应、网眼及仿手工绣花织物肌理效应、凹凸织物肌理效应、色彩织物效应进行分析和研究。目的在于能够帮助毛衫设计师对传统的组织结构进行再设计,并将组织结构、纱线与流行趋势相结合,设计出艺术风格独特的针织产品。  相似文献   

17.
以PTFE单丝、镀银锦纶和羊毛为原料,利用针织全成形技术设计编织了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自驱动空气层添纱针织护具。空气层添纱结构由PTFE和羊毛作为介电层,镀银锦纶作为电极层,将其与护肘护膝相结合设计在膝盖手肘的关节处,通过人体运动中关节弯曲伸直产生的机械能并转化为电能作为自供电的传感器使用。结果表明,这种针织护具有良好的电学输出性能,在10 cm×10 cm的面积下可以产生60 V的开路电压,80 nA的短路电流;在1 Hz的频率下循环1 600次仍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电流会随着频率增加而增加;电压和电流与压强呈线性关系。这种针织护具可以作为可穿戴自供电传感器用于运动姿势的识别与监测。  相似文献   

18.
张洪曲  陈祥平  郑丹  余卫华 《丝绸》2012,49(11):41-45
利用桑蚕丝和竹纤维的特性优势,通过对原料配比、组织结构、规格设计及工艺试验数据等方面的研究分析,探讨了丝/竹交织针织绒织物的品种设计、织造、染整特别是拉绒整理的工艺和技术要点,提出了织物起绒以顺针为主、逆针为辅的技术方案,探讨了起毛次数、梳毛工艺及烫光工艺等与绒面效果的关系,成功开发出一面为桑蚕丝起绒,另一面为竹纤维纱不起绒的丝/竹交织针织绒织物。该研究对提高丝绸针织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水平和拓展丝绸产品应用领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体育锻炼的意愿加强,膝关节的损伤也难以避免。多功能针织护膝产品手感柔软、弹性优良、透气舒适,可用以保护膝关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阐述了多功能针织护膝产品的功能需求,结合已开发的产品介绍了多功能针织护膝产品的类型与工艺,包括防护型、保健型和其他多功能针织护膝产品,分析了其产品特征、功能效果以及实现手段。最后根据用户需求和研究热点,分析了未来新型针织护膝产品研究交叉化、设计数字化、生产绿色化、功能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王适 《针织工业》2021,(3):18-21
为从织物组织结构和表面效果进一步创新,拓宽针织组织的设计思维,基于针织物的卷边特性,从针织物的组织结构设计入手,针对双色双面针织组织结构进行织物卷边特性复合型组织结构的设计开发。阐述针织组织卷边原理,设计双色纵向卷边针织组织和双色横向卷边针织组织,详细介绍设备参数、原料选择、组织结构设计、制版等编织工艺。并分析影响双色复合卷边针织组织卷边效果的因素,为针织行业织物组织的创新设计提出新的参考性思维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