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沈琼  王淑敏  陈庆军  廖为 《包装工程》2022,43(16):385-391, 441
目的 以石库门地域文化为研究对象,探索地域文化特征应用于导视系统设计的创新方法。方法 收集石库门样本图片,用R语言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典型样本。运用语义差异法获取石库门风格意象,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石库门设计因子的层次模型构建,从造型、色彩、材质3个方面进行设计因子的提取,搭建层次分析矩阵,计算设计因子的重要性,从而指导导视系统的设计。通过风格意象评价进行导视系统方案的筛选。结果 根据语义差异法和层次分析法,获取石库门地域文化的风格意象和设计因子,并将其应用于老码头创意园导视系统设计。结论 通过石库门风格意象和设计因子的提取方法,提升导视系统和地域文化的融合性,既能为导视系统的创新设计提供动力,又能提升场所的文化气氛,为文化传承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2.
钟蕾  马凯旋  张妍 《包装工程》2022,43(24):246-254, 301
目的 准确探究出用户对市井文化产品的创新设计偏好与需求,进行天津市井文化意象元素创意设计研究。方法 运用文化三层次理论对天津市井文化的意象元素进行拆分探究,结合Kano模型对文化属性进行品质要素分类,对应消费者偏好满意度分析,挖掘出用户对市井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要素,将需求要素对应的目标意象进行可视化表达,明确可用于设计的意象元素。结果 得出天津市井文化元素属性中的形态、色彩、情感共鸣、审美价值情趣是魅力型需求;实际生活使用需求、具有故事联想性、互动体验性是期望型需求,当创意产品满足这几项设计要素可以提高用户满意度。结论 通过文创产品的文化功能属性确定,优选天津市井文化意象元素,完成文化元素有效应用于生活,从而为市井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情景故事法在产品文化意象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敏  刘林  熊志勇 《包装工程》2016,37(22):164-168
目的目前很多产品设计对于文化因素的应用只停留在外在表现,若通过对文化意象方法的研究设计出富有内在层次的产品,能够使消费者触感生情、进行反思,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体现产品本土化特色和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方法阐述产品文化意象的内涵,总结产品文化意象的三个层次属性,研究分析文化意象设计方法。利用情景故事法设计以泰雅族纹面文化为意象的零钱包作为实例验证。结论情景故事法能够有效地表达产品文化意象,有助于设计师通过产品传达情感,开拓设计思路,促使产品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湖湘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资源库建构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孔翠婷  肖狄虎  李辉 《包装工程》2017,38(4):161-165
目的挖掘、传承、管理湖湘地域文化内容,采集、存储、表现湖湘文化元素。方法根据文化层次分析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遗产的分类对湖湘文化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分类,基于设计和数字化标准,筛选出代表湖湘文化特色的文化单体,并对文化单体信息进行定义。结论数字化建设对保护文化遗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湖湘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资源库给设计师提供了设计文化创意产品的灵感来源和素材资源,也给其他地域性文化设计资源库的开发者提供了参考,为振兴国家创意产业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5.
王华杰  仓平  王斌贝 《包装工程》2020,41(20):240-245
目的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是文化创意产品重要的设计素材,为了更好地将其融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提高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文化性、趣味性和现代感。方法 通过中国设计团队和法国设计团队的合作,首先以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为设计源头,对传统故事中的“动静态”层次进行研究,对故事的有趣情节进行推敲、提取。然后,选用法国精工工艺中的包金工艺作为设计载体,提炼法国包金工艺的功能和价值层次。最后,将传统中国故事的情节和精工工艺的层次进行结合,尝试构建不同文化之间相互融合,完成产品设计的创新实践。结论 运用中法文化的融合方式完成了系列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突出了文化创意产品的交互功能,带给使用者良好的文化价值体验,也为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朱月  邓成连 《包装工程》2020,41(12):185-190
目的基于辽代瓷器的感知意象,分析其所具备的文化设计特征。方法首先,通过辽代瓷器的视觉要素对七十五个样本进行编码,再运用集群分析法确定代表性样本十六个。其次,经文献整理,归纳出辽代瓷器感性语义形容词十二组,并设计成辽代瓷器感知意象调查问卷。再运用语义差异法将感知意象量化分析,确定样本所在的语义空间,并归纳为四种感知意象。结论综合分析辽代瓷器四种感知意象的文化设计特征。典雅意象,器形端庄高雅,以长颈瓶为主,色调淡雅,以白色为主,纹样多为植物花卉纹;情趣意象,器形精巧趣味,色调艳丽,以辽三彩釉色为主,纹样多为可爱动物纹;豪迈意象,器形硬朗豪放,以鸡冠壶为主,色调较为厚重,纹样古朴抽象;华丽意象,器形新颖独特,色彩纯度彩度较高,纹样传统对称。本研究为以民族器物为创意出发的文创设计,提供契合年轻消费者感性认知的文化设计特征。  相似文献   

7.
基于情境整合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周琳琅  肖狄虎 《包装工程》2017,38(6):240-245
目的探索如何借助前期分析设计出符合时代新要求的文化创意产品。方法将设计过程置于情境分析中,根据文化创意产品的双重性,构建"X"型分析模型,在文化情境与现代生活情境的整合中确定产品创意与约束条件。结论 "X"型分析模型对产品创意产生及设计创意的表达确实具有一定的有效性,这将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师提供参考,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湛江地域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析湛江的地域文化资源,为设计开发具有显著湛江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支持。方法以湛江的地域文化为核心,对湛江文化资源进行分类;研究文创产品的具体属性,对湛江文创产品进行设计梳理;构建基于湛江地域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模型,并通过具体的设计案例进行展示。结论通过对湛江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归纳,探析文化创意产品的属性,构建设计模型,为湛江地域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提供思路,有利于提升湛江地域文化和文创产品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9.
探析梁平蓝印花布文化创意产品创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悦 《包装工程》2018,39(14):227-231
目的在国家积极倡导以文化创意带动产业发展的新形式下,重庆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平蓝印花布在当今的传承需要可持续的生产性保护,进行文创产业开发是重要的发展途径。方法分析探讨设计创新手段和产业创新手段,寻找有效地开发地区传统文化资源的方式和促进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品创新发展的途径。结论通过整合非遗资源,将生活美学融入潮流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通过跨界合作,推动集群发展,利用高校与政府的强强联手可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逐步探寻出一条具有重庆特色的文创产品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从传播视角探析湖湘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从传播学的新视野探讨湖湘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思路和模型,实现对湖湘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支持。方法从传播学的5个基本要素出发,结合传播学和设计学的研究,探析湖湘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传播模式,据此构建出湖湘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模型,并进行设计实践,通过具体案例验证设计模型的实效性。结论通过对设计要素、湖湘地域文化特征等进行信息传播学的系统分析与重构,探析了基于传播学新视角的湖湘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模型,以实际案例检视了此模型的可行性,为设计师开拓新的设计视野,并提升湖湘文化创意产品的品质,进而实现文化创意产品和地域文化的双重价值与魅力。  相似文献   

11.
朱云峰 《包装工程》2022,43(22):341-349
目的 为保障金箔文创产品开发中文化元素的准确筛选及创意方案的客观评价,提出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金箔文创产品设计方法,并通过设计实践进行分析验证,为金箔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模式参考和策略建议。方法 首先,通过焦点小组法按设计前后阶段划分两组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创建一套综合评价体系并确立各指标权重;其次,采用KJ法归纳文化元素并用模糊综合评价进行排列筛选;再次,采用案例借鉴和因子提取法围绕文化元素进行创意设计;最后,合并所有子指标再次使用模糊综合评价对所有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结果 设计人员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运用,筛选出金陵十二钗和南京特色美食两组文化元素,分别设计出金箔书签和金箔钥匙扣两套金箔文创产品方案,并通过了可行性评价验证。结论 通过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初步构建了适合金箔文创产品的开发模式,在文化元素筛选阶段,可以帮助设计师准确排序并确立文化元素,把握文创产品的核心内涵;在创意设计阶段,能为设计提供一定决策建议,并为设计方案评价和优选提供保障,使设计过程更加理性和高效。  相似文献   

12.
周美玉  孙昕 《包装工程》2020,41(20):1-7
总结当下文创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探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方法、设计原则、开发模式、馆藏文化再利用方式。方法 通过对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文献资料的分析,发现博物馆文创设计中存在同质化、缺少专业研发团队、与博物馆文化融合深度不够,以及理论研究投入不足等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结论 博物馆文化是其文创产品设计的重心,是连接消费者与产品的重要纽带。基于此,提出了博物馆文化元素转化的三种设计思考方式,分析了人性化设计等成熟的工业设计方法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和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则,总结出区域社会经济、技术和特色文化应作为文创产品开发中重点考虑的设计要素,以及博物馆馆藏文化的深层次研究能够促进文化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将不同文化元素应用于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的设计策略,同时给其他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师以设计启发。方法通过分析博物馆文创产业市场现状以及故宫文创产品的开发策略,并结合文创产品的文化性特征,探究基于文化元素的故宫文创产品设计。结果故宫文创产品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既要立足地域文化,凸显北京地区独特的文化底蕴,又要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同时更要与时代文化相适应,满足当代人的文化需求。结论文创产品设计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设计,设计师需要深入挖掘故宫文化,在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的碰撞中,不断寻求故宫文创的价值所在,从而吸引广大消费者,并创造更高的文创产品设计附加值。  相似文献   

14.
魏晞 《包装工程》2020,41(20):246-249
目的 研究赣南采茶戏与文创产品结合的现实意义,提炼赣南采茶戏中可运用的设计元素,对赣南采茶戏文创产品设计提出设计思路,为赣南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增添鲜明的地域元素的同时保护赣南采茶戏的发展,用设计的手法活化非遗文化。方法 通过文献研读法、实地调研法研究赣南采茶戏的发展史,了解赣南采茶戏文创产品现状,从赣南采茶戏的道具元素、曲牌名元素、方言元素、角色元素中分析赣南采茶戏可运用的设计元素,为赣南采茶戏文创产品设计提供设计策略。结论 赣南地区作为客家文化的聚集地滋养了丰富的地域文化,赣南采茶戏扎根于客家文化,具有扎实的文化内涵,可以通过造型演变、功能联想、图案演变,提炼出鲜明的设计元素对赣南采茶戏进行文创设计,将赣南采茶戏打造出设计品牌,在宣传赣南采茶戏的同时为赣南采茶戏文创产品提供辨识度。  相似文献   

15.
梁淑敏 《包装工程》2020,41(8):309-312
目的对"互联网+"背景下北京故宫文创的开发设计与推广方式进行研究,期望对我国文创产品的设计和推广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方法围绕开发设计和传播推广两个方面分析北京故宫文创产品在互联网时代深受市场追捧的成功因素。结论提出北京故宫文创在开发设计过程中运用精确的用户定位、结合传统文化的创新设计、将设计与实用性相结合、追求工匠精神、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设计创新等设计策略,另一方面是故宫文创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传播与推广的策略,包括新媒体及多传播渠道的交叉融合推广、线上线下销售模式的创新等,都使故宫文创产品在互联网新时代中更为大众化,在保留文化价值的基础上更具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6.
苏亚飞 《包装工程》2019,40(24):72-76
目的以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为研究目标,提出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包装设计的合理化建议,并引发价值思考。方法先从湖北省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包装设计现状谈起,进而分析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包装设计现存的问题,提出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包装设计的合理化建议和引发的价值思考。结论得出了基于湖北地域文化特征的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包装设计的完善化建议,内容包括从湖北省博物馆馆藏品中提取视觉元素体现楚文化特色,从包装设计的环保性、适销性和人性化层面提出设计建议,最终引发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包装设计的教育、情感、审美、文化、实用性等价值思考。在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中强化楚元素的表达,是实现楚文化传承和提升湖北省博物馆品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吴晶晶  耿畅远 《包装工程》2023,44(18):341-350
目的 结合数字孪生原理来辅助文创产品的设计过程,借由智能图像处理技术发散更多艺术创意,从而减少文创产品设计的艺术内耗,提升设计效率,并从数字孪生角度审视文创产品效果,辅助产品的孵化。方法 在数字孪生原理的指导下,以数据处理技术提取文化特征,丰富畲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并从中选取畲族设计元素以智能数字图像处理方法进行批量化图像生成,最后在keyshot中对概念产品的数字孪生模型进行数字图像的UV映射,以构建文创产品的仿真造型效果。结果 获取畲族文化图像孪生数据,组成畲族纹样文化资源库,构建数字孪生辅助的畲族文创设计方法。结论 基于数字孪生的文创产品设计中,借助了多种人工智能和数字图像处理手段,对文创中的图像设计工作起到了有效的辅助产出作用。为文创与科技融合的设计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朱上上  吴俊骞 《包装工程》2018,39(6):109-113
目的对诗歌意象应用到文创产品设计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将诗歌意象视为一个多层次的审美结构,分析其构成及表现方法,同时对比研究文创产品意象的结构层次组成,找寻诗歌意象结构层次与文创产品意象结构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探究诗歌意象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的流程,最后通过设计实例对流程进行实证性研究。结论诗歌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将为文创产品赋予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文创产品带动中国古代典籍文化的传承,将古籍文化推介给群众,助力古籍的保护和传播,探究将怀旧理论应用于中国古代典籍文创产品中的情感化设计策略。方法 基于中国古籍的发展现状和其文创产品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重点针对怀旧需求的层次和其对文创产品的触发机制进行分析,总结出怀旧需求融入文创产品的层次,包括感官植入层、触点再现层、情感修复层,并融合古籍的怀旧需求诱发因素,从质色味的延续、古籍情境重现、精神家园回归进行设计策略的探索。结论 将怀旧理论引入中国古代典籍文创产品中,更容易掌握使用者的核心关注点和情感需求,给古籍文化以更现代化的诠释,提升大众对中华优秀古籍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古籍文化的创新型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