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以南京市某长江堤防拓宽工程为例,采用FLAC软件建立堤防拓宽的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拓宽新堤与老堤的相互作用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新老堤防结合部开挖台阶,并铺设土工格栅增强横向连接的措施。采用数值软件对以上工程措施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新堤防填筑后,由于附加应力作用使老堤堤身和路面产生附加变形,老堤防路面的不均匀沉降为13.7cm,路面的坡度为1.7%,整体向堤中心线倾斜。在新老堤结合部铺设土工格栅加筋后,堤防的最大沉降位置由堤顶路面处发展到堤身内部,新堤路面变形和堤身不均匀沉降大幅减小。  相似文献   

2.
水泥深层搅拌桩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桩机械边钻进边向软土喷射水泥浆液,在地基深处就地将软土固化成为具有足够强度、变形模量和稳定性的水泥土,从而达到提高地基强度或基础防渗的目的。通过梅州大堤北堤堤防基础防渗处理工程的施工实践,介绍了水泥深层搅拌桩在基础防渗处理中的施工控制。  相似文献   

3.
针对采用减沉桩与加筋土褥垫层联合作用的某高填方区地基处理工程,监测了桩与桩间土的压力及沉降、加筋土褥垫层中土工格栅的变形和建筑物沉降,分析了桩和桩间土应力变化情况、土工格栅变形和桩与桩间土沉降差异,研究了减沉桩和加筋土褥垫层共同作用机理,可为类似工程地基处理参考。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松花江北岸滨江大道是在既有防洪大堤内外加宽形成的集防洪和交通功能的大型工程.在分析既有堤防堤基及堤身地质条件、拓宽位置堤基地质等基础上,选择典型断面采用垂向二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分析了清基换土、台阶开挖、平台镇压、土工加筋、防渗排水等差异沉降控制措施效果和相关变形参数,基于路堤填筑过程中地基土和堤身的变形及过程,提出了堆载预压和路面结构层铺筑时间,以及路面排水、反射裂缝控制等措施.现场监测成果结果显示,综合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滨水路堤差异沉降,防止道路路面纵向裂缝.  相似文献   

5.
长丰闸加固建设中几个土工问题的处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丰闸为武汉市长江干堤1级堤防中的重要穿堤建筑物,闸首段和涵洞段总长为87m。其加固工程包括老闸部拆除、新闸基坑开挖、基础处理、涵闸建设、交通桥、闸门及启闭机、堤身填筑等分部工程,勘测设计及建设工期十分紧张。长丰闸加固建设中闸基坑开挖的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地基处理方法、防渗及填土质量控制等几个土工问题,采取了正当的处理对策。经过两个汛期的运行,从结构变形和闸底板接触应力观测成果看:采用喷粉搅拌桩处理软土地基是成功的,从填土质量检测成果看,填土质量控制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以实际工程为例,对土工格栅在堤防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地质、堤防结构形式、地基处理、土工格栅的布置、稳定计算、方案对比及工程建成后的运行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土工格栅在堤防工程中可以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可节约造价、提高堤防的稳定和减少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7.
深搅水泥土防渗墙在堤防防渗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兆锋 《人民长江》2009,40(6):72-74
深层搅拌水泥土防渗墙是利用水泥类浆液与原土通过深层搅拌桩机叶片强制搅拌成桩相继搭接连续成墙的。应用深搅技术成功地处理了黄冈赤东支堤堤基垂直防渗问题。介绍了水泥土深层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设计参数及要求、质量控制、问题处理等控制环节以及在堤防工程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况娟娟 《人民长江》2013,44(15):41-43
介绍了水泥搅拌桩处理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地区3座水闸软土地基的工程实例。采用长16~20 m的搅拌桩处理深厚软基(15~48 m),搅拌桩上部6 m长度施工时采用三喷六搅工艺,下部采用二喷四搅工艺,平面布置采用格栅与柱状相结合的形式,既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又减少了沉降量,并可兼作基坑支护。3座水闸分别于2007年和2009年完工,检测数据表明,其整体沉降量和不均匀沉降量较小,处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天然地基一般无法满足水电站厂房建基要求,为此,结合汉江兴隆水电站厂房粉细砂地基处理,提出了采用格栅状水泥搅拌桩处理水电站厂房地基的方法。介绍了搅拌桩格栅状布置的特点,以及高压旋喷桩作为格栅节点桩与水泥搅拌桩组合使用的新技术。工程实践表明,这一创新地基处理方案解决了粉细砂地层水电站厂房地基承载力、沉降、渗透稳定问题,可为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前深层搅拌桩在我国地基处理中应用非常广泛,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是将深层搅拌桩应用于堤防工程中的实例却较少。成功的经验就更少了。在此根据水泥土的室内、外试验,定量分析了深层搅拌桩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工艺,提出了水泥土较优配合比,并优化了深圳地区深层搅拌桩在堤防工程中的施工工艺,从而保证了深层搅拌桩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1.
针对福建平潭万北路市政道路工程土工格栅加筋褥垫层是否能够改善CFG桩复合地基在路堤荷载作用下的沉降及桩土应力分配的问题 ,提出了基于有限差分软件FLAC3D的CFG桩复合地基的数值模拟.应用FLAC3D软件进行CFG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模拟 ,并将数值模拟所得的 Q- s曲线与现场试验所得进行了对比 ,对路堤荷载下有无土工格栅对褥垫层加筋处理两种工况下的复合地基进行了桩身应力及沉降的分析.结果表明 ,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所得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Q- s曲线吻合较好 ,证明了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土工格栅加筋褥垫层通过增大桩身受力来改善地基沉降 ,但改善效果不明显 ,主要起提高安全储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地质中普遍存在淤泥和淤泥性土,采用水泥搅拌桩作为地基处理的方式因此得到广泛应用,是目前处理软弱地基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试以顺德区陈村镇南涌闸站重建工程的地基为研究案例,探讨水泥搅拌桩的地基加固处理方式选择,在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各水工建筑物沉降量控制要求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完成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3.
什湖低闸为武汉市长江干堤1级堤防中的重要穿堤建筑物,闸室段和箱涵段总长165m。其加固工程包括老闸拆除、新闸基坑开挖、基础处理、涵闸建设、交通桥、闸门及启闭机、堤身填筑等分部工程。建设工期十分紧张。论述了加固建设中涵闸基础开挖的稳定性、地基承载能力、地基处理方法、防渗及填土质量控制等几个土工问题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介绍了深层水泥搅拌桩支护的设计与计算。通过工程实例,对深层水泥搅拌桩格栅墙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作了探讨,为软弱地基地质条件下基坑开挖施工提供了一个既经济合理又安全可靠的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15.
淤泥质地基上建造海堤工程时,有效控制地基沉降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通常情况下海堤与水闸连接部位因地基处理方式的不同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沉降,进而可能导致这一部位损毁,设置连接段则是控制过大差异沉降的有效工程措施。为了比较连接段不同地基处理模式的工程效果,以浙东沿海某海堤围垦工程为背景,基于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分别模拟了塑料排水板+堆载、水泥搅拌桩穿透软土层、水泥搅拌桩未穿透软土层、高压旋喷桩、碎石桩等5种地基处理措施及海堤堆载过程,并考虑地基沉降过程的流固耦合效应,分别求得5种不同地基处理措施的沉降值。结果表明:采用水泥搅拌桩穿透软土层处理对控制连接段的沉降效果明显,并且地基中应力的分布规律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珠江堤防局部段堤基存在厚软土层,其软土天然承载力和抗剪强度低。该文以大学城南岸段加固二期为例,对现状堤身改造无法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堤防整体稳定要求,设计采用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地基处理,计算分析复合地基既满足堤防整体抗滑稳定要求,也能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检测结果表明,桩身强度和复合地基承载力均满足工程需求;本段堤防现已基本完工,运行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17.
水利工程中运用水泥搅拌桩堤防基础处理主要在于能够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强度以及承载能力。以某河段堤防基础处理为例,介绍了水泥土搅拌桩在软基基础堤防的应用,观测结果表明,此次工程有效地提高了堤防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及挡墙位移变形,减少了地基沉降量,保证了挡墙的整体稳定变形,予期对此类工程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深层水泥搅拌桩是加固软粘土地基的一种较新的地基加固方法.广东省东深供水改造工程莲湖泵站进水池挡墙部分基础需要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对莲湖泵站的地质情况、水泥搅拌桩设计要求、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措施、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了介绍.工程完工1 a后,进行了沉降观测,观测结果表明,挡墙的最大沉降为1 mm,说明地基处理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水利工程中运用水泥搅拌桩堤防基础处理主要在于能够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强度以及承载能力.以浙江省某县感潮型河道--西溪段堤防基础处理为例,介绍了水泥土搅拌桩在软基基础堤防的应用.观测结果表明,此次工程有效地提高了堤防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减少了地基沉降量,保证了挡墙的整体稳定变形,以期对此类工程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汉江兴隆水利枢纽泄水闸深厚粉细砂土层地基厚约25 m。为解决地基沉降量大与饱和砂土震动液化问题,经对强夯法、振冲法和水泥土搅拌桩法等处理方案比选后,决定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对地基进行处理。现有搅拌桩工程实例大多是处理摩阻力较小的黏性软土,对于处理摩阻力大和存在流动地下水的粉细砂层尚属少见。为此,对水泥土搅拌桩进行了室内和现场试验研究,证实了搅拌桩适宜于处理兴隆泄水闸粉细砂地基。搅拌桩采取格栅式布置,置换率约20%。施工完成后的搅拌桩质量检测全部合格,变形监测结果表明,沉降量控制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