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街道的综合特征来看,其在实际中具有许多的社会功能,为此需要针对城市规划来科学的进行街道设计。针对城市中心区来看,在实际的街道设计中需要科学的对其空间特性进行划分及界定,以此来合理的设置街道构成要素,从而保证在城市中心区街道的设计能够符合其发展需求,并使街道与城市规划有着良好的契合度。  相似文献   

2.
街道作为城市结构的骨架和城市生活的容器,是理解城市的最佳路径。本文以里昂城市街道作为切入点,分别从紧凑的街道布局、复合的街道功能、人性的街道感知三个方面探索其紧凑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以期给我国紧凑城市开发及城市街道建设提供实例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前街道空间逐渐失去生活气息,甚至成为不安全地段,故分析了目前城市街道的问题及人群的使用需求,最终以解放北路为例,对优秀街道的构成进行了分析并寻找规律,使其对以后的街道建设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居住街区街道作为数量最多、居民日常使用最频繁的空间类型,其步行友好性的提升具有完善街道低碳交通功能和增强其社交属性的双重内涵。以南京河西地区居住街区街道为研究对象,调研步行者对街道空间环境的主观感知与街道的客体环境指标,提取共性评价因子,获取步行者对街道的心理评价结构为社交、空间氛围、绿植和设施四项主成分因子。在街道各项评分的基础上,对街道主观评价与客体指标作相关性分析,解析街道客体指标对居民心理感知的影响机理:界面通透系数、商业互动界面占比和服务设施数量影响社交感知;街道宽度、街道高宽比、居住区出入口密度、节点公共广场密度及灌乔木覆盖比等影响空间氛围的感知;街道宽度、边界绿化密度、隔离绿化密度及乔木遮荫率影响绿植感知;服务设施数量和商业互动界面占比会影响设施使用便利性感知。之后针对性提出利于步行友好的居住街区街道空间环境指标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成都市琴台路为例,对其功能结构、街道空间及景观设计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琴台路存在的问题,并指出问题根源所在,即历史文脉挖掘、街道定位不准确及业态比例失衡,最后谈及琴台路街道空间与景观设计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总结我国街道空间设计标准及使用中的主要问题,提出街道空间规划设计标准的适度化概念和理论.在将英国街道核心要素设计指引与我国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街道空间的适度标准与其品质之间的影响关系模型.结合案例研究,得出适度的标准、适度地应用才能创造良好街道空间品质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深入认知建成环境对街道活力的影响效应,是街道 环境优化与城市更新的基础。但多数研究忽略了二者之间的非 线性关系,难以有效指导设计实践。基于多源大数据测度街道 活力与建成环境,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分析其非线性效应,并 针对不同类型街道进行探索。结果表明:1)提升开发强度是促 进街道活力的最有效措施;2)建成环境要素对街道活力的影响 表现出非线性特征,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街道活力才会有 效提升;3)街道环境要素的综合设置应考虑其交互效应,一个 要素的影响会随着另一个要素的变化被放大或缩小;4)老城 区、商务片区、工业与区域交通设施周边区域及景观性街道的 活力形成机制存在显著差异。相关规律可为街道的精细化设计 提供人本尺度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街道时城市空间重要的组成,受龙瀛和沈尧提出的街道城市主义的启发,本文试图以街道尺度作为出发点,重新理解北京市二环以内餐饮业的分布特征及空间关联。通过可视分析探讨餐饮业空间分布规律,比较分析与其他城市要素的关联;同时,构建街道的餐饮活力指标,如餐饮密度,餐饮多样性等,通过回归及决策树等数据模型探讨影响街道餐饮活力的城市因素。研究表明,北京市二环内的餐饮空间具有如下规律,街道活力和餐饮活力有着一定的正相关性;街道长度是影响其餐饮多样性指标的重要因素;街道餐饮密度呈现明显的去中心性。  相似文献   

9.
吕飞  井妍 《规划师》2019,35(12)
英国家园地带建设是针对居住街区街道或街道群所进行的设计与改造项目,其优先考虑驾驶者之外的其他道路使用者,打造多样化的街道环境,提高了街道的安全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基于此,文章梳理了英国家园地带的概念、建设目标l及发展历程,归纳其征询、建设草案协商、建设和后期维护等建设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并详细介绍了英国利兹Metheys家园地带的建设实践。同时,从保障行人优先路权、提供街道活动空间、精细设计街道设施、提升街道文化认同、促进居民广泛参与和建立管理维护机制等方面提出对我国街道建设的启示,以期为我国开放街区街道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举白 《中外建筑》2012,(7):123-125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当前城市街道特色塑造中环境小品设计存在问题及原因,对城市街道特色塑造中的环境小品设计有了新的认识,归纳总结出其创作设计的要点,提出了城市街道特色塑造中环境小品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董禹  李珍  董慰 《中国园林》2021,37(11):45
生活性街道是承载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的场所,其感 知特征对其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亟待深入研究。基于心理健 康双因素模型理论,以哈尔滨市57条街道为例,采用带有协 变量的多元回归结合结构方程的方法建构生活性街道感知特征 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模型。结果显示,积极心理和心理 困扰受街道环境特征影响的路径相互独立;影响心理健康的街 道物质环境由建筑外部特征、街道环境质量、街道界面特色、 街道设施、街道绿化和街道空间尺度5类构成,其对积极心理 和心理困扰的影响存在差异;街道社会环境在物质环境对心理 健康的影响机制中具有显著中介作用。揭示了生活性街道环境 特征影响心理健康的机制,能够为城市街道环境品质提升和精 细化更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何小溪  苏晓毅 《山西建筑》2009,35(24):14-16
从街巷的分布情况、街巷的空间序列、空间尺度、生态景观、铺装艺术、街巷生活等方面介绍了云南大理双廊镇的街道空间特色,指出在进行旅游开发的同时,应注意保留和发扬街道的空间特色,从根本上保护双廊特色景观。  相似文献   

13.
张大千 《山西建筑》2010,36(28):24-25
以步行街为研究对象,从商业步行街的起源入手,分析了步行街发展阶段的特点,空间结构的主要特征,结合行人的步行心理特征,探讨了如何创造步行街适宜、人性化的空间场所和满足人的场所归属感,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4.
王荔希 《山西建筑》2010,36(2):31-32
阐述了界面在商业步行街中的功能及重要性,探讨了延续地域特色的现代商业步行街界面设计策略,在此基础上,结合西藏山南地区泽当镇商业步行街设计实例分析,指出处于地域文化环境中的商业街界面设计应当继承当地历史文脉,突出地方建筑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针对小城镇街道家具数量不足、种类不多、无特色、设置位置不够合理等现状导致的城镇环境卫生差强人意和城镇无特色等问题,分析了街道家具设置的必要性,提出了小城镇街道家具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16.
天津在多国租界并立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了独特的路网形态,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形态也随之发生演变。本文着眼于天津旧租界区的路网形态变迁,对比历史和现在路网的异同,归纳天津路网变迁的原因,并分析路网变迁的形态类型,总结其特征和规律。这些研究旨在为评价历史遗产、保护城市路网结构提供新的依据和视角。  相似文献   

17.
行道树种植通常被作为改善城市街谷 近地微气候的重要策略,如何发挥行道树对街 谷热舒适度的提升潜力受到诸多学者的广泛关 注。近年来“行道树种植与街谷热舒适度”相关 研究获得了丰硕成果,通过总结梳理可将其归 纳为行道树树木个体形态对热舒适度的调控、 行道树绿带空间配置与街谷热舒适度整体提升 的关联性、适应不同街谷空间形态的行道树种 植设计策略等三个研究主题。在深入分析既有 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改善热舒适度的 街谷行道树种植设计方案技术框架。最后,分 别从建立响应地域气候特征的街谷行道树种植 设计模式、构建街谷环境热舒适度模拟评估导 则、制定街谷环境热舒适度评价标准等方面开展深入讨论,以期为后续城市街谷绿化提升热环境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行道树的树种组成、稳定性和生长特征显著影响着 其生态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居环境质量。以太原市 绕城高速范围内的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布设样点选取了269 条样带,调查了树种应用情况、生长参数及其环境特征,并探 索了行道树参数与社会经济因素(建筑核密度、房价、人口密度 和GDP)的关系。本次调研统计测定了2 185棵行道树,发现 太原市行道树共有19种,隶属于11科12属,树种应用较为单 一,其中国槐(Sophora japonica)应用占比高达67.41%。 太原市行道树树高结构和年龄结构分布极不均匀,以中幼年树 为主。行道树各生长参数沿支路、次干道和主干道依次递减。 此外,研究发现行道树生长参数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性显著,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街道绿化效果与经济水平的 一致性,从社会层面揭示了行道树生长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9.
赵锋 《中外建筑》2011,(1):77-78
本文的兴趣旨在为全面复兴传统商业街区,对有重要历史特征和场所感的街区进行保护性城市设计研究。通过理论总结与实例分析,本文提出了城市设计理论在传统街区保护更新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信息化与网络化为基础的智慧化环境作用下,呈现出有别于传统街道空间的一系列空间特征。通过对以智慧环境为出发点的影响要素和作用机制的分析,归纳总结城市街道空间的智慧化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探索未来城市街道的空间需求,为城市智慧化街道空间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