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城市供水"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用户的用水质量,保障用户的用水安全,上海市某区于2016年至2018年陆续对当地155个小区进行二次供水改造.对该区二次供水改造方式进行介绍,并连续一年4个季度跟踪调研改造后小区水质情况,每个季度对改造后的155个小区进行一次水质检测,结合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供的改造前的水质数据进行对比,综合分析评价改造后的水质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王国田  郑丹 《给水排水》2012,(Z2):163-16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用水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二次供水是城市供水的重要环节,二次供水水质安全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环节。从二次供水水质安全保障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构建二次供水水质安全综合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二次供水是指自来水通过水箱或水池间接用户供水的一种供水方式.近几年,随着城市的发展,二次供水也随着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伴着二次供水的发展,及用户对用水水质要求的提高,二次供水系统对水质的污染已是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加强对二次供水的管理,保证用户用到符合国家水质标准的水,已是供水企业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牡丹江市是重要的资源型城市,由于城区大小河流发育,防洪工程建设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做好城市防洪、安全供水建设等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针对牡丹江市基本情况,提出通过防洪工程建设、排水管网改造(排水泵站建设、雨水管网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建设)等方式保证防洪排涝安全;通过净水厂升级改造工程、水质检测能力建设、供水管网改造与扩建工程、二次供水泵站改造工程、小区二次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城市供水管网与用水户普查等手段提高城市供水安全等级。  相似文献   

5.
李军 《陕西水利》2023,(8):193-194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的物质基础,随着人口不断由农村迁移至城镇,城镇居民人口密集,用水需求大。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已不能满足人民的用水需求,破解二次供水难题是现代大城市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准格尔旗为例,分析城镇二次供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有利于提高城镇二次供水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6.
李妍  李星  赵锂  陈永 《给水排水》2013,(Z1):28-30
饮用水水质问题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饮用水安全保障不但涉及水源水、净水厂和市政管网系统,还包括城镇供水末端水质保障系统。研究、建立和完善城镇供水末端水质保障体系是城镇饮用水全流程多级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充分体现"从源头到龙头"总体目标的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的终端核心。在分析现阶段城镇供水末端存在的水质和安全保障设施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城镇供水末端系统的水质安全与保障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二次供水是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最后一公里"供水水质和供水安全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规范城镇供水二次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调试、验收与运行管理等环节,2010年10月1日颁布实施了《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规程》实施以来,对保障二次供水水质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对二次供水工程建设的新要求,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广泛调查研究、充分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反复研讨的基础上,修订了《规程》。  相似文献   

8.
水力动态失调是城市供水管网普遍存在的问题,利用动态流量平衡阀的限流增压功能,通过限制每个用户末端的分支流量,提高城市供水系统主管路的供水压力,实现复杂供水管网和次高层以下建筑群的一次供水,有效避免了采用二次供水存在的水质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物质水平的大幅增长,人们对水量的需求大大增加,并且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标准逐年提高;加之目前我国北方城市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污染问题趋于恶化,居民饮用水水质安全成为一个大问题。原水经过自来水厂处理后,要通过长距离的配水管道输送甚至二次加压供水后才能供居民使用,这就使饮用水水质会不同程度地受到管道材质以及各种配水管网中产生的污染物导致的二次污染。针对输水管道对水质的二次污染,对供水水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影响供水水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二次供水是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缓解城市供水压力不足和水量分配不平衡、解决高层建筑和低水压区单位居民的用水问题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论述二次供水控制系统在城市调度供水中新的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11.
巴宁 《四川水利》2012,(2):58-62
都江堰在保证成都市工业生活用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源头控制、生态补偿、应急水源地建设的方法,保障了都江堰对成都市供水的水质安全;采用数学模型计算并预测了成都市的需水量;并论述了城市供水管理信息系统和工业用水水量计费系统在都江堰工业生活用水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1前言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是党和政府实施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解决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地下水水质污染和地球化学原生形成的有毒有害造成的饮水不安全。管好用好农村饮水工程,加强水源保护、水质监测和供水安全管理尤为重要。二次供水污染是指源水通过水池或压力灌等容器向用水户供水过程中造成的水质污染。伴着二次供水的发展,及用水户对用水水质要求的提高,二次供水系统对水质的污染已是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加强对二次供水的管理,保证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要求,已是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姜立晖 《给水排水》2012,38(8):18-22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和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快速推进,哈尔滨市的城市用水需求与供水安全保障要求日趋提高,现有城市供水水源与供水设施系统均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对不同规划时期的城市用水需求量进行合理预测基础上,通过对哈尔滨市各类可供利用城市供水水源从水量、水质、取用条件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与综合评价,提出了哈尔滨市未来一个时期的城市供水水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优化配置方案.同时,针对哈尔滨市的城市用水和水资源条件特点,提出了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王灿奎 《中国水利》2006,(15):37-39
针对福建省龙岩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供水现状又存在着地表水污染严重、地下水开采已趋饱和的问题,就不同的增建新水源工程方案进行特殊干旱年供用水分析,进而探讨和制定特殊干旱年龙岩城市应急供水对策、措施,以保障应急供水安全,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水源是城市的血液,城市供水工程是“生命线工程”,供水安全包括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岳阳市引铁山大型水库优质水源改善居民生活饮用水工作起步较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在对岳阳市城市供水水源安全工作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工作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城市供水与农业灌溉用水争水矛盾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我国农村供水的工程型式,分析了山东省昌乐县山丘区农村供水工程面临的水资源匮乏、工程建设标准低、管护不到位、水源污染等问题。昌乐县利用已有可靠水厂进行管网延伸,通过新建引水管道、加压泵站、输水管道、高位蓄水池、配水管道等工程措施,将山丘区单村供水村庄全部纳入规模化集中供水体系,解决了存在的饮水问题,极大提高了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实现山丘区村庄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7.
汶川"5.12"大地震使极重灾区的供水水源、净水设施、城市输配水管网受损或损坏,现有的供水设施不能正常供水,当地供水企业根据供水设施受损或损坏的不同情况,采取应急措施,实施应急供水,保证人们生存、生活的需求。灾后应急供水情况下的水质安全尤为重要,介绍了应急供水水质安全保障的一些做法及其经验教训,并提出要加强对突发事故后应急供水技术的研究和应急供水保障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朱金良 《水利科技》2010,(3):56-58,61
该文从城镇供水日常安全保障与应急体系现状与问题入手,分析影响供水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提出保障供水安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强化供水安全技术保障,建立供水水质监控网络及预警体系和构建城镇供水应急系统的技术和组织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城市供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金亭 《中国水利》2005,(11):21-22
城市化进程加快,凸现城市供水水源不足、水质污染以及设施不配套、用水浪费、水价不合理等问题.维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解决城市供水问题的对策:一是城市污水资源化,二是城市雨水资源化,三是分质供水,四是采取措施遏止供水损失,五是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和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20.
张曼丽 《海河水利》2023,(2):67-69+89
供水是城市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一环,对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水厂是供水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水厂的运行管理直接关乎水质质量和供水安全。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可靠的生活用水,不仅要求水厂具有先进的处理技术和工艺,更要求其具有优质的运行管理机制来保证水厂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厂作为供水的源头所在,其提供的水质的安全性尤为重要。以天津市滨海新区某水厂为例,分析了水厂供水安全现状,总结了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前问题提出了管理建议及具体措施,以提高水厂运行管理水平和确保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